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氏大花灯制作是分布在浙江省温岭市石桥头镇上王村的一种特大型彩灯扎制技艺,大花灯主要用于元宵迎灯活动,早在清末民国初就以“高、大、精”而名闻台州六县。
王氏大花灯制作历史悠久,据传始于康熙二十年。现存石碑《两保碑文》有“嘉庆十六年”“迎灯”等字样。当地民间长期流传的“上王桥头迎大灯,小家桥头雪流星,杨家桥头芥菜剥见茎,下黄桥头姑娘抢走无处寻”民谣,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迎灯之盛况。 王氏大花灯分为龙、凤两盏宝塔式的大花灯,形似宝塔,塔身有七层,每一层的蚤檐上下和灯壁四周都贴有各色各样的凿纸作品和人物花鸟画,灯顶还有打开的宝伞与特别夸张的葫芦状宝刹。灯体高度初为12-16米,后来发展到超过20米。整灯由灯脚、灯身、沿池、胡罗、蓝荷等五部分组成,灯架直径3米许,灯体周长10多米,每一盏大灯的重达一吨以上。2008年出展的20、8米高的“迎奥运”大花灯在全国绝无仅有,堪称我国民间灯彩工艺的一绝。王氏大花灯始于康熙二十年(1681),王氏公宗颂扬帝德圣恩浩荡,以此独特风格,制作八角大灯壹盏在元宵夜供人观赏。尔后,又制作了壹盏六角大灯,从此,王氏中就有了六角、八角两盏大灯。六角大灯代表男性,花纹以龙为主;八角大灯代表女性,花纹以凤为主。其邻族小家桥蒋氏公宗,以睦其邻,亦以精巧独具手艺制作出荷花灯一盏同贺。每逢迎灯时,都要施放焰火鞭炮、还要耍流星等,场面热闹非凡,民间有段顺口溜:上王桥头迎大灯,小家桥头雪流星,杨家桥头芥菜剥见茎,下黄桥头度娘抢走无处寻。嘉庆十六年(1811),王氏公宗惟恐后世遗忘花灯而使花灯得以稽考,在本族建宗祠立碑「两保碑文」现存于上王后山大花灯纪念堂内,碑上还留有清晰的「嘉庆十六年」「迎灯」字样,以勉世人将有关制作资料记载立册,得以完整收藏于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