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台州  > 人文台州  > 台州历史
“天台”小考

古籍中出现的“天台”有数种含义,新版《辞源》“天台”条例有三项内容:一、山名;二、县名;三、道家称鼻为天中,一名天台。但涉及到一些古人的籍贯或地望问题时,一般都把它理解为天台县,其实并不尽然。

宋元之际著名史学家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署名是“后学天台胡三省”,在其《新注资治通鉴序》的末尾也署以“天台胡三省身之父书于梅磵蠖 居”。然而,查阅《天台县志》,却始终未见胡传。复稽查《台州府志·胡三省传》,则谓其为宁海人。光绪《宁海县志》不但有胡三省的专传,在第二十卷《艺文 志七》还收有胡三省的墓碑全文(碑文乃其四子胡幼文所撰),碑文云:“先君讳三省,字身之,旧字景参,姓胡氏,世居台之宁海。”但是,近今不少研究文史的 学者和工具书,各据其一,众说纷纭(详后)。又《宋史》卷二百四十三《谢皇后传》云:“理宗谢皇后,讳道清,天台人。父渠伯,祖深甫。”检同书卷三百九十 四《谢深甫传》则云:“谢深甫,字子肃,台州临海人。……后孙女为理宗后”。核之以方志,则谢氏确系临海人。

 应该说,上述所引的“天台”都不能理解为县名。

 天台立县,始自三国吴初。初日南始平县(或作“始平县”),晋武帝时改名始丰,唐代改为唐兴,五代吴越天宝元年(908)始以天台名县。但是,在许多古籍中出现的天台,往往并非一县之专名,实乃台州各县之共称。

 台州,旧为临海郡,隋平陈,郡废。唐武德五年(622),置台州。所谓“台州”,“盖因天台山为名”(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读过晋 著名文学家孙绰《游天台山赋》的人都知道:“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者也。……夫其峻极之状,嘉祥之英,穷山海之瑰富,尽人神之壮丽矣。”自此赋风行江 左,天台山的名声亦与日俱增,诚如宋陈耆卿所说的:“台以山名州,自孙绰一赋,光价殆十倍”。(《嘉定赤城志》卷十九《山水门》)尔后,“刘阮入天台”的 传说故事亦相继出现。自兹以降,山之上下寺观相望,地之远近释道争栖,骚人墨客无不为之神往,台邑文人更是据以为荣。由于天台山坐落在台州境内,它既如此 为人所仰慕,因而,一些文人士大夫凡述及台州,无不顾及天台,或遂以“天台”来称谓台州。宋舒亶《寄 台州使君》诗有云:“闻说天台太守家,全家日日在烟霞。”又,贾收《送友人赴天台幕》诗亦云:“天台仙籍上,又见姓刘人。……太守乡儒丈,何妨婉画频” (俱见《天台续集》)。更有趣的是,凡台邑文人,不管是否天台人,若谓籍贯,十有八九皆作“天台人”。真如近人项士元先生在《台州经籍志》例言中所云: “吾台以天台山得名,古来撰述之家,籍隶台州,多题天台。”

 以“天台”作为台州的通称或别称,当滥觞于唐代。唐初魏徵所撰的《隋书》卷四十八《杨素传》有云:“(杨素)又破永嘉贼帅沈孝彻,于是步 道向天台,指临海郡”。是事《资治通鉴》系于开皇十年(590)十一月。据《隋书·地理志》,临海废郡在开皇九年(589),可知此“郡”字当属衍文。上 面已经说过,以“天台”名县始于五代吴越,则此“天台”必非县名。参见《隋书·李景传》、《隋书·张奫传》及一些台州方志所载兹事,这里的“天台”乃借指 地域而言。唐大诗人杜甫的诗集中有一首《有怀台州郑十八司户(虔)》诗,首句云:“天台隔三江,风浪无晨暮。”玩味诗意,句中的“天台”固然指的是天台 山,然而,亦及台州的象征甚明。又《全唐诗》收有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一诗,宋林表民辑录的《天台集别编》亦收有此诗,诗题则作《送丁著作佐天台郡》。 这里附带说一下,《全唐文》卷一百六十二载有唐闾邱胤(《嘉定赤城志》、《台州府志》皆谓闾邱胤于贞观十六年至二十一年(642~647)任台州刺史。 “胤”原避清世宗胤禛讳作“允”)《寒山子诗集序》一文,文云:“详夫寒山子者,不知何许人也。自古老见之,皆谓贫人风狂之士,隐居天台唐兴县(即天台 县)西七十里,号为寒岩。”文中的“天台”即为台州之别称。但据近人考证,寒山子乃大历(766—779)间诗僧,距贞观百余年,据余嘉锡先生所著之《四 库提要辩正》和王运熙、杨明先生合撰之《寒山子诗歌的创作年代》(载《中华文史论丛》一九八○年第四期)考证,此序亦系后人托伪之作。

 到了宋元人的笔下,以“天台”来称谓台州的,可谓蔚然成风。如宋台州公库本《颜氏家训》沈揆跋有云:“比去年春,来守天台郡”(见王利器 先生《颜氏家训集解》附录《各本序跋》)。洪适《分绣阁记》云:“天台郡践山作郛”(宋林表民所辑《赤城集》,清临海宋氏刻本)。王廉清《修东湖记》云: “天台为郡,负山带江……”张奕的《台州兴建记》云:“天台郡,在越绝东南隅丛山沓嶂中。”李宗勉的《重修台州通判听(厅)事》云:“天山东浙名郡。”王 谦之的《州学教授题名记》云:“天台为浙下州,而人物之盛,出为名卿士大夫者,项背相望。”文天祥在《入浙东》一诗的序言中有云:“四明(即今宁波之别 称)既陷,不知天台存亡,,见于此诗。”还有,元至治间台州总管赵凤仪尝聘请章吉编修过一部台州方志,其书亦直以《天台郡志》名之(是书已佚,见 民国《台州府志》卷六十九《艺文略》六)。这种以“天台”作为台州的地望称谓法,在明清两代的文献史料中依然随处可见。众所周知,明初著名学者陶宗仪乃台 州黄岩人,而时人叶盛在《水东日记》卷六云:“松江老儒天台陶九成(陶宗仪,字九成,隐居松江府南村)所著书,颇为杨文贞公(士奇)所不取……”其友孙大 雅为其《辍耕录》所作的序中亦称之为“余友天台陶九成”。陶宗仪在《辍耕录》卷十五“隐趣”条亦自谓:“余家天台万山中。”康熙《天台县志》卷十五《备 考》对此有所述及:“陶宗仪,字九成。尝著《辍耕录》三十卷、《说郛》一百卷、《书史会要》九卷、《四书备遗》二卷。《赤城(新)志》、《尊乡录》(皆明 谢铎撰)皆载天台人,盖以其书有‘天台陶九成著’故也。今按宗仪实系黄岩人,不敢掠美混入。”又如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的《銮坡集》中有一篇《故天台朱府君 霞坞阡表》,表文则云:“府君讳嗣寿,字得臣,姓朱氏,世居台之临海。”又晚清平步青的《霞外捃屑》卷一“天台三杰”条有云:“雍正、乾隆时,天台有三杰 之目,一为齐(召南)息园少宗伯,一为侯(嘉缮)夷门征君,一为秦(锡淳)沐云大令。”然而,查诸方志,唯齐召南为天台县人,而侯、秦二人俱系临海人。类 似例子甚多,不胜枚举。

 上述情况告诉我们,以“天台”称谓台州,由来已久。不过,由于“天台”既属县名,又为一郡之通称或别称,虽名称相同,而地望实异。明清及 民国间的一些学者即已注意到这一问题,且有不少明确的论述。如康熙《天台县志》卷十五《备考》。引明《赤城新志》云:“郡人而不言某县,意亦以郡该天台 也。”清戚学标《风雅遗闻》卷二载:“《渌水亭杂识》:(明)天顺间玉堂赏花会,赋诗者四十人,大学士李贤序之。其中翰林五经博士鲍相、翰林院侍书谢昭, 皆黄岩人,(鲍)相称天台人,犹从古号。”民国《台州府志》卷一百零四则明确指出:“天台乃一郡之统称。”又卷一百零六亦云:“其称天台者,台州之通称 也。”褚传诰编纂的《天台县志稿》凡例也曾明确强调:“天台为六邑共称久矣。”虽然如此,但近今出版的一些工具书和一些其他作品,并未给予应有的注意,往 往把泛指台州的“天台”理解为县名的“天台”。即以胡三省的籍贯为例:新版《辞海》和南京大学历史系编写的《中国历代名人辞典》皆谓天台人;新版《辞源》 谓之为元天台人;《中国人名大辞典》谓其为天台人,一作宁海人;周予同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则谓之为南宋时天台人,今属浙江宁海县。类似例子还可举 出一些,兹不赘述。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