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回应关切  > 主动回应
索引号: 002668012/2025-110879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成文日期: 2025-04-14
养虾大棚里的青春奔赴丨三门这群青年人才为乡村振兴注入“鲜”活力
信息来源: 市海洋经济发展局 发布时间: 2025-04-14 10: 13 浏览次数: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青年人才正逐渐成为推动农业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在浙江欧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有这样一支青年队伍,他们凭借着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搭建起产学研融合的乡村人才培育平台,亩均经济效益提升50倍以上,为乡村鲜甜共富书写了生动注脚。

近日,在浙江欧迅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温控大棚内,该公司总经理李来国和分场场长顾玮玮正站在塘边,双手稳稳握住饵料观察台,查看对虾长势。鲜活的南美白对虾在饵料台上活蹦乱跳,闪烁着银白的光泽,触须不断摆动。顾玮玮从中挑出几只细细观察,他告诉记者,这批对虾平均体长14厘米,符合出塘标准。今年已产出对虾45万斤,创造了近900万元的产值。

“我们的养殖相比传统养殖,增加了更多数字化设施投入。比如通过升降天幕调控养殖塘内的光照和水温,并配备了自动投料机,减少人工,增加饲料利用率,养殖车间还配备水下摄像头和水质理化指标监测设备。这样,我们可以在数据中心看到虾的活动状况和数据,通过对水质的观察和指标采集,做到精准管理、投喂。”顾玮玮解释道。

毕业于宁波大学的顾玮玮是这支青年主力军的核心人员,自2023年加入后,从参与厂区设计到管理千万元产值的养殖区,只用了18个月。2024年2月,厂区一期工程顺利建成并投入生产后,顾玮玮的工作重心便转移至对虾养殖板块,凭借过往的经验和专业知识,积极投身于养殖环节。

“员工基本毕业于宁波大学和浙江海洋大学水产养殖专业,并且也喜欢水产养殖行业。招进来后,我们采用一对一的师徒培养模式,每周还通过技术交流会沟通养殖思路、操作流程和养殖技术。”李来国说。

为助力年轻人成长,李来国在他们入职初期安排其担任养殖助手或助理技术员,待业务成熟后,便划分养殖区块让他们独立操作。同时,企业还引入阿米巴经营模式,对养殖成本、投入、销售收入做明细账,明确创造价值和回报,充分激发他们的创新和创业积极性。目前,基地养殖团队已达20人,其中研究生8人,本科生12人。

同时,依托三门湾水产技术服务中心,李来国组织青年志愿服务队面向周边养殖户开展专业病害检测服务,针对养殖户在鱼虾病害防治、水质调控等方面知识和技术的不足制定解决方案,已累计帮助养殖户减少经济损失1000万余元。此外,团队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工作,通过实地塘头教学和集中会议授课两种方式,将前沿的养殖理念和实用技术传递给养殖户,目前已培训数千人次。 

“我们团队成员都是科班出身,在一线养殖10多年了,我们想带动更多老百姓转变他们的养殖观念,帮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现在三门的两个基地有工人50人左右,年龄在50岁至60岁之间。下一步,我们想把对虾加工中心做好,将周边好的农产品加工后销售出去,拓宽老百姓销路。”李来国表示。

以产聚才,以才兴产。这支青年队伍正持续探索水产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实现传统养殖模式迭代升级,并在“村民带富”“村庄带富”等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领域做出努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