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台州市五届五次党代会  > 这五年,印象台州
这项改革,成群众满意度的“领跑者”
信息来源: 台州晚报 发布时间: 2020-12-25 09: 35 作者: 王艳 浏览次数:

办理事项最怕遇上“脸难看、事难办”,难的更是既折腾又拖延。

在台州,这样的难题曾是不少市民的心声,烦恼颇多却无能为力。现如今,在“十三五”期间“最多跑一次”的运行下,低效问题一步步迎刃而解,高效服务逐渐成为主流趋势。

“最多跑一次”改革是什么?简而言之,就是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不必要的证明能否再少一些?部门间的信息共享能否再多一些?办事程序能否再精简一些?别看这都是些百姓的小事,可汇聚起来,就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换句话说,越是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联系紧密、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领域和问题,就越是“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聚焦点和着力点。

时间追溯至2014年,浙江领全国之先提出“四张清单一张网”,由此展开一场“互联网+政务服务”的改革。2016年12月,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后,台州率先部署启动,勇当改革的“垦荒者”。

于是,围绕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开展“一件事”集成改革;推进“网上办”“掌上办”从“可办”向“好办、愿办、实际办”转变;加快机关内部审批事项“跑一次”“零次跑”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在这里落了地,生了根。

从市跑改办公布的一组数据来看,截至今年11月,我市企业开办“一件事”申请材料从19份压缩成1套5份,办理时间从原来的7天压缩至8个工作小时内;市县两级梳理配置事项3254项,网上可办率100%;共取消政务服务领域证明材料清单7285项、公共服务领域证明材料清单950项,共计每年为群众和企业减少证明材料350万件……

原先群众和企业到政府部门办事“一直在路上”的状态几乎成为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多证合一、证照联办,网上支付、APP预约……这样的“加速度”得益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归功于删繁就简的服务深度。最显而易见的是,各种“奇葩证明”少了,办事流程简化了,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便利不言而喻。

而围绕市民生活需求,“最多跑一次”改革同样在卫生健康、教育服务、医保服务、市政公用事业、文化和旅游、交通运输服务领域等11个领域扩面延伸。

拿卫生健康领域的“健康一卡通”项目来说,自2016年底策划实施,经过两年多的建设,该项目创新开通“一卡就诊”、“脱卡结算”、“先诊疗后付费”、“医疗电子票据”等功能,实现全市医疗资源共享,走出了一条智慧医疗的新模式。

“新”在哪里?患者无须办理各家医院的就诊卡,只要通过健康台州APP等手机端,就可实现从预约挂号到缴纳费用的网上操作,避免因病历不同步带来的重复检查。就诊时,高峰期平均候诊时间可由10分钟减少到3分钟内,平均就诊等待时间由179分钟减少到70分钟……

这种动动手指就能快速看病买药的体验,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当下却在“最多跑一次”的过程中逐一实现。是惊讶,更是惊喜。

截至12月22日,健康台州APP注册用户达154万,提供在线预约301.7万人次,生成检查报告1880.8万份,检验报告上传5344万份,电子票据出票5597万张,在线支付总额达1.7亿元,在线支付238.7万笔,先诊疗后付费签约12826人,成效着实显著。

数字体现的是成绩,最终决定因素还在人。眼下,“最多跑一次”能否达到市民对服务的满意度?每个台州人心中的那杆秤,掂量得清清楚楚。

其实,早在去年10月份,台州便出台了《用户导向型“最多跑一次”改革满意度提升行动方案》,以妈妈式服务理念,围绕“跑一次是底线、一次不用跑是常态、跑多次是例外”目标,纵深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办事群众若有投诉或反映问题的需求,可到各级行政服务中心的专门受理窗口咨询,也可以拨打市12345政务咨询投诉举报热线,或者通过“台州改革”“市长助跑”等平台反映。期间,各级行政服务中心也将组织网格员,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开展“最多跑一次”难点堵点专题调查,畅通“用户找茬”渠道。

致力于创新创绩的今年,“最多跑一次”改革还将视线聚焦在公共场所服务大提升上,通过微信、微博、网站等平台,邀请群众提出金点子,优化全市交通设施、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商圈、市场、公共体育场馆、医疗场所、车辆检测站、城乡公共厕所等9大类公共场所服务,影响再次深入千家万户。

从群众“一件事”到政府“一次结”,变“群众跑”为“干部跑”“数据跑”,化“反复跑”“多头跑”作“跑一次”“零次跑”……这些年,“最多跑一次”改革如春风般,跑进群众心,跑出加速度。未来,这样的改变将继续以稳健步伐和坚定承诺,推动城市服务升级转型,带给群众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

专家建议

(市决策咨询委咨询委员 吴南海)

进入“十四五”,全面深化改革迈入了关键期和攻坚期。新的发展格局催生着新的改革前景,也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的建设目标,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当打响“台州改革”金品牌的使命成了异常重要的一环,“最多跑一次”改革也将被赋予关键的战略寓意。

作为数字化政务服务转型的鲜明标志,“十四五”期间,“最多跑一次”改革要着眼于构建便捷的办事格局,围绕个人和企业两个全生命周期,继续深化“一件事”集成改革,为其提供完备的“一件事”套餐。

其中,个人方面,窗口审批、办事服务等内容进一步坚持需求引导,借鉴上海的“用户”导向型“最多跑一次”改革,增强服务对象的体验感和获得感。

企业方面,扎实推进营商环境“10+N”便利化改革,推动企业开办和注销“一件事”提档升级,推行用电用水用气用网报装“一证通办”“一网通办”,深化项目用地“带方案”“标准地”出让等内容,将新基建、综合执法、人才创业创新、金融风险防范等需要跨部门协调的事项作为“一件事”来攻坚,以激活改革春水,优化营商环境体制机制,释放台州民营经济的活力和灵性。

另外,“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推进离不开互联网优势的叠加,加快政务服务2.0和浙政钉2.0建设自然也是“十四五”建设的内容。推进政务服务2.0事项在行政服务中心大厅落地应用、迭代升级“浙里办”台州频道、试行“无人审批”“智能审批”服务新模式等举措,都有助于引导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加快取得更多实质性、突破性、系统性、标志性的改革成果。

市民期盼

市民金启峰:台州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是吃改革饭长大的。接下来的“十四五”,改革能不能抓出“硬核”成效,关键要看力度是否到位、决心是否坚定。现在,9个县(市、区)新开发的25个“一件事”中,17个未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开设办事入口,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等“一件事”也存在无法全程网办的问题……这些都亟待解决。

市民徐芳:“最多跑一次”改革,体现的是政府决心,回应的是百姓期盼。要想收获高满意度,相应的高标准服务也应该匹配。但实际上,有些办事窗口的工作人员业务对接不够,不熟悉“最多跑一次”办事流程,或者对低频事项的答复错误率较高,一定程度上成为改革的难点和堵点。希望相关部门关注服务质量,加强业务培训,提高各项改革的办事效率。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