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台州市五届五次党代会  > 回眸十三五 展望十四五
跻身全国首批无黑臭水体城市,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5条
治水引清流,台州大地荡碧波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2-26 08: 35 作者: 施炜 浏览次数:

图为三门团员开展五水共治活动。 (资料图片)

12月17日,浙江省2020年“美丽河湖”名单公布,我市椒江区梓林西(东)大河、路桥区新桥镇美丽内河网、黄岩区永宁溪及其支流(坦头村-乌岩头村)等11条河湖榜上有名。

“十三五”期间,台州以水质变化论英雄,以群众满意度论成败,强势推进“五水共治”工作,治出了水清岸美的新面貌,治出了转型升级的新优势。

干在实处,全流域水质稳步提升

民生为上,治水为要。优质的水环境,一头连着高质量发展,一头连着人民幸福生活。

天台县白鹤镇是传统袜业重镇,染色、定型工艺让白鹤“母亲河”左溪成了条“黑臭河”。通过搬迁大型印染厂,清理垃圾,封堵污水直排口,重点整治垃圾倾倒点,换回了清澈的溪流,干净的河床,也给白鹤袜业产业转型升级带去契机——

沿岸1200多家“低、小、散”小型家庭作坊不复存在,一座白鹤国际针织袜业城在左溪畔立起。

这是我市全流域水质提升的一个缩影,得益于我市在治水上的精准施策、有力监管和科学的防治体系。

进入“十三五”,我市推进全流域整治、大数据消劣、全方位考核,实施河道水质自动监测“天网工程”,运用数据监测与分析,做到提前预警、精准截污、精准施治,每月监测水质并进行排名通报;建立地表水水质红色、橙色、黄色“三色”预警机制,全面开展入河排污(水)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完善问题联动督导机制将开展“斩污除患”雷霆行动;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实现从源头到末端严格把控;把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提标改造到准地表水Ⅳ类,分期、分批对全市污水处理厂进行提标改造,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

每一条措施的出台,每一项机制的建立,每一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都实实在在地看到了成效。

“十三五”期间,我市全面消除劣Ⅴ类断面,水功能区达标率提前三年实现“十三五”目标,多次捧回“五水共治”工作优秀市“大禹鼎”,跻身全国首批无黑臭水体城市,创建省级“美丽河湖”25条,其中仙居永安溪、天台始丰溪分别获评全国首届“最美家乡河”、长江经济带“最美河流”,打造了一批高标准的治水“金名片”……

谋在新处,河(湖)长制提档升级

临水而居,择水而憩,以“上善若水”的担当精神治理水,是台州5837名活跃在治水一线的河长的实践写照。

“巡河并不是简单走一走,要时刻做好管网和终端的排查,同时关注排污口水质监测结果,做好记录、拍好照片。”孔宏彪作为黄岩区茅畲乡鸟山村鸟山河道的河长之一,他将巡河变成日常,保障茅畲水源地的生态。

每一条河流都有自己的生命,每一位河长,就是守护河流生命的责任人,各县(市、区)立足本地实际,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成果:

天台县作为试点,率先发布全省首个县级总河长令,实现靶向治理,并不断深化“十米河长”制,推行“清单式”巡河模式;

路桥区创新推广“党建+”治水模式,实行党员微格化管理,各村居党支部委员下沉至所在三级网格担任网格长,定期开展辖区河道水域巡查;

温岭市常态化实施“河小二”治理模式,长期开展“排污口守望者”“捡拾中国 见圾行事”等活动,同时推进“小鱼治水”品牌项目,通过在河道放养鱼苗,改善水域生态链;

仙居县充分利用永安溪原有自然形态,开展“打造绿色起跑线、设置红色警戒线、画出金色致富线”的三线治理模式,保障了永安溪水质;

三门县率先开展基层治理河长多通融合,全面完成全县149位村级河长和165条村级河道的数据比对工作,有效解决山区巡河无法定位、无信号、钉钉无法登录等问题……

通过智慧创新,我市为深化“河长制”注入新活力,牵好“河长制”牛鼻子,确保了“水清、岸洁”常态化。

今年7月,我市探索河湖监管新模式,打造河(湖)长制提档升级“台州样板”,成为首个顺利通过省治水办评估工作的地市。

今年8月,黄岩区、路桥区、玉环市、三门县捧回2019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大禹鼎”。

全民参与,让长效治水深入人心

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水生态美景,也激起了市民们主动参与治水的热情,全民治水的氛围日渐浓厚。

2017年,台州市“水眼金睛”志愿服务监督团正式成立,市民们成为治水的“耳目”和“喉舌”。“十三五”期间,我市积极探索内容丰富的宣传形式,让长效治水意识深入人心,不断扩充“全民治水”矩阵——

到目前,全市已经创新设立了“水眼金睛监督团”“黑猫警长”“红水滴”“巾帼志愿者”等团队,全面推广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治水经验”,营造全民治水的良好氛围。

围绕重大题材、重点工作、重要时间节点,打造出一批原创治水宣传精品——编撰《告全市治水系统疫情防控倡议书》,创新设计制作一图读懂《台州市公众护水绿水币制度》,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立功竞赛,评选最佳“污水零直排区”建设三句半、网红景点、微电影;

开展各类主题活动,组织乡村大使、草根名嘴等在农村文化礼堂、企业文化俱乐部、和合书院、乡村大舞台等阵地用方言开展“五水共治”宣讲活动。光是今年的一场“纪念‘两山’理念 共谱治水长歌”夏日纳凉晚会,线上直播平台观看数超68万人次;

……

久久为功的“五水共治”,正全方位提升着台州的品质和气质。

面对“十四五”,我市将不断建立健全系统化、长效化的治水机制,加快推动治水体系和治水能力迈入新阶段!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