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 发布时间: 2020-11-22 08: 30 | 作者: 朱小兵 管杏琴 何 赛 颜 静 陈亚妮 | 浏览次数: |
总投资130亿元的长三角·平湖润泽国际信息港项目,总投资128亿元的中意直升机生产项目,国内首个跨省(市)合作的科技园区——张江长三角科技城……百亿级项目接连落子,进一步夯实嘉兴经济的底盘。
招大商、大招商,发展动力澎湃。近年来,嘉兴按下了招商引资的“快进键”,启动了跨越发展的强引擎,在高质量发展轨道上高歌猛进。
当前,台州正沿着市委“三立三进三突围”的新时代发展路径,奋力推进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建设,嘉兴的快速发展对台州有何启示?11月9日至11日,台报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嘉兴,对当地如何开展招大引强工作进行了探寻。
【现场考察】
嘉善归谷——新一代海归圆梦工场
11月11日,在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的浙江蓝怡医药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有序忙碌着。
“我们企业总部在上海,2013年与嘉善方面签约落户园区,当时园区正启动建设,赶上了一波政策红利。”企业相关负责人徐宇东介绍,公司从2015年1月8日奠基动工直到竣工验收,在13个月时间全部完成。“我们在其他地方,仅一个竣工手续就要办一年。”
“我们刚到嘉善,听到当地有‘店小二’式服务,一开始没什么感觉。后来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这确实不是喊喊口号的,相关部门服务很主动,对问题处理、反馈很及时。”徐宇东说,今年疫情期间,在企业复工复产各环节,嘉善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都提供了大力支持。
“我们也是全省第一个享受到长三角一体化制度红利的医疗器械企业。”徐宇东介绍,随着企业注册人制度的改革,公司把原本在上海的一条生产线彻底搬到了园区。“这条生产线产品毛利率从原本的45%上涨到了上个月的67%,这也是公司降本增效的一个直观体现。”
2017年从日本留学归来的博士沈融目前在公司从事研发工作。“嘉善离上海近,交通便利,这边的城市建设及人才政策等方面都挺吸引我的。”沈融说。
“园区以归国留学人才为创业主体、以创新气质和江南底蕴为特色,努力打造新一代海归圆梦工场。”嘉善县罗星街道归谷园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漪介绍,近年来,园区以高质量发展为方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金融资本引进力度,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创业创新生态圈。
中国归谷嘉善科技园的“磁吸效应”得到了充分发挥。据悉,自2013年开园以来,园区已累计引进高科技项目140余个,拥有规上企业45家。
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以来,嘉善县强化“一盘棋”理念,以产业平台为载体、以产业基金为主线、以项目统筹为依托,全力构建“产业+资本+项目”的招商引资新模式,成功走出了一条用创新破解瓶颈、解锁掣肘的发展之路。
1至9月,嘉善县签约项目数高达181个,总投资超1100亿元,涌现出了一批以总投资超百亿的云顶新耀为代表的外资创新型产业项目,为嘉善县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积累了强大引擎。
【走访权威】
百亿项目扎堆,嘉兴靠什么?
发展靠项目支撑,抓发展必须抓项目。
在周边的上海、苏州、杭州和宁波四个万亿级城市“虹吸效应”下,缘何一批百亿级大项目争相“抢滩”,嘉兴靠什么呢?
全面接轨大上海,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
“我们公司总部在上海闵行区,到嘉善高速路程只有50分钟。
有的同事家在浦东,路上如果堵车可能要一两个小时。我有时和同事开玩笑,我们去一趟浙江,比你回家还快。”徐宇东如此形容两地交通的便利。
如今,每天有上百趟列车往返于上海与嘉兴之间。
去年7月23日,嘉兴市委八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把全面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正式确立为嘉兴发展的首位战略,确定了“12410”的总体发展思路。
“我们建立了1组、1办、3张清单、5项制度的‘1135’工作推进体系,加快推进接轨上海。”嘉兴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公室接轨上海处处长冯建松说,“我们现在推出的综合信息化投资合作平台‘嘉速云’系统,可实现全市招商资源统筹安排。”
接轨上海,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
成立于2009年的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海宁分区,既是上海的经济技术开发区真正意义上“走出去”孵化而成的第一个紧密合作项目,也是沪浙两地建成的首家跨省合作园区,如今成果斐然。
10月21日,在2020年长三角开发区合作共建与联动创新高峰论坛上,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获“长三角共建省际产业合作示范园”荣誉称号。
专业化招商,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
德芙巧克力、雅培奶粉、法国莫林食品……目前,一大批国际知名健康食品企业入驻马家浜小镇。
“近年来,我们抢抓发展机遇,成立了专业化招商队伍,打造高质量外资集聚地。相对专业化的队伍更有利于一些资源的积累,招商经验能更好发挥。”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中心主任裘东来介绍,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个典型的城市型开发区,目前已形成了汽车零部件、装备制造、高端食品和电子信息等四大制造业主导产业。
“作为一个城市型开发区,对产业要求比较高,如化工类等项目肯定是进不来的。”裘东来说,这就要求在招商过程中,把好定位和方向。“我们有20多万平方米的国际化标准厂房虚位以待,企业可以轻装上阵、快速入驻。”
目前,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已累计引进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60家外商投资企业,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8家。在商务部2019年219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工作中,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排名第12名。
强化精准服务,优化营商环境
截至9月底,嘉兴全市新增工业用地备案投资额538.42亿元,新增工业用地1.24万亩,新备案亿元以上项目211个,已完成全年任务的103%。
“我们围绕推进民营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开展对接活动、融合平台载体,推动内资项目招大引强工作再上新台阶。”嘉兴市经信局企业处副处长伏焕军表示,今年以来市里出台了《嘉兴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嘉兴制造“555”行动的若干意见》《嘉兴市推进沪嘉高端产业协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内资招引提供了方向,奠定了基础。
“我们创新招商方式,鼓励通过线上推广、产业链招商等方式进行招商,疫情影响趋缓后积极推进线下各类洽谈活动。”伏焕军介绍,全市积极开展“网格联企、暖心助企”活动,划分了1.9万个企业微网格,选派15470余名以网格员、税务员、信贷员为骨干的服务队伍,开展精准蹲点服务,实现规上、规下企业服务全覆盖,“零距离”服务企业。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