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梫(1861-1949),名正耀,字立光,号一山,海游人,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 清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七日出生。父思培公严于家教,母知书识礼,都出生于书香门第。先生6岁入私塾读书,9岁到善岙蒋蒋咀华老先生私塾学习八股。16岁赴宁波城里望族龚先生家授业,得师赏识,以长女许配先生。18岁应试入学,为秀才。复至杭州诂经精舍深造,师从江南名师俞曲园。得俞亲与面授,研学经史,兼学数学、天文、地理,学问日晋。然而考举人屡试不中,住书院十余年。30结婚。光绪十九年(1893年),母病,躬侍汤药经年。母去世丁忧在家,后经友人推荐,为学使幕友,每阅童子试卷,谨慎从事,深怕忽略人才。后曾到四川、山西、江苏、湖南诸省谋事,考究民情风俗,以广见闻。二十三年(1897年),考选拔贡,赴京应试,因戊戌政变停考南归。二十五年父逝,归家奔丧。父在宁海前方头有废塘、山等遗产,当地人采石运销,主其事者每年收租银3000两。先生前往视察,见石匠数百人开采山石,而石匠每日辛苦所得极微薄。先生睹状,怜其遭人盘剥,为改善石匠生活,吩咐当地主事者,年收不得超过1000两。并决定500两作为办小学经费,300两作为地方管理费。有人问先生:“何故出此?”先生笑答:“祖遗弃之物,今能惠及乡人、戚族,诚属幸事,余岂忍与民争利取值哉!”此事处置足见先生之心宽仁泽厚,也为海游小学的创办提供必要的经费。 光绪二十七年(1901)先生得知清政府准备废八股为策论,改私塾为学堂,在上海写信给海游族长,倡议海游首办现代学堂。族长接信后,即成立海游学堂筹备小组,筹划办学事宜。是年先生受聘为上海澄衷中学校长。在校期间,先生翻译日本《学校教授学管理法纲要》,介绍西方教育模式,在《叙》中倡议兴办新学。同年,初行庚子、辛丑乡试,中举人。二十九年春在先生倡导和带头捐资下,海游学堂开始创办,定学制为10年。先生考虑乡人困难,无法送子女上学,和族长商定,免费供应入学学生书本和笔墨纸外,还发给每生蓝布长衫两件,聘名师授课,教师工资由宗祠祀产支付,只要学生家长在黄鱼上市时,送给老师黄鱼二条,以示敬礼。并购置经史子集图书资料,供师生阅读参考。同年保荐先生去考经济特科,先生未应试。三十年进京考取进士,殿试时先授翰林院检讨。三十一年开始先后历任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前身)译学馆提调、监督,翰林院国吏馆协修(编辑)、纂修功臣馆总纂(总编),德宗实录馆纂修(主编),邮传部丞参上行走。又兼京师大学堂经科、文科提调,邮传部、交通部传习所(北交大前身)监督,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北师大前身)校长等职。1914年辑成《德宗实录》,回到上海。袁世凯、徐世昌先后函电相邀,后又派人厚礼敦请去政事堂任职,俱被谢绝。居沪不久,受聘到青岛孔德大学任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侵占青岛,先生乘火车南下,回归故里海游。海游祖遗财物仅存一屋,不宜久居,后为生计所迫,移居上海。到上海后,张菊生聘先生为商务印书馆编辑。浙江省续修《浙江通志》,总纂沈曾植聘他为编辑,主其事。国学大师王国维和章广轩协同修纂。居寓数年,已近完稿,可惜因军阀混战,世事日乱,未能出版。后受仓圣明智大学聘请,主讲文史。 1929年,台州六县旱灾严重,先生以卖字画所得款项救济灾民,奈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即与在沪同乡78人成立“台灾急赈会”,向上海各界募捐、急赈临海沿海各乡及宁波南乡银元10392元,请济生会代放至灾民手中。冬,再发临海、宁海赈灾银元2万元;又购冬赈棉衣裤、棉背心,计银元6000元,并发捐募新棉衣、裤1230套,旧棉衣5480件,绒线衫2300件,总计6万余元。过了两年,岁熟年丰,救灾会结束工作,余款用作乡里修桥、筑堤,以防水患。海游尤得其益。1939年天津发生水灾,到处成为泽国,贫民的房屋被大水冲塌,流离失所。先生借儿子去银行上班的小船,去富有之家募捐,奔忙数月,水才退去,自身被潮侵袭,不思饮食月余,得医治才康复。其后往来上海和北京之间,访亲拜友,闲赋人生。 1934年秋,因海游中心校学生增多,上祠堂无法容纳,先生毅然将自己在海游的祖上传下来的一幢房屋和地基(即今海游小学校址)全数捐赠海游小学作校舍,将大湖塘几亩水田赠给海游小学作校产。“七七事变”后,京津沦陷,先生目睹世变,蛰居上海租界,以佛老之学自遣、吟诗、作书自娱。先生字工行、草书,字体秀丽浑厚,造诣颇深,笔墨传世甚多。1940年80岁生辰时,将卖字所得2000元,寄给宗族首事,作公益之需,其中大部分亦用于海游小学。 先生1947年秋居上海。次年秋迁到杭州颐养天年。1949年1月,天津解放,长孙章文晋(后任外交部副部长)夫妇共赴天津任职,且添曾孙,他得喜讯,欣然命笔赋诗寄儿,以志庆贺。自此先生精神振奋,认为共产党胜利,国家太平有望,儒家向往大同,可以实现,接连作了不少豪迈诗篇。同年2月17日,逝于杭州勾山里,享年89岁。 先生著述颇丰,出版发行的有:《康熙政要》24卷,《旅纶金鉴》6卷,《一山文存》12卷,《一山息吟诗集》1卷,《王(玖伯)章诗存合刻》17卷,《一山骈文》1卷,译日文《学校教授学管理法纲要》,校订辑刊《逊志斋集》等。未出版的有《庆民礼遗说考》、《光绪新政》、《方正学祠志诗存》、《明遗民传》,可惜手稿亦已散佚。《旅纶金鉴》6卷,手稿诗文,笔记百数十册,手书对联、屏条、扇面,以及收藏的许多名家书画、手札,均毁于“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印章投弃颐园后湖。遗物《逊志斋集》,明清两朝出版书一大箱,碑帖四大箱及西安《碑林》全套拓片50余包,字画数十件,文集的木刻版全套,于1950年由子章以吴分赠浙江图书馆及博物馆收藏。《康熙政要》抄稿一部及沈曾植诸名家题跋手书一卷,捐赠北京图书馆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