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专栏  > 归档专题  >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 部门报道
“我家在金色的土地上”
——集聚区棚户区改造45天攻坚破难纪实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1-15 10: 13 作者: 朱玲巧 浏览次数:

11月13日,在椒江区下陈街道沙北村宽敞明亮的临时过渡房内,村民余恩芳正一脸喜气地打扫房间、清洗家具和晒被铺。

家门口,红彤彤的临时大棚和40张圆桌已经准备就绪,大伙正准备第二天的“乔迁宴”。

下陈街道沙北村、南岸里村,三甲街道解家村和葭沚街道井马等四村,是浙江省2019年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项目。

45天!经过台州湾集聚区和椒江区的合力攻坚,10月31日晚10点,葭沚街道井马村施工许可证发放,意味着集聚区余下四个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项目均顺利完成。

45天拿下?不可能也要变可能!

“45天拿下?不可能!”9月中旬,沙北村村党支部书记余哲民听到市区棚户区改造要在10月底完成,连连摇头。

光是沙北村,就有“三大难”——

19户23间房屋未签订房屋征收补偿协议,其中大多为历史遗留问题,就像一块“铁板”,工作整整做了一年,丝毫没有松动迹象。

沙北小学6个班200多名学生,再加上两个幼儿园,一拆迁,孩子们去哪儿?

沙北卫生院搬迁后,村里老人看病就不方便了,村民能答应吗?

两个星期过去,情况果然和余哲民想的一样,那19户依然“纹丝不动”。

此时,倒计时只剩下一个月了。

市委常委、集聚区(高新区、绿心度假区)党工委书记芮宏、集聚区管委会主任黄继满结合主题教育“三走访、三服务”先后督查棚户区改造项目,并明确要求,棚户区改造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必须攻克万难按任务节点完成。

在沙北村和南岸里村困难重重的形势下,集聚区管委会分管副主任刘道超带队与椒江区领导、下陈街道办事处及相关部门进行多次对接、协商、破解,深入调研分析,采取“组团攻坚、包干到户、多管齐下、逐个击破”的方式破难。

下陈街道班子成员和集聚区征补局同志组成攻坚团队,放弃国庆假期,日以继夜走村入户“磨嘴皮”。

有些村民明明在家,电话打过去,摁掉了;就算跨进了家门,最后也常常被骂出门;政策要反反复地说,一户人家上门十几次是常态……

“真的拉得下面子。”余哲民跟着攻坚团走了几趟后,渐渐觉得这事“可能有戏”。

下陈街道党工委书记于巍在前期排摸的时候,终于找到了一个突破口:19户特殊户当中,有一户人家的女儿在椒江工作。

“个人的利益不能损害到集体的利益……”连续三个星期的上门劝说,10月24日终于破冰签下第一户。

之后,势如破竹,10月28日全部签订完毕。

面对学校和卫生院的搬迁问题,集聚区管委会的目标很明确:不能让一个民生工程,影响另一个民生工程。

为了不影响孩子上学,目前文华小学沙北校区的学生已平稳分流到文华小学,学校已于10月21日搬迁完毕,10月底全部拆除完毕。

沙北卫生院临时安置过渡点已落实,目前正在搬迁中。

45天连续作战,沙北村和一路之隔的南岸里村,两村安置点房屋基本拆除完毕,并在10月31日发放工程施工许可证。

“棚户区改造45天攻坚,也是市区体制机制改革后一次‘大考’,经过这次‘练兵’,我们发现机构整合让各部门之间更加凝心聚力,有利地推进了工程进度。”集聚区管委会征补局局长何峰说。

金子般的土地

与此同时,三甲街道解家村存在棚户区改造区块施工便道和立地安置小区室外配套有关问题也顺利解决,目前立地安置小区内房屋拆迁协议已全部签订完毕,村民正在腾房中。

桥南村、南野份村和日山份村的棚户区改造开工建设项目已经抢先开工,施工现场热火朝天,村民的安居梦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西面有篮球场,旁边是老年门球场、排舞广场、羽毛球场、老年健身中心,今后健身不出村,小区里还有公立幼儿园,走过马路就是今后的全额邻里中心……”站在南野份村安置房效果图前介绍,村委会主任徐昌元喜上眉梢。

过去,南野份村民风是出了名的“彪悍”,一言不合就要掀桌子。自从去年9月工程开建,眼看着安置房正从蓝图变成触手可及的美好未来,村民们每天笑呵呵的。

“近一年来,都没有村民因为矛盾纠纷来找过我了。”徐昌元说。

据了解,该村的安置房预计年底将有四栋结顶,2021年实现交房。徐昌元还给村代表、党员们发了出入工地的胸牌,让他们实时监督工程进展。

“我们应该是改变农民旧观念的工作者。”徐昌元不喜欢别人叫他村干部。他还早早给小区想了一个名字,叫“金和苑”:“一块金子般的土地上,住着一群和谐的人。”

这里还是“未来社区”的核心地带,可不就是金子一般的土地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