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优化营商环境进行时  > 政策解读  > 政策解读
“问道长三角 走‘浙’十城”系列报道·绍兴篇之三
[媒体采访]守正创新:文化与旅游跨界深度融合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11-19 14: 32 作者: 王依妮 沈海洲 施炜 金雅 浏览次数: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历史文化传承与保护,是习近平总书记今年以来在国内考察途中多次强调的领域。

城市的发展,总处在对社会文化、历史文脉的吸收传承和自身不断修正调整的过程之中。新时代,如何加快文化与旅游跨界融合、深度融合,实现将文化资源的厚度转化为文化发展的高度?11月9日-10日,台报全媒体采访团走进古城绍兴,进行深入探究。

[现场考察]

大禹陵景区提升工程:投资23亿元,广场面积扩大10倍

11月10日,采访团一行来到位于绍兴越城区的大禹陵。

当天上午,柯桥实验小学组织三年级学生来此秋游,访禹陵、听讲解、体验祭禹祈福仪式……

“像这样的研学活动,景区平均每周要接待2-3批。”景区讲解员包佳宁介绍,作为“跟着课本游绍兴”的文旅体验点之一,目前,景区制定“禹陵祈福游”“禹陵深度游”等不同类型的研学产品,参与人数逐年增加。

作为华夏立国始祖、上古治水英雄大禹的陵寝,大禹陵自古以来就承载着源远流长的大禹文化。当下,“公而忘私、艰苦奋斗、尊重自然、严明法度”的大禹精神,不仅没有过时,反而愈发彰显时代的力量与价值。

2019年8月,景区提升工程正式启动,总投资约23亿元,分两期实施。今年4月,大禹陵景区一期项目完成,并恢复开放,将祭禹广场由3200平方米扩建至3.2万平方米,可容纳参祭人数由1500人扩大到1万人。当前,二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预计在元旦完工。

新建的大禹纪念馆是大禹陵景区提升工程的一大亮点。建筑设计由何镜堂院士亲自操刀,外形以“禹铸九鼎”为设计理念,为了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纪念馆主体部分建在地下,走进馆内,有着穿越时空的神秘感。

绍兴大禹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亚娜介绍,大禹陵景区提升工程有三重目标——建设中国大禹文化学术研究中心;以大禹文化为媒植入新型旅游业态;打造传续中华民族精神的人文地标。

走在大禹陵景区,处处能体会到绍兴‘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融合思路,景区内以大禹元素为IP设计的鼠标垫、徽章等文创产品;大禹姒姓家族后裔的繁衍生息处,如今是开元旅业首家文化度假村,古村即酒店,酒店即美景,有着独特的人文色彩……

[走访权威]

全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绍兴是千年历史文化名城,文化是其最独特的印记,然而,绍兴文旅产业发展也有幸福的烦恼。

“在古越文化、南宋文化,唐诗、书法、戏剧、黄酒等多元主题下,城市文旅主品牌欠缺,标志性不足,绍兴尚未形成持续响亮和市场号召力的品牌。” 绍兴市文旅部门负责人说。

近年来,绍兴市委、市政府提出“重塑城市文化体系”的战略目标,深度推进文旅资源激活、转化和创新,助力城市文化资源再拓展。

展现城市的厚重精神

“游中有所感,感中有所思,思后有所得。”研学旅游是绍兴的特色,目前,绍兴已制定并发布研学旅游标准,全力打造国内研学旅游目的地城市。

绍兴整合了市区名人故居资源,以名人故居为主打品牌,重点建设“一城三故里”——投资80亿元的阳明故里项目、投资30亿元的书圣故里项目、投资30亿元的鲁迅故里二期项目。通过文、商、旅联动,将名人故居打造成青少年游学、红色之旅重要旅游目的地。

2016年,绍兴成立了浙江省稽山王阳明研究院。两年后,中国阳明心学论坛永久会址落户绍兴。

“阳明先生不忘初心、历经坎坷、孜孜追求、知行合一的精神,在当下,仍对党员干部教育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该负责人说,通过对优秀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炼,绍兴正不断提升城市的精神风貌。

据了解,围绕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和古城、兰亭“两个硬核”,该市还编制了《绍兴市三大文化带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绍兴古城保护利用总体城市设计》和《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在深入研究和价值评估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当地独特的文旅资源和地域特色。

提升古城的商业价值

11月8日,2020喜临门绍兴马拉松开跑,这是绍兴连续第四年举办“越马”。

创办以来,‘越马’旨在打造‘最有文化味的马拉松’,力求体现‘绍兴味’。赛事中,选手途经众多经典景观、城市地标。今年,还将历史文化名人和经典语录浓缩在了赛道上,尽显城市气质。

赛事还催生出一系列产业,给当地企业带来巨大的商业价值。

绍兴本土企业喜临门家具股份有限公司连续4年成为“越马”赛事冠名商。借助“越马”的超高人气,公司名利双收,让更多人了解到喜临门作为健康产业引领者的形象。今年‘越马’前后,鲁迅故里、沈园等各大旅游景点迎来客流高峰,各大酒店的入住率、就餐率也迎来疯涨。

节会带来的井喷式人流,是带动当地文旅产业发展的重要契机。节会期间,绍兴积极安排相关产业活动,拓展节会产业链,例如兰亭书法节期间,主办单位组织书法节博览会开展文房四宝及书画作品交易活动、举办西泠(绍兴)春拍书法拍卖专场等产业活动。

创新时尚的文旅产品

在今年上半年疫情防控期间,绍兴共接待游客3313.4万人次,同比恢复56.8%;旅游总收入344.7亿元,同比恢复54.5%,这一数据优于全省平均水平。

在今年启动的浙江省文旅消费试点城市创建中,绍兴成为全省首批五个试点城市之一。据悉,随着“夜购、夜宿、夜娱、夜食”点等有效载体的持续打响,绍兴市发布了全市十大文旅夜间消费集聚区,“夜间经济”热度持续升温,打造出迎恩门风情水街、夜鲁镇等一批夜间消费场景。

绍兴还利用“历史与文化、山水与生态、民俗与风情”资源,开发一批特色文创产品。举办绍兴城市礼品暨文创旅游商品设计大赛,重点策划以绍兴黄酒、博物馆、乡村土特产为主题的旅游文创商品,使绍兴黄酒从普通商品转化为旅游文创商品,让博物馆资源转化为现代旅游产品,让乡村土特产升格为乡村伴手礼,进而提升为时尚的城市礼品,实现绍兴文化旅游之城既有卖点,更有买点。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