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教育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回应关切  > 主动回应
索引号: 002668733/2025-11734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教育局 成文日期: 2025-06-26
【阳光热线】台州市教育局“一把手”做客《12345阳光热线》
信息来源: 市教育局 发布时间: 2025-06-26 10: 29 浏览次数:

为更好地服务考生和家长,6月25日(周三)上午8:00-9:30,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阮聪颖率队走进台州综合广播《12345阳光热线》节目,解答高考志愿填报及其他相关咨询投诉问题。

本期嘉宾

●阮聪颖     台州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

●邱小方     台州市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张   熠     台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处长

●李雪梅     台州市教育考试院院长

●陈业益     台州市教育考试院招生考务科科长

●王尚国     椒江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

●卢建兵     黄岩区教育局普教科科长

●贺金国     路桥区教育局教育科科长


       Q:今年高考招生形势如何?

A:今年我省高考报名人数共有40.2万考生(比去年略增加)。今年高考政策保持不变,招生录取仍分为2段。一段线按实考人数的60%划定,二段线按实考人数的90%划定。另按实考人数的20%划定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用于强基计划、军校等提前录取或特殊类型招生的招生录取。浙江省教育厅在考生高考成绩发布时一并划定并公布分段线、特殊类型招生控制线。

今年我省在浙江省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新增考生登录端口,各地各学校要指导考生正确使用系统,并充分运用系统结合选考科目指引改革、艺术体育类招考改革等要求,为考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服务,构建“教师公益辅导指导,考生自主自助决策”的数智志愿填报服务模式。


Q:我省高考实行多元选拔综合评价和高考特殊类招生单独投档这两个特点,具体是什么样的情况?

A:2025年除统一高考招生、单独考试招生外,还有“强基计划”和省内地方属院校(39所,含台州学院)以及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西湖大学等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综合评价招生。还有47所高校(含我市3所高职院校)参加高职提前招生,实行一档多投、双向互动选择、提前录取。还有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地方专项计划等特殊类型考生。

高校强基计划、“西湖大学创新班”在7月5日前完成录取,未纳入统招的香港高校录取在7月7日录取,高水平大学“三位一体”招生志愿录取工作在7月8日完成,浙江警察学院录取在7月9日完成。


       Q:今年志愿填报的时间是怎么安排的?

A:关于网报志愿日程安排。普通类提前录取和第一段、艺术类校考批和统考批第一段、体育类提前、特招生和体育类第一段、单独考试、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浙江警察学院三位一体同时填报志愿,填报时间为6月29日至6月30日。普通类第二段、艺术类统考批第二段和体育类第二段同时填报志愿,具体填报为7月26日至7月27日(或查阅《2025年普通高校招生计划》书中的“2025年高考招生志愿填报”-“志愿填报时间表”)。需要提醒一下,对于两段志愿均未被录取的考生,仍有最后一次机会,就是关注8月3日的征求志愿填报(8月2日公布征求计划)。

高校专项计划、高水平运动队招生合格考生,也在6月29日至6月30日与普通类第一段等志愿填报同时进行;已填报志愿但又放弃录取的考生,只能参加普通类第二段及之后录取。


       Q:由于录取分数不大一样,大家都想冲一冲好的院校好的专业,应该如何把控风险?

A:高考志愿,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所以要根据自身实际选报。给广大考生和家长以下一些建议,供参考。比如,学习成绩优异或毕业后想继续深造者可优先考虑院校为主,尽量选报我们常说的“985、211”的高校(现在的“双一流”大学);成绩没啥优势但希望就读好的院校,可注意“学校地理位置和分数”的关系,你若意向进高水平大学但位次不够理想的,可以选择偏远一点的院校或考虑偏冷门专业冲冲看;有明确专业取向或毕业后先考虑就业或所选院校各方面差不多时,可优先考虑专业,选择地理位置近一点的热门城市、经济发达的城市或优先选择省内高校。

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可分析对照往年院校专业录取投档情况,比如2022-2024年(尤其是2024年)投档位次、录取专业平均分、最低分,可用来作为志愿填报大致定位参考。

要提醒的是,平行志愿每次可填报80个志愿,每个志愿都是一次机会,要把机会用足,填满80个志愿且适当拉开志愿间的“梯度”可以有效提高投档概率。


       Q: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注意规避哪些误区?

A:误区一,缺乏理性乱定位。无视风险随意填报,定位偏高(分数不够)会造成无法投档,或没有看清学校性质、学历层次造成非自愿性的“高分低填”(误将专科看成本科,如:2024年,华东交通大学,这个学校在我省本、专科都招;省内的温州商学院、越秀外国语学院等也是本、专科都招。往年有考生只看到学校名字“高大上”,不看招生专业学历层次,误将其某些专科性质的专业当成本科专业填报)。

误区二,机会多多一定会录取。认为既然可填那么多志愿,而且是平行志愿,随便填也可以被录取。事实上无法投档的风险依然存在,平行志愿每一轮最多只有一次投档机会,一旦被投,“一段一次”投档机会即已使用,其余志愿同步失效;投过档又被退档,则其本轮后续志愿不可再投,需在下一段重新填报志愿。

结合以上2点误区,建议,高分段考生,需注意整体定位不宜过高,否则将导致风险放大;低分段考生,可适当扩大填报优质高职高专专业志愿范围。

误区三,非中心城市或热门院校专业不选报。家门口或经济发达中心城市高校,往往凸显“分数高、要求高、消费高”等特征(如沿海某些热门城市的高校近年分数普遍递升就属于此类情况),导致填报志愿风险放大。名校资源稀缺,你的竞争力够不够,需要对照思考。何况名校也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某些普通院校的一些特色专业也具有很强的实力。专业冷热门也是相对的,一心想进热门专业的考生,需综合评估进相应专业的可能性以及专业的未来发展冷热度,然后慎重定夺。

事实上,高考按实考人数的一定比例划定分段线,一段线并不等于本科线,一段线上考生数要多于本科计划数,一段线附近的部分考生可能无法录取到本科专业,同样,二段线上考生数也多于总计划数,所以上线考生不一定都能够在本段投档录取;另外因身体条件限制、单科成绩、外语语种、英语面试达不到要求等因素,投档后也会导致退档,而一旦退档,本段机会就将失去,因此再次提醒,填报志愿前要查看相关院校(专业)的招生章程。另外,历年来也有考生只看位次、只考虑怎样不浪费分数,而忽视了考生本人的兴趣和特长等,入学后却发现就读专业并不适合自己的“悔选”情况也不少。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