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012/2018-81890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 成文日期: | 2018-09-27 |
信息来源: 市港航口岸和渔业管理局 | 发布时间: 2018-10-11 15: 06 | 浏览次数: |
台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
组织单位: 台州市港航管理局
单位负责人: 周建业 局 长
周祥寿 副局长
主要参与人员: 陈建伟 赵新宇 邵华荣
曾 渊 李先会 李 嫣
编制单位: 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
主管院长: 朱鲁存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主管总工程师: 毛亚平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主管所长: 毛亚平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主管主任工: 陈正勇 成绩优异的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 黄 力 工程师
参加人员: 董少伟 李宜军 查雅平
苏孟超 郑 晶 姚海元
台州港总体规划(2017—2030年)
一、总则
(一)编制目的
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我省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港口一体化改革、加快打造世界级港口集群等政策举措的推出,为台州港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为更好地服务区域发展战略,加快港口功能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有效利用和保护港口岸线资源,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和《港口规划管理规定》,编制本规划。
(二)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按照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的部署,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参与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助推我省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充分发挥台州港在我省中部地区的交通枢纽作用。紧紧围绕腹地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充分协调港产城关系,注重综合开发和功能拓展。统筹兼顾、远近结合,利用和保护好有限的港口资源,注重环境保护,促进港口可持续发展。落实全省深化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在全省沿海港口布局规划的指导下,整合资源,优化布局,合理确定港口发展空间和主要港区功能分工,促进港口转型升级和科学发展。
(三)规划范围
台州市辖区海岸线和部分内河的所有港口岸线及相关水陆域。
(四)规划期限
基础年:2017年;水平年:2020年、2030年。
二、现状
(一)地理位置
台州港海门港区地理坐标为28°41′N,121°27′E,国内航路向北至宁波舟山港142海里、上海港234海里、秦皇岛港800海里,向南至福州港264海里、广州港680海里;近洋航线距台湾、韩国、日本、香港400—800海里。台州港陆路对外交通便利,可通过甬台温高速、上三高速、台金高速、甬台温沿海高速、104国道以及甬台温铁路等与全省公路网、铁路网相连。
(二)发展现状
台州港现有码头设施主要集中在海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截至2017年底,台州港共有千吨级及以上生产性泊位72个,其中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9个,货物通过能力5104万吨,集装箱吞吐能力41.3万标准箱。
台州港主要为台州市及周边地区大宗散货及外贸物资运输服务。2017年完成货物吞吐量7057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753万吨、集装箱吞吐量21.3万标准箱,旅客吞吐量192万人次。
(三)综合评价
港口作用和发展特点:台州港以能源、原材料进口运输为主,支撑了电力、修造船等产业临港布局,促进了台州市生产力布局由沿路、沿江向沿海推进。目前已形成了以大麦屿、海门港区为重点的发展格局;对台直航常态化,并且发展态势良好,已成为我省对台贸易重要口岸;腹地民营经济发达,民营资本较多地进入港口码头建设和经营,在港口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存在问题:基础设施薄弱,缺少规模化、具有竞争力的综合性深水港区,与现代航运发展要求差距大;港口发展对地区经济、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港口与城市协同发展的格局需进一步调整优化。
三、港口性质与功能
(一)形势要求
国家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扩大开放,要求进一步发挥台州港在腹地对外开放中的窗口作用。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要求台州港带动温台沿海产业带的发展,提高台州循环经济的市场竞争力,保障浙南能源及原材料运输需求。全省海洋港口一体化发展,要求台州港发挥优势,发展特色,继续发挥地区性重要港口的支撑保障作用。台州市城市定位和湾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提升台州港吞吐能力和现代化水平。
(二)港口性质
台州港是我省沿海地区性重要港口,是服务交通强国战略,助推浙江大湾区建设的有力支撑;是台州市及浙中南地区、江西等地物资运输的重要出海口,发展经济、扩大开放的重要依托;是台州市发展临港产业、推进沿海开发、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基础;是我省发展对台运输和贸易的重要口岸。
台州港以服务本地区经济为主,兼顾服务丽水、金华、衢州和江西等地区,以能源、原材料、集装箱等货类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临港工业和对台客货运等功能,逐步发展成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安全绿色、港城协调的现代化综合性港口。
(三)港口功能
台州港具备运输、贸易、物流和临港工业等功能。其中运输是基本功能,包括装卸、堆存、中转和多式联运;贸易包括保税、交易、展示及租赁;物流包括仓储、配送、流通加工及供应链管理;临港工业包括电力、装备制造、海洋重工等产业。
四、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发展预测
(一)港口经济腹地范围
台州港主要腹地为台州市。随着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以及台缙高速、金台铁路的建设,腹地范围将逐步扩大到丽水、金华和衢州等地区。
(二)吞吐量总量预测
2020年、2030年分别为0.9亿吨、1.3亿吨。2017—2020年年均增长8.4%,2020—2030年年均增长3.7%。
集装箱运输将以内贸线和内支线为主,2020年、2030年吞吐量将分别达到30万标准箱、50万标准箱。
台州港总吞吐量预测表
2017年 | 2020年 | 2030年 | |
总吞吐量(万吨) | 7057 | 9000 | 13000 |
集装箱吞吐量(万标准箱) | 21 | 30 | 50 |
(三)主要货类吞吐量预测
1.煤炭。2020年、2030年分别为2600万吨、4100万吨。
2.石油及制品。2020年、2030年分别为450万吨、950万吨,其中2030年进口液化天然气(以下简称LNG)300万吨。
3.钢铁。2020年、2030年分别为450万吨、600万吨。
4.矿建材料。2020年、2030年分别为2500万吨、2600万吨。
5.水泥。2020年、2030年分别为550万吨、500万吨,全部为进口。
6.化工原料及制品。2020年、2030年分别为100万吨、300万吨。
7.滚装运输。2020年、2030年分别为1000万吨、600万吨。
8.其他件杂货。2020年、2030年分别为950万吨、2850万吨。
9.集装箱。2020年、2030年分别为30万标准箱、50万标准箱。
(四)船型发展预测
1.煤炭。内贸进口以3万—5万吨级灵便型散货船和5万—7万吨级巴拿马型船舶为主,部分为8万吨级以上船舶;外贸进口以10万吨级左右散货运输船型为主。
2.集装箱。内贸航线以1千—5千标准箱集装箱船型为主;内支线以1千标准箱以下船型为主;近洋航线以2千—5千标准箱集装箱船型为主。
3.石油及制品。成品油内贸进口以万吨级以下成品油船为主;外贸进口以3万吨级以下成品油船为主,未来以2万—5万吨级成品油船为主,最大船型可达5万—8万吨级。
4.钢铁。内贸进口钢材长江沿线运输以5千吨级以下散杂货船或多用途船为主,沿海运输以1万—2万吨级杂货船或多用途船为主;外贸进口以2万—5万吨级散杂货船或多用途船为主。
5.化工品。内贸沿海以万吨级以下船型为主,长江沿线以1千—5千吨级化工品船为主;近洋和沿海运输船型基本为2万吨级以下化学品船。
6.滚装运输。台台直航滚装运输以3万—5万吨级大型滚装运输船为主;商品汽车滚装运输船型以1万—3万总吨汽车滚装船为主,最大可达5万总吨。
7.LNG运输船型。近期以10万—15万立方米标准船型为主,未来以15万—20万立方米船型为主,最大为26.6万立方米船型。
五、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一)港口岸线概况
台州市海岸线曲折漫长,港湾众多,大陆海岸线总长约630.87公里,海岛岸线长约913.24公里。自北向南分布着三门湾、浦坝湾、台州湾、椒灵江、大港湾、乐清湾。目前,椒江河口岸线开发程度较高,建成了交通运输、渔业、工业、支持系统等码头;乐清湾大麦屿港区利用良好的水深和掩护条件,建成了对台直航码头、华能玉环电厂码头、多用途码头等;三门湾健跳港区在健跳江内建有一批修造船企业,在牛山嘴建有台州第二电厂码头;头门岛南侧建有头门一期码头。
(二)岸线利用规划
根据台州市岸线资源条件和利用现状,结合台州市城市和产业布局规划、滩涂围垦规划以及海洋功能区划,本次规划港口岸线长133.78公里,目前已开发利用45.26公里。根据港口岸线开发条件,主要分为两大类,I类表示运输功能岸线,其中I1类表示易于开发或目前已在开发利用的岸线;I2类表示有开发前景但代价比较大的岸线;I3类表示预留岸线,规划I1、I2、I3类港口岸线分别长约34.6公里、34公里、39.6公里。Ⅱ类则表示临港工业岸线,长约25.58公里。
六、港口空间布局规划
(一)港区划分
2007年省政府批复的《台州港总体规划》将台州港分为健跳、临海、黄岩、海门、温岭及大麦屿六个港区。本次规划在延续上轮规划港区划分的基础上,按照发展规模化港区、便于行业管理的原则,对部分港区的划分和命名进行了调整:临海港区头门作业区是台州港未来发展重点,将其提升为头门港区;灵江上码头设施沿江布置,较为分散且规模较小,根据集约化发展原则,将其规划为数个小型港点;温岭港区作业区较为分散,其中龙门作业区发展空间较大,其余作业区发展空间有限,为促进港口规模化发展,将龙门作业区提升为龙门港区,其余作业区调整为中小港点。
(二)港区分层次布局规划
按照突出重点、层次分明的原则,考虑港区发展条件、产业规划和在主要运输系统中的定位,规划台州港形成以头门为核心港区,大麦屿、海门为重要港区,统筹发展健跳、龙门、黄岩港区和其它港点的分层次布局。头门港区应抓住我省发展海洋经济及台州市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的重大机遇,集中精力加快建设发展,逐步形成规模化的核心港区;大麦屿港区仍是近期发展重点;海门港区应充分发挥现有码头泊位能力,逐步调整港区功能;健跳、龙门、黄岩港区和其余港点应结合当地发展需求,特色发展。
(三)主要货类运输布局
1.煤炭运输。台州港煤炭运输主要为电厂、工业企业和城市生活服务,主要布局在健跳牛山作业区、海门前所作业区、大麦屿连屿作业区和头门港区。海门三山作业区的煤炭码头将逐步调整至头门港区。
2.原油、成品油、液体化工品等液体散货。规划海门港区大陈作业区预留原油码头功能,LNG、成品油及液体化工品可布置在头门港区和大麦屿港区,综合考虑港口功能、通航影响、开发条件等因素,头门港区LNG码头布置在头门岛南侧东段,大麦屿港区LNG码头在开展必要的前期论证后,再明确规划选址。
3.集装箱运输。集装箱运输近期以大麦屿港区和海门港区为主,远期海门港区集装箱运输逐步转移至头门港区。
4.滚装运输。大麦屿港区承担大麦屿—乐清、大麦屿—台湾的滚装运输,商品汽车滚装运输规划布置在头门港区。
(四)港区功能
头门港区:是台州港的核心港区,主要服务临港工业发展、承接海门港区货运功能转移,发展综合物流,逐步形成以干散货、集装箱、液体散货和件杂货运输为主的综合性港区。
大麦屿港区:是台州港的重要港区,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对台直航运输,为浙南及附近地区内外贸运输服务,以集装箱、煤炭、滚装运输为主。
海门港区:是台州港的重要港区,以服务台州主城区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为主,根据城市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优化港区功能。
健跳港区:主要为电力等临港工业服务,兼顾三门县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
龙门港区:以满足温岭市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为主,结合临港工业开发,建设配套码头基础设施,提供物资运输服务。
黄岩港区:以服务港区后方工业和台州市黄岩区当地经济发展所需的生产、生活物资运输为主。
中小港点:规划永安、沙山、石塘、同头咀、浦坝及灵江两岸红光、长甸、马头山、八仙岩、五孔岙等10个港点,主要以发展临港工业和承担地方生产生活所需的物资运输为主。
七、港口陆域布置规划
(一)头门港区
规划头门港区西起白沙半岛,东至头门岛,利用白沙—大竹山浅滩围涂造陆,配套建设连岛大堤,作为头门港区的集疏运道路。依托头门岛,北侧水域建设西北—东南轴线的北防浪挡沙堤、东北角建设东北—西南向的南防波堤,初步形成双堤环抱式港池。规划期保留头门岛—田岙岛之间潮汐通道,远期利用田岙、雀儿岙等岛屿资源,预留构筑远景发展区。口内采用东西向突堤与港池相结合的布置方案,由南至北规划为一港池、二港池,其中一港池紧邻头门岛本岛,港池开口大致沿西北西—东南东向,港池纵深约4700米,宽度700米,二港池位于一港池北侧,港池敞口方向平行于一港池,港池纵深约5300米,宽度760米。
港区划分为通用作业区、液体散货作业区、集装箱作业区、装备制造业发展区、港口物流区、港口支持系统区及预留发展区等功能区。
1.通用作业区。包括两个区域,通用作业区(一)位于头门岛南侧,规划码头岸线长约3800米,目前已建成3万吨级通用泊位一个,剩余岸线可布置14个3万—5万吨级泊位,可形成通过能力1500万吨,陆域纵深560—1010米,占地面积约3.3平方公里。该作业区可结合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以杂货、散货功能为主,起步阶段兼顾多用途和汽车滚装功能的发展。通用作业区(二)位于规划二港池的南侧,规划码头岸线长约4500米,共布置16个3万—5万吨级泊位,可形成通过能力2000万吨,陆域纵深约510米,占地面积约2.6平方公里。
2.液体散货作业区。包括两个区域,北侧的液体散货作业区(一)靠近港池口门处,规划码头岸线长约2300米,布置5个5万吨级的液体散货泊位,形成通过能力2000万吨,陆域纵深约200—1300米,占地面积约2.4平方公里。南侧的液体散货作业区(二)位于头门岛南侧,规划码头岸线长660米,布置2个5万吨级泊位,可形成通过能力600万吨,陆域纵深约1280米,占地面积约0.8平方公里。
LNG码头位于液体散货作业区(二)的东侧,规划码头岸线长810米,布置2个大型LNG泊位,规划通过能力1000万吨,陆域纵深约1280米,占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在规划实施和建设项目前期研究阶段,应在深入开展通航论证专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LNG码头平面布置方案。
3.集装箱作业区。位于一港池,规划码头岸线长6400米。近期主要发展南侧2500米岸线,规划布置5万—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7个,陆域纵深690米,占地面积约2.1平方公里,通过能力400万标准箱。北侧与西侧为远景预留发展区。
4.装备制造业发展区。位于头门岛二港池北侧,规划岸线长约7500米,陆域纵深约1000米,占地面积约8.9平方公里。
5.港口物流区。位于头门岛北侧,通用码头作业区(二)后方,陆域面积约6.5平方公里。
6.港口支持系统区。共分两部分,支持系统区I布置在头门岛南侧通用作业区(一)西侧两个泊位后方小港池内,岸线长约1000米。支持系统区Ⅱ位于二港池南侧突堤端部,岸线长约1240米。
7.预留发展区。布置在支持系统区I西侧的港池,将东矶列岛作为远景发展区。
(二)大麦屿港区
2007年《台州港总体规划》将大麦屿港区划分为普竹、连屿、大麦屿、大岩头、鲜迭5个作业区。鲜迭作业区岸线自大岩头至黄门山,岸线水深条件好,但掩护条件差,且岸线后方即为山地,缺乏陆域空间,开发建设难度较大,因此本轮规划取消鲜迭作业区。调整后大麦屿港区将形成普竹、连屿、大麦屿、大岩头4个作业区。
1.普竹作业区。以通用散货、件杂货和液体散货运输为主,兼顾为临港工业发展服务。位于玉环岛北侧的连屿至汾水山岸段,岸线长约9.6公里。规划利用连屿—箬笠礁5.6公里岸线发展码头作业区,主要建设3千—1万吨级泊位,西侧2公里岸线主要发展液体散货码头,东侧3.6公里岸线主要建设通用泊位。普竹作业区陆域纵深约700米,占地面积约5.7平方公里。
2.连屿作业区。主要为临港工业服务,兼顾滚装运输功能。位于玉环岛西侧的连屿至鸡蛋山岸段,岸线长约4.1公里。外屿至白墩段已建设1个3千吨级码头泊位,即乐清湾滚装轮渡码头,另有2个10万吨级华能电厂配套泊位。规划外屿南侧940米岸线布置万吨级以上泊位4个,华能电厂现有泊位北侧预留三期泊位。连屿作业区陆域纵深约320—710米,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
3.大麦屿作业区。以集装箱运输和对台滚装运输为主。位于鸡蛋山—牛头颈岸段,岸线长约1.9公里。目前由南向北已建有对台直航泊位1个、2个多用途泊位和1个粮食泊位,均为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多用途泊位和粮食泊位之间规划建设1个10万吨级泊位,陆域纵深约300—1000米,占地面积约1.2平方公里。
4.大岩头作业区。以液体散货运输为主,是大麦屿港区专业化的危险品作业区。位于牛头颈—大岩头岸段,岸线长约2.2公里。可顺岸布置3个5万—10万吨级和6个5千吨级液体散货码头泊位,后方滩涂通过围垦作为仓储用地,陆域纵深约700米,面积约0.87平方公里。
(三)海门港区
海门港区包括椒江口内的三山、牛头颈、前所作业区及预留的黄礁、大陈岛作业区。三山、牛头颈作业区是目前台州港码头最集中的区域,但受建设条件限制,码头等级较低,布局散乱。煤炭是其主要运输货种,其装卸、堆存和运输对城市交通和环境干扰较大。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要求,三山作业区应逐步退出煤炭等污染较大货物运输功能,并转移至头门港区;牛头颈作业区上段(牛头颈塔至轮渡码头区段)逐步退出货运功能,发展旅游客运,将煤炭等散货转移至头门港区,其余货运功能转移至牛头颈下段。前所作业区以服务临港工业为主,目前椒江二桥上游段岸线已基本利用完毕,下游段可适当发展散货运输。
1.三山作业区。被跨江电缆、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在建)分为两段,上段自吉祥船厂至杭绍台铁路椒江特大桥(在建),下段自跨江电缆铁塔东侧至椒江大桥西侧300米处。岸线长约3.7公里,目前以煤炭、钢材、木材、矿建材料运输为主,规划逐步退出港口生产岸线,布置城市生活岸线。
2.牛头颈作业区。上段岸线自渡口码头至牛头颈塔,岸线长约1.1公里。本区域是海门老港区所在地,紧邻椒江主城区,随着城市的扩张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老港区与城市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规划将海门港埠总公司码头外迁至现牛头颈下段椒江粮食码头及东侧区块。迁后的牛头颈作业区与江滨公园连成一体,今后将主要发展旅游客运和港口支持保障功能。下段岸线自牛头颈塔至椒江二桥,岸线长约1.3公里,现为集装箱码头、粮食码头及冷库码头占用,规划在粮食码头与冷库码头之间岸线新建3千—5千吨级码头泊位,承接牛头颈作业区上段转移的部分货运功能。
3.前所作业区。原前所作业区椒江二桥以上岸线已由台州电厂和海螺水泥码头占用;椒江二桥以下老鼠屿东侧至松浦闸,除椒江二桥占用岸线外,规划为临港工业及修造船发展区。
4.黄礁作业区和大陈岛作业区。黄礁作业区位于大港湾,大陈岛作业区位于上大陈岛南部缸片礁、油菜花屿—高梨头一带,两作业区均规划为预留发展区。大陈岛作业区有建设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条件,可根据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前期论证。
(四)健跳港区
健跳港区包括下沙塘、龙山、洋市涂、七市塘及牛山5个作业区,取消原规划的浦西作业区,新增六敖作业区。
1.下沙塘作业区。主要服务于后方临港工业,兼顾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物资运输服务。位于健跳江北岸、健跳镇的东北,处于健跳江的浅段,作业区后方陆域宽阔,岸线平顺,规划码头岸线长1240米,顺岸布置1千—5千吨级码头泊位9个,港区陆域纵深约380米,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可形成通过能力240万吨。
2.龙山作业区。主要为临港工业服务。位于健跳江口外东北侧,后方陆域条件较差,距城市有一定距离。规划通过围垦造地形成码头岸线长950米,可建设万吨级泊位5个,陆域纵深340米,形成约0.4平方公里的陆域,通过能力100万吨。
3.洋市涂作业区。位于健跳江口门处高湾山的东侧,主要服务于后方临港工业。规划形成码头岸线长1900米。由门头嘴向下游布置5个3.5万—5万吨级左右的通用泊位,陆域纵深约1000米,形成1.5平方公里的围垦土地,作业区可通过能力约600万吨。
4.七市塘作业区。主要服务于后方临港工业,兼顾为城市生产、生活提供物资运输服务。位于健跳江南岸,目前主要被修造船厂等临港工业占用,规划在海航船厂—东阳正极船厂间顺岸布置5千吨级码头泊位2个。
5.牛山作业区。主要为后方台州第二发电厂服务。位于牛山嘴附近,自然条件与洋市涂作业区相似,但距城市较远,依托条件相对较差。该区域已建设1个3.5万吨级的泊位,未来可依托后方电厂再建1个3.5万—5万吨级散货泊位。
6.六敖作业区。位于六敖镇以北、猫头山以西,目前主要被修造船厂等占用,规划发展临港工业。
(五)龙门港区
龙门港区位于龙门岛、横门山岛、九洞门岛及南北沙镬岛围成的港湾内,通过兴建九洞门岛—竹岛防波堤,形成掩护港湾,改善掩护条件和泥沙回淤环境。本次规划根据该港区以往前期研究和自然条件特点,提出了港区功能定位和初步的水陆域方案。未来港区开发主体应根据实际发展需要,深入开展前期研究论证,进一步深化港区布置规划方案,按规定程序报批后纳入本规划。
龙门港区以服务温岭市经济发展为主,兼顾服务临港工业开发。规划划分为横门山岛、龙坦屿、白岩山作业区。
1.白岩山作业区。规划码头区陆域基本依靠挖方填筑形成,以发财嘴头为依托向外填海造地形成大突堤式码头平面布置形式。作业区北侧岸线长1300米,布置5千吨级通用泊位6个,1万—5万吨级泊位2个;东侧岸线长840米,布置1万—5万吨级通用泊位3个;南侧岸线长1400米,布置1万—5万吨级散货泊位5个。
2.龙胆屿作业区。现为浙江金港船业股份有限公司占用,根据城市及临港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通用泊位。规划结合后方工业园区发展需要,调整为以件杂货、散货运输为主的通用码头区,以建设2万吨级以下泊位为主。
3.横门山岛作业区。现有浙江龙门港务有限公司3千吨级多用途泊位2个,规划适当扩建作业区码头规模。
(六)黄岩港区
黄岩港区西起三江口、东至吉祥船厂,岸线长约2公里,目前有芦村5百吨级和千吨级泊位各1个,以及货主码头泊位5个。受椒江大桥和前沿水深影响,规划以3千吨级以下船舶运输为主,规划后方配套陆域发展,建设5—7个3千吨级泊位,增强服务市区生产生活的功能。
八、水域布局规划
(一)航道规划
1.台州湾(头门、海门、黄岩港区)。头门港区进港航道由北航道和南航道组成。北航道服务于头门岛北部港区,航道轴线沿128°—308°走向至一港池东边界,规划航道满足5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双向通航,兼顾7万吨级集装箱船乘潮单向通航要求,远期视需求发展进一步提高等级,航道总长20公里,航道底宽340米。南航道服务于头门岛南部港区,沿106°—286°走向至起步码头港池东边界,规划航道等级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乘潮单向通航,航道总长10.7公里,航道宽170米。规划海门港区进港航道全长30.2公里,沿90°—270°走向11.3公里,沿97°—277°走向18.9公里,满足5千吨级货船满载双向、兼顾浅吃水万吨级船舶乘潮双向通航需要。黄岩港区利用海门港区进港航道。
2.大麦屿港区。规划大麦屿港区进港航道满足10万吨级散货船舶乘潮单向进港,航道宽210米,总长45.5公里。
3.健跳港区。规划健跳港区主要包括主航道、牛山支线航道和健跳江支线航道。主航道起于头门作业区的东矶岛东待泊锚地,向西北延伸至草鞋婆屿的东南侧,行至杨礁西南方位后,向西南方向航行至洋市涂作业区,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牛山支线航道在主航道行至青土豆东北方位后,向西航行至牛山作业区,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健跳江支线在主航道行至杨礁西南侧继续前行,经大甲山待泊锚地的南侧水域进入健跳江口的狗头门,满足1万吨级散货船满载乘潮单向通航要求。
4.龙门港区。规划龙门港区进港主航道满足5万吨级散货船舶乘潮进港,航道方位角为145°—325°。
(二)锚地规划
1.台州湾(头门、海门、黄岩港区)。海门港区共有15块锚地,分为口内锚地和口外锚地。口内2块锚地设在椒江牛头颈以西深槽中,口外13块锚地主要供船舶候潮进港和联检使用。随着港区的建设发展,原有的锚地位置与码头前沿水域存在冲突,为适应头门及海门港区的开发建设,本次规划对口外3块锚地进行相应调整,其中点灯候潮锚地向西南侧进行了迁移和扩大,并将台州港第一引航检疫锚地向西南侧进行了迁移和扩大;随着台州港第一引航检疫锚地向西南侧的迁移,位于南侧的危险品锚地也相应向南迁移;另外在头门港区进港主航道端部附近布置头门东待泊锚地,头门东待泊锚地位于进港航道一期东侧,东航路以东,锚地面积16平方公里,水深17—22米,可停靠5万—7万吨级散货船15艘左右。
2.大麦屿港区。大麦屿港区锚地大部分维持现状,可利用7块锚地,锚地面积约40.3平方公里。由外海向内分别为候潮锚地、大麦屿引航检疫锚地、大麦屿5号锚地、大麦屿4号驳载锚地、大麦屿3号锚地、2号锚地和1号锚地,各锚地间水深差异较大,主要供本港区进出港船舶避风、待泊、驳载、引航和检疫之用。为满足大麦屿港区大岩头作业区开发建设需要,规划新辟危险品锚地一块,危险品锚地位于15米等深线附近,面积为12平方公里,可锚泊5万—10万吨级危险品船舶。此外,为适应进港船舶数量的增长,规划将候潮锚地面积扩大到13平方公里,主要供到港大船候潮使用。各锚地具体坐标点待有关部门具体勘测后确定。
3.健跳港区。健跳港区目前有4块锚地,本次规划对大甲山待泊锚地向西进行了扩大,调整后的锚地面积为10.8平方公里,水深7—10米,可停泊1万吨级船舶约25艘,功能为待泊;原猫头水道驳载锚地因三门核电项目配套取水口防撞设施建设的需要,同时为充分发挥港口深水资源,将该锚地迁出猫头水道至大甲山锚地北侧,并增加健跳港区的引航检疫功能,更名为三门湾引航检疫驳载锚地,调整后的锚地面积为9.7平方公里,水深4—8米,正常天气条件下可停泊1万吨级船舶22艘左右,功能为引航、检疫。
考虑台州港中、大型船舶避风(尤其是台风)锚地资源严重紧缺的现状,充分利用猫头水道东侧深水区,锚地范围在留足进出航路,满足龙山作业区和三门核电配套码头前沿的回旋水域要求后,最大可能地将猫头水道东北侧临近田湾岛和下万山的深水区用于避风锚地。但受竹屿礁的影响,为保障锚泊船舶安全,本次调整将锚地分成1#、2#两个区域,锚地功能均为避风。
4.龙门港区。规划在港区东部布置1#和2#锚地,分别为小型船舶候潮锚地和大型船舶候潮锚地,面积均为2平方公里,随着港区规模的扩大,可在其基础上另辟新的候潮锚地,具体在龙门港区规划方案深化中研究。
九、港界
(一)陆域港界
陆域港界坐标采用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高斯—克吕格3度分带投影,头门、龙门、健跳港区中央经线为123度,大麦屿、黄岩、海门港区中央经线为120度。各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见下表。
头门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X | Y | X | Y | ||
T1 | 3182492 | 379464 | T5 | 3179426 | 372650 |
T2 | 3183695 | 373340 | T6 | 3178991 | 372676 |
T3 | 3180747 | 372803 | T7 | 3178906 | 373260 |
T4 | 3180008 | 372675 | T8 | 3175516 | 375164 |
大麦屿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X | Y | X | Y | ||
普竹作业区 | |||||
P1 | 3114406 | 611298 | P7 | 3113394 | 613336 |
P2 | 3114297 | 611357 | P8 | 3115237 | 614197 |
P3 | 3114193 | 611285 | P9 | 3115975 | 615522 |
P4 | 3114034 | 611370 | P10 | 3116499 | 616409 |
P5 | 3113897 | 611874 | P11 | 3116782 | 617431 |
P6 | 3114401 | 612767 | P12 | 3117522 | 616794 |
连屿作业区 | |||||
L1 | 3113795 | 610485 | L4 | 3112905 | 611060 |
L2 | 3113862 | 611194 | L5 | 3112888 | 610881 |
L3 | 3113119 | 611329 | |||
大麦屿作业区 | |||||
D1 | 3109879 | 611884 | D4 | 3109914 | 612717 |
D2 | 3110162 | 612178 | D5 | 3108583 | 612779 |
D3 | 3110366 | 612594 | D6 | 3108443 | 612468 |
大岩头作业区 | |||||
Y1 | 3105272 | 612716 | Y4 | 3104433 | 613794 |
Y2 | 3105123 | 613607 | Y5 | 3104248 | 613723 |
Y3 | 3104763 | 613763 | Y6 | 3103877 | 613340 |
龙门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X | Y | X | Y | ||
L1 | 3141816 | 366909 | L4 | 3141087 | 366760 |
L2 | 3141592 | 366969 | L5 | 3140738 | 367053 |
L3 | 3141241 | 366720 |
健跳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X | Y | X | Y | |||||
下沙塘作业区 | ||||||||
X1 | 3215909 | 367561 | X4 | 3216947 | 368419 | |||
X2 | 3216157 | 367264 | X5 | 3216563 | 368573 | |||
X3 | 3216745 | 367885 | ||||||
龙山作业区 | ||||||||
L1 | 3216952 | 368930 | L3 | 3216872 | 369963 | |||
L2 | 3217402 | 368930 | L4 | 3216516 | 369780 | |||
洋市涂作业区 | ||||||||
Y1 | 3215333 | 369999 | Y3 | 3213417 | 370879 | |||
Y2 | 3214545 | 369404 | Y4 | 3213808 | 371178 |
黄岩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X | Y | X | Y | ||
H1 | 3175887 | 631104 | H4 | 3175863 | 631936 |
H2 | 3175767 | 631109 | H5 | 3176063 | 632180 |
H3 | 3175794 | 631936 |
海门港区陆域港界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X | Y | X | Y | ||
牛头颈作业区 | |||||
N1 | 3175348 | 641795 | N6 | 3174941 | 641997 |
N2 | 3175265 | 641778 | N7 | 3174549 | 642889 |
N3 | 3175266 | 641824 | N8 | 3174696 | 642960 |
N4 | 3175165 | 641873 | N9 | 3174680 | 642994 |
N5 | 3175131 | 641847 | N10 | 3174822 | 643060 |
前所作业区 | |||||
Q1 | 3176270 | 644353 | Q7 | 3176563 | 647718 |
Q2 | 3176395 | 644353 | Q8 | 3176577 | 647933 |
Q3 | 3176454 | 644528 | Q9 | 3176717 | 648265 |
Q4 | 3176499 | 644786 | Q10 | 3176912 | 648866 |
Q5 | 3176572 | 645954 | Q11 | 3176302 | 648985 |
Q6 | 3176537 | 646680 |
(二)水域港界
主要港区水域港界见下表,表中坐标采用经纬度坐标。
头门港区水域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东经 | 北纬 | 东经 | 北纬 | ||
S1 | 121°43′22″ | 28°41′22″ | S4 | 121°54′04″ | 28°35′35″ |
S2 | 121°44′37″ | 28°40′36″ | S5 | 121°58′55″ | 28°41′05″ |
S3 | 121°48′07″ | 28°39′56″ | S6 | 121°54′23″ | 28°45′47″ |
健跳港区水域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东经 | 北纬 | 东经 | 北纬 | ||
S1 | 121°42′09″ | 29°00′32″ | S4 | 121°39′54″ | 29°04′54″ |
S2 | 121°49′06″ | 29°00′30″ | S5 | 121°38′27″ | 29°04′04″ |
S3 | 121°45′58″ | 29°04′11″ |
龙门港区水域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东经 | 北纬 | 东经 | 北纬 | ||
S1 | 121°39′34″ | 28°20′35″ | S3 | 121°45′19″ | 28°17′51″ |
S2 | 121°43′00″ | 28°16′22″ | S4 | 121°41′16″ | 28°22′49″ |
大麦屿港区水域控制点坐标表
控制点 | 坐标 | 控制点 | 坐标 | ||
东经 | 北纬 | 东经 | 北纬 | ||
S1 | 121°12′21″ | 28°12′15″ | S6 | 121°05′49″ | 28°07′26″ |
S2 | 121°11′53″ | 28°12′41″ | S7 | 121°08′25″ | 28°00′47″ |
S3 | 121°10′15″ | 28°15′34″ | S8 | 121°15′09″ | 28°02′04″ |
S4 | 121°08′59″ | 28°15′10″ | S9 | 121°16′55″ | 28°03′42″ |
S5 | 121°08′08″ | 28°10′49″ |
十、港口配套设施规划
(一)集疏运系统规划
1.台州市综合交通规划。台州市规划形成“十纵十横”干线公路网和“三纵一横四支”铁路网的综合运输通道,衔接台州与长三角区域以及浙江、江西、福建等地区综合交通网络体系,积极拓展西南方向腹地。其中高速公路规划为“四纵三横”,纵向由东向西分别为:沿海高速公路,北接象山、宁波,南连乐清、温州;甬台温高速公路,连接宁波和温州;杭绍台高速公路,北接绍兴,南连台金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沟通杭金衢、甬金等4条高速公路。横向由北向南分别:上三高速公路及东延线,沟通杭甬高速公路与甬台温高速公路,东延线与沿海高速公路衔接;台金高速公路及东延线,东接甬台温高速公路,东延线与沿海高速公路衔接;机场高速公路,衔接沿海高速公路。
规划“三纵一横四支”铁路网。三纵即甬台温铁路、沿海货运支线和杭绍台高速铁路。一横即金台铁路,规划新建金台铁路,从金温永康南站到台州南站,全长约160公里,为客货兼顾的疏港型铁路支线。四支即石化铁路支线(服务大石化项目)、头门铁路支线(服务头门港区)、大麦屿铁路支线(服务大麦屿港区)和健跳铁路支线(服务健跳港区)。
2.各港区集疏运通道规划。
(1)头门港区。集疏港方式以公路、铁路和水路为主。港区通道除已建成的疏港公路外,还有疏港二路和疏港三路,并与市域内沿海高速公路、台金高速公路相连,并通过台金高速公路连接甬台温高速公路、诸永高速公路和104国道,构成集疏运公路网。金台铁路在临海水洋引头门支线进入港区,可为头门港区提供良好的铁路集疏运条件。水运方面,头门港区水路转运依托椒灵江航道可直达黄岩、临海。
(2)大麦屿港区。集疏港方式包括公路和铁路两种。公路规划形成“一联四通”的格局,一联即沿海高速公路,从温岭乐清湾海山岛附近进入玉环境内,将大麦屿港区与周边地区联网;四通即疏港公路、76省道、76省道复线、沙门至坎门公路等四条通向温岭的高等级公路。铁路集疏运则主要通过甬台温铁路引出支线进入港区。
(3)海门、黄岩港区。集疏港方式包括公路和水运两种。公路主要由疏港公路直接与城市路网相连,经82省道、82省道复线与75省道、75省道南延线、台金高速公路、甬台温高速公路和沿海高速公路相通。水运方面,转运优势明显,椒江与永宁江、灵江相连,可通过永宁江闸进入温黄平原的航道网,依托椒灵江航道可直达临海。
(4)健跳港区。集疏港方式以公路为主。主要由疏港公路与沿海高速公路及74省道南延线相连。
(5)龙门港区。集疏港方式以公路为主。通过疏港公路与75省道南延线、大石松一级公路、81省道相连,向全市集疏运。沿海高速公路作为甬台温高速复线,也是龙门港区对外联通的重要通道。
(二)供电规划
1.健跳港区。健跳镇建有健跳110千伏变电站和浮门110千伏变电站,均由海游220千伏变电站供电。健跳港区下沙塘作业区可由健跳110千伏变电站供电,七市塘、洋市涂、牛山作业区可由浮门110千伏变电站供电,预计用电负荷为0.8万千伏安。
2.头门港区。近期用电可由临海市沿海变电站接入,利用规划的北洋工业区西南侧的北洋110千伏变电站和达岛变电站为港区供电,远期可适当考虑从珊瑚变电站、翼龙变电站接入港区,规划建设港区独立的变电站,以主要负荷中心散货泊位作业区、通用泊位作业区后方相应建设变电站。临港工业用电结合后方产业基地统筹考虑。
3.海门港区。今后扩张发展潜力较小,重点是与城市协调发展,其用电量在目前规模的基础上增幅不大,可与后方的城市通盘考虑。
4.龙门港区。目前利用泽国220千伏变电站供电,规划建设楼山220千伏变电站和台南500千伏变电站。
5.大麦屿港区。可由玉环市陈屿220千伏变电站供电。
(三)给排水及消防规划
1.给水规划。根据港口发展要求,各港区应当建设相对独立的给水管网系统,设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管网,必要时应设调节站。码头生产作业区用水主要包括船舶上水、生产生活用水、消防用水、喷洒降尘用水;配套设施及临港工业项目用水应根据建设需要由城市或港区供水系统解决。大型港区及临港工业区可考虑采用部分海水淡化,同时加强污水回收和中水利用。健跳港区用水主要取自罗岙水库。头门港区(近期用水量为7.74万吨)水源来自周边水厂(杜桥、杜桥新、汛桥、椒北水厂)供给、海水淡化和围区河道取水为主。海门港区用水将与城市用水通盘考虑。龙门港区将新建水库和向长潭水库引水解决。规划大麦屿港区用水由陈屿水厂供应。抓紧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涉河涉堤项目建设,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
2.排水规划。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要求,切实做好港区各作业区水环境保护工作,污水要达标排放,水质目标要符合椒江水功能区与水环境功能区规定要求。港区排水将逐步采用雨污分流制。雨水排放充分利用地形和临海优势,采用多出口排放,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原则,尽快将雨水排入水体,防止因受淹而造成货损。出水口标高应满足规范要求。雨水管网按照近、远期结合的原则,统一布置,分期实施,保证规划的可持续性。煤炭堆场的雨水收集后经港内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就近直接排入水中或用作堆场降尘喷水;一般码头雨水就近直接排入江海中。生活和一般生产污水纳入附近的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经处理后统一排放;煤炭、集装箱、危险品和油污水等生产污水分别由港区专门污水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排放。
3.消防规划。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及港口工程消防要求,港区消防用水由生产、生活、消防合一的给水管网供给,供水按低压制供应。各港区应自建消防站,并配备水上消防系统,保证港口水上及陆域消防安全。
此外,在港区开发建设时相关防洪设施将按照水利部门规划要求同步建设。
(四)支持系统规划
1.港作船舶基地规划。台州港海域广阔,港区分散,港作船舶基地根据港区距离和规模合理布置,规划椒江口内的南汽渡码头至人渡码头之间利用200米岸线作为港作船舶基地,在头门港区的头门岛南北各设置一处港作船舶基地,在大麦屿鸡蛋山北部至华能电厂南部建设港作船舶基地,在龙门港区建设港作船舶基地。
2.海上安全监督、海事救助打捞基地。目前台州港甚高频无线电台(VHF)和船舶交通管理系统(VTS)的建设尚不完备,覆盖范围有限,规划期内建成“5站1中心”,即玉环大岩头、椒江中山和大陈、温岭石塘、三门狗头山5个雷达站和台州港VTS中心,其监管范围覆盖玉环、椒江、三门湾、温岭等水域。同时,在温州南麂、台州玉环大岩头、温岭石塘、台州湾东矶岛、椒江枫山各建一座岸台,形成对浙江南翼水域的VHF水上安全通信链状覆盖。在重要水域、渡口和航道等区域扩大视频监控范围,增设视频监控点,开发并建设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随着台州港的快速发展、新港区的开发,大型船舶进出将更加频繁,合理设置海事力量分布,监管船舶进出港频繁区域十分必要。规划在头门、大麦屿建设专用的海事救助打捞基地。海事救助打捞基地可与港区的港作船舶基地共用。
3.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按照相关规划要求,从应急准备能力、应急组织能力、快速反应能力、应急处置能力和应急保障能力等方面着手,加强预案建设、完善应急体制机制、构建应急信息系统、提高装备设施水平、加强应急力量,整体提高台州港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
十一、环境保护规划
(一)港口环境污染控制目标
港口大气环境执行GB3095-2012中的二级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地表水水域执行GB3838-2002中Ⅱ至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海域采用GB3097-1997中Ⅲ类和Ⅳ类海水水质标准控制,办公区及居住区执行GB3096-93《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中的二类标准,港区作业现场执行GB12348-200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中的三类标准。
(二)环境保护规划和治理措施
港口疏浚作业采用产生悬浮泥沙较少的挖泥船,并采取在挖泥区设置防污膜与投絮凝剂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减少悬浮泥沙流失量;尽可能利用疏浚泥土围填造陆,必须外抛的严格到指定的抛泥区抛泥。填海造陆工程采用先围堰后抛泥的施工程序,严禁直接向施工海域排放含油污水或任意向海上倾倒固体垃圾。
设置油码头海上溢油应急设备,配备围油栏、吸油装置、消油剂等控制水域油污染,对含油污水设置专门的含油压舱水处理场。设置含煤、矿粉污水处理设施,港区污水经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集装箱洗箱污水、港区生活及船舶污水经污水管道收集后纳入污水处理厂净化处理。
煤炭、矿石、散粮等干散货作业区执行“三同时”规定,采用先进的除尘、防尘技术和设备,最大限度降低粉尘排放量。煤、矿粉尘以湿式防尘为主、干式防尘为辅,根据不同装卸工艺特点,对装卸、堆存、搬运等主要起尘环节采取洒水抑尘等措施。
全面完善港口码头作业区和船舶排放油类、化学品、垃圾及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设施,确保安全收集和处置。海洋产业的引进应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切实加强台州近岸海域海上溢油及有毒化学品污染风险防范体系建设,完善海上溢油监视体系,提高溢油监视能力。
十二、港口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关系
(一)与城乡规划的关系
《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提出,台州市城市定位为浙江沿海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工贸型现代化港口城市。台州市以台州中心城市为核心,将构建“一主两副四极多点”、强化各级中心城市集聚整合的网络型市域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在“一主两副四极多点”的空间结构统合下,将进一步通过“三带、三片、五网络”予以支撑。此外,临海、温岭、玉环等市域总体规划和健跳镇总体规划分别提出了城市发展目标和相关战略。本次规划充分与各城市总体规划对接和协调,港口岸线范围和功能与城市总体规划协调一致,规划方案与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布局、综合交通等规划同步协调,并充分考虑了港口后方的临港产业布局、交通组织、依托条件等环境因素。
(二)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关系
2012年10月,国务院批复的《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将全省沿岸海域划分为农渔业区、港口航运区、工业与城镇建设区、矿产与能源区、旅游娱乐区、海洋保护区、特殊利用区、保留区等8个一级功能类别,共130个海岸基本功能区。其中港口航运区指适于开发利用港口航运资源,可供港口、航道和锚地建设的海域,包括港口区、航道区、锚地区等二级类功能区。
《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2013—2020年)》将台州市海域划分为81个海洋基本功能区,其中海岸基本功能区划分为港口航运区二级类11个,面积33345公顷,占用岸线长274694米,包括健跳、头门、海门、金清、龙门、大麦屿等6个港口区,健跳、海门、大麦屿等3个航道区,海门、大麦屿等2个锚地区;近海基本功能区划分为港口航运区二级类2个,面积810公顷,占用岸线长12637米,包括大陈港口区和大陈锚地区。
本次港口规划各港区所涉水域均与浙江省和台州市海洋功能区划基本协调一致,港口所占水域基本属于“港口航运区”,头门港区预留发展区所处水域为“临海东部农渔业区”,远期开发时需与海洋功能区划进一步衔接。
(三)与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的关系
2011年发布的《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提出,浙江省45140.7平方公里的近岸海域划分为60个环境功能区,其中一类功能区6个,海域面积36719.5平方千米;二类功能区17个,海域面积5670.2平方千米;三类功能区6个,海域面积1110.2平方千米;四类功能区31个,海域面积1640.8平方千米。
本次港口规划各港区所涉区域与《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基本协调一致,大部分港区、作业区位于三、四类环境功能区;部分航道、锚地位于近岸海域一、二类功能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在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航道、锚地上的正常航行、停泊不会对相应功能区的目标水质和环保要求产生明显的不利影响。
(四)与滩涂围垦规划的关系
根据《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年)》,至2020年浙江省滩涂围垦建设项目117处,总建设规模192万亩,其中台州市28处,规模47万亩。
本次港口规划与《浙江省滩涂围垦总体规划(2005—2020年)》进行了衔接,并结合已经开展的围垦工程进行了优化调整。下一步在港口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涉及滩涂围垦的工程项目将严格按照《浙江省滩涂围垦管理条例》的要求开展。
(五)与土地利用规划的关系
本次规划严格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等关系。规划方案陆域功能区划与《台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及各县(市、区)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符合国家土地利用、保护相关政策和规定。港口总体规划并未涉及具体的建设计划用地指标,今后港口建设用地将遵循国家港口建设程序逐步申请用地。
(六)与环境功能区划的关系
台州市对各县(市、区)进行了环境功能区划分,根据区域自然环境功能的空间分布,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趋势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总体规划,提出环境功能区划分方案,主要划分为自然生态红线区、生态功能保障区、农产品安全保障区、人居环境保障区、环境优化准入区和环境重点准入区6大类环境功能区。港区与各县(市、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文本基本协调。规划椒江岸线中,有部分现状岸线位于Ⅱ类功能区,应严格控制环境风险,逐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石塘岸线中有2处位于Ⅳ类人居环境保障区,目前此2处岸线已被小型油库码头(水运类项目,未被包含在负面清单内)、船厂(二类工业项目)占用,不涉及新建、改建和扩建内容;其余港区作业区、岸线均位于Ⅴ类环境优化准入区和Ⅵ类环境重点准入区,与环境功能区划的相关要求一致。落实海洋生态红线主体责任,确保本地区按红线管理的海岸线保有长度不变,标准不降,要求不降低,未经批准不得占用自然岸线。
十三、规划实施
(一)实施要求
本规划是指导台州港建设、管理和发展的基本依据。规划实施中,建设单位应按相关业务管理规定,开展系统、深入的项目前期工作,满足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港口行政主管部门应适时开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有效防范安全、环境风险。有关部门应严格依法行政,认真实施,加强管理,共同维护港口总体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二)规划效力
建设港口设施必须符合规划,在港口总体规划确定的港区范围内进行。不得违反港口规划和有关规定建设任何港口设施和其他设施。
港口规划范围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活动,均应与港口生产业务密切相关并纳入统一的规划管理,符合本规划所确定的功能和用途。
(三)规划变更
本规划一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未经规定程序无权变更。
需对规划进行修订与调整的,必须严格按照《港口规划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令2007年第11号)的程序,对原规划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并就修订与调整的必要性进行说明,经原规划审批部门同意后,方可开展规划修订与调整工作。
根据经济社会和港口发展需要对规划进行局部调整,应在征得原审批部门同意后公布实施;涉及规划范围、港口性质与功能、岸线利用、港区布局及水陆域布置等重大变更的规划修订,应当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并报原审批部门批准。远景预留发展区岸线如要实施,必须调整相关区划。
(四)规划实施
1.加强引导和扶持,促进港口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紧紧围绕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衔接好本规划与城市、产业、重大基础设施等各项规划,引导港口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紧紧围绕突出重点的发展思路,完善核心港区与重点港区口岸服务、集疏运体系、船舶交通服务等服务保障体系,加快推动头门进港铁路支线建设,解决疏港铁路“最后一公里”问题,发展多式联运。
2.加强港口与城市、产业发展的互动,打造现代产业港。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战略和台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实施的机遇,加强港口与城市、产业发展的互动。按照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产业集群化的思路,做好临港产业发展规划,做好产业规划与港口规划的衔接,强化对临港产业集群发展具有引领作用的大型基础性项目的招商引资,引领临港产业集群发展,打造现代产业港。抓紧开展大麦屿港区LNG布局相关专题研究工作,条件成熟时按港口规划管理程序要求调整港区规划方案。
3.加强前期研究,依靠科技促进港口的科学发展。台州沿海建港条件较为复杂,波浪、泥沙、地质等均对港口的开发建设产生较大的影响。应继续加强头门等港区的前期勘察工作,特别是工程地质勘察、泥沙回淤实测等工作;继续开展防浪、减淤等前期研究,结合地质条件,优化水陆域总体布置,优化防浪、减淤工程措施方案;针对淤泥层厚的不良地质,加强科技攻关,突破大范围软弱地基处理、深厚淤泥层防波堤建设等难关,促进港口的科学发展。
4.深化头门港区建设经营等体制机制的创新和改革,推进港口的良性发展。头门港区起步工程已投入营运,继续坚持依托大型企业,以港口—土地—产业捆绑发展的模式,以港口疏浚土吹填造陆、以土地及产业收益反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并强化财税金融扶持等政策创新,推进港口的滚动开发;结合起步工程的营运,着重加强港口管理经营队伍建设,加强腹地货源开发,促进港口的良性发展。
5.强化污染防治减缓措施与生态修复,发展绿色平安港口。进一步落实环境风险应急、生态修复等措施。秉持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绿色安全港口。要结合台州市“山海水城”城市建设要求,加强港口空间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对海门老港区部分作业岸段港口功能优化搬迁,对部分“低、小、散”码头开展环境综合治理;按照绿色平安港口的发展要求,深化头门等新开发港区的环境规划;不断提高港口资源利用水平,强化生态修复,做好废水的收集与处理,强化废气污染防治、固废综合利用、危废管控和集中处理,完善环境风险防控体系,落实总量控制,加强港口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应急保障体系建设。
6.加强沟通协调,实现港口建设与生态保护同步发展。港口规划的实施应加强与《浙江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年)》《浙江省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等相关规划的沟通协调,协调一致后方能予以实施。每隔5年或视规划调整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开发过程中加强环境监测和回顾性评价。
7.加强与军事部门沟通对接,推动港口军民融合发展。具体项目建设过程中,应主动征求驻地军事部门意见,特别是对可能影响到的军事设施和国防工程等,尽早协调论证,按程序办理。涉及到港口建设、开放及航道等方面,征求相关军事部门意见。
十四、附则
(一)规划成果
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研究报告、专题报告组成。其中,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经批准后具有法律效力。
(二)解释权属
本规划由台州市港航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三)生效日期
本规划自公布之日起30日后施行。
附件:1.台州港分货类吞吐量预测表
2.主要货类到港船型及主尺度预测表
3.台州港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4.台州港规划主要指标表
5.各港区规划锚地一览表
6.台州港总体规划(2017—2030年)图集
附件1
台州港分货类吞吐量预测表 单位:万吨
2017年 | 2020年 | 2030年 | ||||||||||
货物类型 | 总量 | 进口 | 总量 | 进口 | 总量 | 进口 | ||||||
外贸 | 外贸 | 外贸 | 外贸 | 外贸 | 外贸 | |||||||
合计 | 7057 | 753 | 6078 | 733 | 9000 | 1100 | 7600 | 1000 | 13000 | 2200 | 10400 | 1800 |
1.煤炭 | 1856 | 504 | 1854 | 504 | 2600 | 800 | 2400 | 800 | 4100 | 1200 | 3700 | 1200 |
2.油品 | 174 | 165 | 450 | 0 | 350 | 0 | 950 | 0 | 750 | 0 | ||
其中:LNG | 0 | 0 | 0 | 0 | 300 | 0 | 300 | 0 | ||||
3.钢铁 | 443 | 403 | 450 | 0 | 450 | 0 | 600 | 0 | 600 | 0 | ||
4.矿建材料 | 2250 | 2054 | 2500 | 0 | 2500 | 0 | 2600 | 0 | 2600 | 0 | ||
5.水泥 | 558 | 558 | 550 | 0 | 550 | 0 | 500 | 0 | 500 | 0 | ||
6.非金属矿石 | 18 | 18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
7.化工品 | 11 | 9 | 100 | 0 | 100 | 0 | 300 | 0 | 180 | 0 | ||
8.滚装 | 1336 | 670 | 1000 | 100 | 500 | 50 | 600 | 200 | 275 | 100 | ||
9.其他货类 | 161 | 149 | 160 | 149 | 950 | 100 | 550 | 100 | 2850 | 600 | 1545 | 400 |
10.集装箱(万标准箱) | 21 | 8 | 11 | 4 | 30 | 10 | 15 | 5 | 50 | 20 | 25 | 10 |
其中:集装箱(万吨) | 250 | 100 | 187 | 80 | 400 | 100 | 200 | 50 | 500 | 200 | 250 | 100 |
附件2
主要货类到港船型及主尺度预测表
船型 | 载重量 (吨级) | 船型主尺度(米) | 备注 | ||
总长 | 总宽 | 吃水 | |||
散货船 | 10000 | 135 | 20.5 | 8.5 | 沿海、近洋散货 |
20000 | 164 | 25.0 | 9.8 | 沿海、近洋散货 | |
35000 | 190 | 30.4 | 11.2 | 沿海、近洋散货 | |
50000 | 223 | 32.3 | 12.8 | 沿海、近洋散货 | |
70000 | 228 | 32.3 | 14.2 | 沿海、近洋散货 | |
100000 | 250 | 43.0 | 14.5 | 散货 | |
油船 | 5000 | 125 | 17.5 | 7.0 | 沿海成品油 |
20000 | 164 | 26.0 | 10.0 | 沿海、近洋成品油 | |
50000 | 229 | 32.2 | 12.8 | 近洋成品油 | |
LNG船舶 | 50000GT | 230 | 36.7 | 13.6 | 79001立方米—84300立方米 |
80000GT | 281 | 42.0 | 11.7 | 84301立方米—140000 立方米 | |
100000GT | 298 | 48.0 | 12.3 | 140001立方米—155000立方米 | |
150000GT | 345 | 53.8 | 12.2 | 266000立方米 | |
化学品船 | 3000 | 99 | 14.6 | 6.0 | 长江沿线 |
5000 | 114 | 17.6 | 7.0 | 沿海 | |
10000 | 127 | 20.0 | 8.4 | 沿海、近洋 | |
20000 | 160 | 24.2 | 9.8 | 近洋 | |
件杂货船 | 5000 | 124 | 18.4 | 7.4 | 沿海 |
10000 | 146 | 22.0 | 8.7 | 沿海、近洋 | |
20000 | 166 | 25.2 | 10.1 | 近洋、远洋 | |
40000 | 200 | 32.2 | 12.3 | 远洋 | |
集装箱船 | 5000 | 121 | 19.2 | 6.9 | 351—700标准箱内支线 |
10000 | 141 | 22.6 | 8.3 | 701—1050标准箱内支、内贸 | |
20000 | 183 | 27.6 | 10.5 | 1051—1900标准箱内贸、近洋 | |
30000 | 241 | 32.3 | 12.0 | 1901—3500标准箱内贸、近洋 | |
50000 | 293 | 32.3 | 13.0 | 3501—5650标准箱内贸、近洋 | |
70000 | 300 | 40.3 | 14.0 | 5651—6630标准箱内贸、近洋 | |
滚装船 | 3000 | 140 | 22.0 | 6.3 | 温台货滚运输船 |
5000 | 164 | 24.0 | 7.0 | ||
30000GT | 205 | 29.4 | 7.2 | 台台直航客货滚装船 | |
50000GT | 212 | 31.9 | 7.3 | ||
10000GT | 130 | 21.0 | 7.2 | 汽车滚装船 | |
30000GT | 196 | 32.2 | 9.3 |
附件3
台州港港口岸线利用规划
序号 | 岸线名称 | 岸线起止点 | 规划港口岸线(公里) | 已利用(公里) | 利用现状 | 岸线 类别 |
一 | 三门湾 | 23.4 | 16.9 | |||
1 | 六敖岸段 | 猫头山西 | 3 | 3 | 已建成洲和九洲等修造船厂 | II |
2 | 健跳江北岸段 | 健跳造船厂~健跳江口外北侧下沙塘 | 2.5 | 1.4 | 已建健跳船厂以及钢厂自备码头等 | II |
3 | 龙山岸段 | 龙山岛南侧 | 1.4 | 自然岸线 | I3 | |
4 | 健跳江南岸段 | 黄门峡~鹰头 | 5.2 | 5.2 | 已建金茅、皓友等修造船厂 | II |
5 | 洋市涂岸段 | 鹰头~东嘴头 | 3.0 | 该段岸线为围垦后岸线 | I2 | |
6 | 牛山岸段 | 牛山咀前 | 2 | 2 | 电厂码头 | I1 |
7 | 青峙山岸段 | 青峙山南侧 | 0.7 | 0.7 | 已建中博船厂 | II |
8 | 蒲坝岸段 | 蒲坝大桥下游 | 5.6 | 4.6 | 已建部分船厂 | II |
二 | 台州湾 | 51.2 | 0.5 | |||
1 | 北洋海涂围填岸段 | 北洋海涂 | 8.8 | 该段岸线为围垦后岸线 | I2 | |
2 | 头门岛北岸段 | 头门岛北侧 | 4.9 | 自然岸线 | I2 | |
3 | 头门岛南岸段 | 头门岛南侧 | 4.3 | 0.5 | 头门南已建1个2万吨级通用散杂货泊位 | I1 |
4 | 东矶列岛岸段 | 田岙岛北侧、石坦岛和雀儿岙岛两侧 | 30.5 | 自然岸线 | I3 | |
5 | 上大陈岛岸段 | 缸片礁~上大陈码头 | 0.7 | 自然岸线 | I2 | |
6 | 金清港 | 2 | 自然岸线 | I2 | ||
三 | 灵江 | 10.65 | 7.59 | |||
1 | 灵江北岸岸段 | 大田港闸西~五孔岙 | 0.63 | 0.63 | 已建台州越航船业有限公司 | II |
水长坑~忠信建材公司南 | 0.36 | 0.36 | 已建浙江忠信新型建材有限公司 | I1 | ||
后村~上下渡 | 0.60 | 0.60 | 已建台州宏大船业有限公司 | II | ||
宏冠船舶公司~航畅船舶公司 | 0.98 | 0.98 | 已建浙江宏冠船业有限公司、临海航畅船舶制造有限公司 | II | ||
西管岙~乌岩下 | 0.83 | 0.83 | 已建台州枫叶船业有限公司 | II | ||
2 | 灵江南岸段 | 长石大岙~汛桥闸 | 1.2 | 1.2 | 已建江海造船有限公司、海丰造船有限公司、弘州造船有限公司 | II |
八仙岩山北~宏盛造船 | 1.6 | 1.6 | 已建浙江宏盛造船有限公司 | II | ||
外王溪~寺前隧道 | 0.31 | 0.31 | 已建临海市盛威五金电镀有限公司 | I1 | ||
长甸~峰山 | 0.64 | 0.64 | 已建临海市长顺船舶修造有限公司、临海市发达建材厂码头 | II | ||
道头~亭山 | 3.5 | 0.44 | 已建海圳荣红光石油码头 | I1 | ||
四 | 椒江河口 | 15.28 | 10.52 | |||
1 | 黄岩岸段 | 三江口~小普陀山 | 2.0 | 1.84 | 已建中兴造船厂、时进码头、宏远码头、标力码头、天利码头和芦村码头等 | I1 |
2 | 三山岸段 | 小普陀山~椒江大桥 | 3.68 | 3.68 | 已建浦西装卸码头、美标水泥码头、西郊装卸码头、杨福货运码头、三山文辉装卸码头、八达东场装卸码头等 | I1 |
3 | 牛头颈岸段 | 人渡码头~岩头闸 | 3.8 | 3.8 | 已建港务集团码头、台州石油公司码头、外沙集装箱码头,物资局码头、粮食中转码头、商业冷库码头等 | I1 |
4 | 前所岸段 | 中山矶头~松浦闸东 | 5.8 | 1.2 | 已建台州电厂码头、海螺水泥厂码头等 | I1 |
五 | 黄礁 | 5.4 | ||||
1 | 大港湾北侧岸段 | 黄礁岛南侧—道士冠岛南侧—后方挡沙堤段 | 5.4 | 自然岸线 | I3 | |
六 | 温岭 | 7.75 | 3.75 | |||
1 | 龙门岸段 | 东咀头 | 0.25 | 0.25 | 已建3000吨级码头 | I1 |
东咀头南侧 | 0.6 | 自然岸线 | I2 | |||
下尾咀头~猫儿头 | 4.4 | 1.0 | 已建金港船厂 | I2 | ||
2 | 永安岸段 | 金清河南岸 | 0.4 | 0.4 | 已建小型油库码头等 | I1 |
3 | 石塘岸段 | 石塘镇南 | 1.8 | 1.8 | 已建小型油库码头、船厂等 | II |
4 | 沙山岸段 | 沙山塘河南至革新塘河 | 0.3 | 0.3 | 已建修造船码头 | II |
七 | 乐清湾 | 20.1 | 6.0 | |||
1 | 黄门岛岸段 | 黄门岛西 | 2.3 | 0.3 | 自然岸线 | I3 |
2 | 大岩头岸段 | 大岩头~牛头颈 | 2.2 | 自然岸线 | I1 | |
3 | 大麦屿岸段 | 大麦屿~鸡蛋山 | 1.9 | 1.9 | 已建对台直航码头等 | I1 |
4 | 连屿岸段 | 鸡蛋山~连屿 | 4.1 | 3.8 | 已建海事码头、煤炭码头、滚装码头等 | I1 |
5 | 普竹岸段 | 连屿~箬笠礁 | 9.6 | 自然岸线 | I2 | |
总长 | 133.78 | 45.26 |
附件4
台州港规划主要指标表
序号 | 名称 | 码头岸线 | 泊位数量 | 通过能力 | 陆域 面积 | |||
项目 | 合计 | 深水岸线 | 全部 | 深水 泊位 | 全部 | 集装箱 | ||
单位 | 公里 | 公里 | 个 | 个 | 万吨 | 万标准箱 | 万平方米 | |
一 | 头门港区 | |||||||
1 | 通用作业区 | 8.3 | 8.3 | 31 | 31 | 3500 | 590 | |
2 | 集装箱作业区 | 2.5 | 2.5 | 7 | 7 | 400 | 210 | |
3 | 液体散货作业区 | 2.96 | 2.96 | 7 | 7 | 2600 | 320 | |
LNG作业区 | 0.81 | 0.81 | 2 | 2 | 1000 | 100 | ||
4 | 装备制造业发展区 | 7.5 | 890 | |||||
5 | 港口物流区 | 650 | ||||||
6 | 支持系统区 | 2.24 | ||||||
7 | 远景预留发展区 | 37.3 | 8890 | |||||
小计 | 61.61 | 14.57 | 47 | 47 | 7100 | 400 | 11650 | |
二 | 大麦屿港区 | |||||||
1 | 普竹作业区 | 9.6 | 3 | 33 | 10 | 1000 | 570 | |
2 | 连屿作业区 | 4.1 | 4.1 | 7 | 6 | 1600 | 400 | |
3 | 大麦屿作业区 | 1.9 | 1.9 | 5 | 5 | 1500 | 150 | 120 |
4 | 大岩头作业区 | 2.2 | 2.2 | 9 | 3 | 600 | 87 | |
小计 | 17.8 | 11.2 | 54 | 24 | 4700 | 150 | 1177 | |
三 | 海门港区 | |||||||
1 | 三山作业区 | 3.7 | 12 | 450 | 110 | |||
2 | 牛头颈作业区 | 2.4 | 8 | 0 | 200 | 51 | ||
3 | 前所作业区 | 4.5 | 6 | 0 | 550 | 261 | ||
小计 | 10.6 | 26 | 1200 | 422 | ||||
四 | 健跳港区 | |||||||
1 | 下沙塘作业区 | 1.24 | 10 | 0 | 240 | 50 | ||
2 | 龙山作业区 | 0.95 | 0.95 | 5 | 100 | 40 | ||
3 | 洋市涂作业区 | 1.9 | 1.9 | 5 | 5 | 600 | 150 | |
4 | 七市塘作业区 | 4.8 | 2 | 240 | 100 | |||
5 | 牛山作业区 | 2 | 3 | 2 | 900 | 500 | ||
6 | 六敖作业区 | 3 | 3 | |||||
小计 | 13.89 | 5.85 | 23 | 7 | 2080 | 840 | ||
五 | 龙门港区 | |||||||
1 | 白岩山作业区 | 3.54 | 2.84 | 16 | 10 | 1000 | 130 | |
2 | 龙胆屿作业区 | 4.4 | ||||||
3 | 横门山岛作业区 | 0.85 | ||||||
小计 | 8.79 | 2.84 | 16 | 10 | 1000 | 130 | ||
六 | 黄岩港区 | |||||||
小计 | 2 | 10 | 0 | 300 | 40 | |||
合计 | 114.69 | 34.36 | 176 | 88 | 16380 | 550 | 14259 |
附件5
各港区规划锚地一览表
锚地名称 | 面积 (平方公里) | 底标高 (米) | 锚泊能力 | 功能 |
万吨级 | ||||
海门、头门港区 | ||||
点灯候潮锚地 | 4.5 | -4—-8 | 0.1—0.5 | 候潮、待泊 |
台州第一引航检疫锚地 | 10.7 | -4—-8 | 0.5 | 引航、检疫 |
危险品锚地 | 9.2 | -4—-6 | 0.2 | 候潮、过驳 |
头门东待泊锚地 | 16 | -17—-22 | 5—7 | 候潮、待泊 |
东矶岛东候潮锚地 | 6.24 | -19—-22 | 5 | 候潮、待泊 |
一江山危险品锚地 | 2.94 | -8—-10 | 0.5 | 候潮、待泊 |
大麦屿港区 | ||||
大麦屿引航检疫锚地 | 2.6 | -10—-18 | 1 | 引航检疫 |
1号锚地 | 3.48 | -2—-10 | 待泊 | |
2号锚地 | 3.36 | -5—-10 | 待泊 | |
大麦屿3号锚地 | 1 | -5—-7 | 0.1—0.3 | 待泊 |
大麦屿4号驳载锚地 | 9.8 | -5—-20 | 0.1—5 | 过驳 |
大麦屿5号锚地 | 7.5 | -5—-20 | 0.1—5 | 待泊 |
危险品锚地 | 12 | -15 | 5—10 | 待泊 |
候潮锚地 | 13 | -18—-20 | 5—10 | 候潮待泊 |
健跳港区 | ||||
三门湾大中型船舶避风锚地1# | 1.27 | -4—-20 | 0.3—2 | 避风 |
三门湾大中型船舶避风锚地2# | 4.38 | -7—-30 | 2 | 避风 |
大甲山待泊锚地 | 10.8 | -7—-10 | 1 | 待泊 |
三门湾引航检疫驳载锚地 | 9.7 | -4—-8 | 1 | 引航、检疫 |
龙门港区 | ||||
小型船舶候潮锚地 | 2 | -6.5 | 1.5 | 候潮待泊 |
大型船舶候潮锚地 | 2 | -13.5 | 5 | 候潮待泊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