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2668661/2023-105348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23-03-20
2023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市府办 发布时间: 2023-03-27 11: 21 浏览次数:

【图文解读】2023台州市政府工作报告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2023年2月26日吴晓东市长在台州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市政府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已经大会审查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台州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20日

(此件公开发布)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26日在台州市

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台州市市长 吴晓东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2年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台州“再创民营经济新辉煌”重要嘱托20周年,也是本届政府开局之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忠实践行“八八战略”,锚定“三高三新”奋斗目标,统筹打好稳进提质、除险保安、塑造变革三场攻坚战,经受住了超预期的冲击和挑战,全市生产总值增长2.7%,突破6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口径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70737元和37700元,收入倍差缩小到1.88。顺利完成32项市民生实事,省民生实事项目完成率居全省第1。特别是我们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共绘蓝图接续干,向海图强再出发,谋划建设一流临港产业带,实现百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重大突破,加快建设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

(一)政策要素集成落地。承接国家、省稳经济系列政策,出台精准惠企促发展扩大投资稳增长30条、推进经济稳进提质40条及41项配套政策,减轻企业负担289.3亿元,兑付涉企政府性补助补贴资金77.2亿元,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151亿元。实施“一县一方案”“一业一策”“一企一策”,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强化要素保障,各项贷款余额增长17.9%,贷款加权平均利率较上年下降38.7个基点。争取专项债券217.9亿元,获投国家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73.1亿元,居全省第2。列入省重大产业项目16个,居全省第1,获得土地指标奖励1847亩。供应工业用地1.5万亩,增长40.5%,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5万亩,4个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成为首批省级试点。新设市场主体14.4万户,总量突破80万户,新增上市企业7家,总量达到71家。

(二)产业格局加快重塑。出台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和湾区、港口、空间等专项规划,谋划建设新能源城、新材料城、新医药健康城、未来汽车城和精密制造城,五大产业城核心区启动建设,制定支持临港产业带建设20条、产业基金和“飞地”等政策,建立临港产业带项目库,三门核电二期、健立新能源材料、永太新材料等项目开工建设,吉利星空智联卫星、海诺尔聚乳酸等项目建成投产。加快培育新兴产业,台州湾空天产业入选省首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创建名单,“浙里光谷”启动,上海光机所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签约落地,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25%。开展“5+N”传统产业创新提升行动,整治高耗低效企业、盘活用地、腾出用能空间3项指标完成率均居全省前列,近60%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向新能源汽车转型,船舶修造业整治后企业数量从106家减少到42家、规上总产值增长近40%。完成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1185家,产业大脑建设数量、上线数量均居全省第1,新增省未来工厂2家、省智能工厂20家,化学原料药工业互联网平台入选国家数字化转型提升试点,累计建成5G基站1.6万个,创成国家千兆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5.2%,居全省第1。发布“浙江制造”标准46项,培育“品字标”企业76家,牵头制订国家标准14项。省级服务业创新发展区市域全覆盖,国际再生金属交易中心建成,浙江协海集团成为我市首家国家5A级物流企业,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8%。台州府城创成我市第3个国家5A级景区,方特·狂野大陆主题乐园开园,谋划建设台州1号公路,临海、玉环示范段开工建设。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新增国家级和省级农业园区各1个,建成省级高品质绿色科技示范基地25个、全程机械化应用基地20个,通过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现场评估。完成“非农化”处置7.4万亩、“非粮化”整治19.9万亩,新(补)建高标准农田13.7万亩。玉环、三门创成国家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

(三)项目攻坚掀起热潮。全力招大引强,理顺招商机制,提升专业化、市场化、集成化的招商能力,制定五大产业城重点招商目录和产业链图谱,与财通证券、省国贸集团合作共建2个50亿元临港产业带基金,招引亿元以上制造业项目137个,其中百亿元以上项目5个,台州湾新材料产业园基础工程破土动工,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等项目开工建设。获得一季度省投资“赛马”激励,省“4+1”项目投资完成率125.4%,居全省第2,省市县长项目落地率82%。完成交通投资204.4亿元,杭台高铁、市域铁路S1线开通运营,104国道临海段改建、228国道玉环清港连接线、路桥肖王至洋屿高架等项目建成通车,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台州段、“两高”三门联络线全线开工建设,获评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市。完成水利投资56.3亿元,8个海塘安澜、4个百项千亿、8个内涝治理项目开工建设,台州市引水工程和南部湾区引水工程通水,朱溪水库工程具备蓄水条件,椒江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前期加快推进。

(四)市场需求提振复苏。实施“千企百场”拓市场行动,落实商务包机(舱)欧洲行、出入境“白名单”动态管理等举措,外贸出口增长15%,占全国份额提高至10.5‰。开展“购车狂欢节”“双品购物节”等活动,发放消费券超3亿元,带动居民消费61.2亿元,椒江创成省级夜间经济样板城市,南官智慧商圈获批省级示范智慧商圈,新增省级商贸特色镇9个、示范村7个。实施开放型经济“五个自由”集成改革,优化台州港口发展规划,获批省RCEP 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开通2条RCEP 国家近洋航线和5条内支线,义新欧班列“台州号”常态化运行,港口货物吞吐量6240万吨,增长5.1%。

(五)改革创新蹄疾步稳。获批省部级以上改革试点37个。数字化改革综合评价进入全省第一方阵,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领跑全省,数字政府建设评价居全省第3,台州“城市大脑”运营中心(数字馆)建成开放,5个应用、规则入选全省“最系列”成果,“蓝色循环”应用有效破解海洋塑料垃圾收集利用难题,“瓜果天下”应用带动1.5万名外出果农增收10%,“付省心”应用服务36.8万人实现预付消费零纠纷。营商环境指标评价居全省第3,企业获得电力时间从15天减至8.5天,办理建筑许可时间从27天减至16天、成本占建筑费用比重从22.1%降至6.3%。建成民营经济展示中心,民间投资体制改革等5项工作经验亮相全国“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创设“双创苗圃板”,成为省首批区域性股权市场创新试点。全域实施“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执法效能提升60%以上。构建“一弓一箭”区域科创体系,台州湾科创走廊成为省级科创走廊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台州梦想园区、国际科学家创业基地等加快建设,获准建设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实现省级科创“塔尖重器”零的突破。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增长21.3%,规上工业企业研发费用增长9.3%,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8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4家、省科技领军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65.1%。成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获国家专利优秀奖7项。出台“引人留人”三年行动计划和院士创业创新新政,落地院士创业项目10个,入选国家级引才计划41人。开展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引进大学生10.2万人,高校毕业生留台率41.6%,成立台州工程师学院,引进青年工程师5000余名,新增高技能人才4.1万人。

(六)城乡面貌展现新颜。编制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划定“三区三线”,新增城镇用地空间21.9万亩。开展城市高质量建设“五大攻坚”行动,联动推进10个重点区块开发,商贸核心区、中央商务区等功能形象不断提升,葭沚老街样板段、官河水街开街。重点区块征迁拆除298万平方米,做地开发10300亩,村留地处置2322亩,完成14个入城口、26条道路风貌整治,贯通“断头路”36条,治理“桥头跳”345处、“窨井跳”3450处。新增省级未来社区试点38个,改造老旧小区55个,创成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9个、美丽城镇样板镇16个,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349个,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获评全国“第一档”。探索“三新”农村共富模式,实施农村“五大提升”行动,全面消除集体经济相对薄弱村,培训农民62.8万人次,建成共富工坊1015家,带动3.4万农民人均增收近8000元,低收入农户就业率居全省第1,共富工坊等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打造星级美丽乡村600个,建成省级未来乡村20个。生态环境持续改善,37个中央和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完成整改23个。空气质量居全国重点城市第14位,国控断面水质综合指数改善幅度居全省第1,新增省级美丽河湖12条(个),入选国家“无废城市”建设名单。

(七)民生福祉持续改善。民生支出增长15.3%,占财政支出的76.3%。实施技术工人“扩中”等改革,获批全省唯一全市域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新增城镇就业8.2万人,“安薪指数”居全省前列。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每人每月提高45元,城乡居民低保年标准达1.2万元以上。启动教育提质三年行动,3个县(市、区)通过“全国两创”省级评估,4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提升至全省B等,引进好教师22人、名校长5人,签约引进华师大、浙师大等名校合作办学4所,三梅中学迁建等100个项目开工建设,永宁中学等95个项目完工,实现“中小学空调进教室”,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台州学院新增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台职院跻身全省高职院校第一方阵。获评健康浙江建设先进市,公立医院综合绩效考核连续三年居全省第2,新增县级三乙综合医院2家。举办第二届和合文化全球论坛,央视跨年晚会再次在台州举行,大陈岛垦荒精神等9个项目入选“浙江文化标识”培育项目,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29家、乡村博物馆41家,成立市新闻传媒中心。获省运会金牌86枚,我市运动员黄雨婷在射击世锦赛上获得两金一银。出台“一老一小”整体解决方案,新增老年助餐点1237个,每万老年人口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数提高至28人,全国首创家庭托育点模式,新增托位8590个、示范型儿童之家180个。新开工棚改安置房10642套,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3.65万套。第七次获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八)社会大局平安稳定。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和省疫情防控“七大机制”,打赢天台“4·28”等疫情遭遇战、阻击战,最大程度保障群众就医用药,实现有序转段、平稳渡峰。高质量完成党的二十大维稳安保任务。深入开展“百镇千村除险保安”“风险隐患清零”百日大整治等行动,安全生产“四化”建设做法在全省推广,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7.6%和39.2%,降幅均居全省第2,未发生较大及以上事故。网格智治全面启动,警网融合、“一标三实”稳步推进,警用无人机实战应用被确定为公安部联系点,刑事立案数下降8.8%,电信诈骗发案数、损失数实现“双下降”。国家级信访积案化解率99%,乡镇(街道)合法性审查全覆盖获评全国法治政府建设示范项目,“亮剑2022”“春雷行动”等系列海上执法持续推进。国防人防海防、民族宗教、审计统计、外事侨务、港澳台、史志档案、气象等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老龄、慈善、残疾人等事业取得新进步。

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办理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提案730件。政府工作报告623项细化任务完成率95.7%。商事制度改革、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等16项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全市非刚性、非重点项目支出压减10.4亿元,正风肃纪持续推进。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的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全市人民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省部属驻台州各单位、驻台州部队、武警官兵和关心支持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仍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体量不大,与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还有差距;高能级创新平台不多,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不够;中心城市首位度不高,能级品质有待提升,吸引集聚人才等高端要素不够;教育、医疗、养老托幼等优质民生供给与群众需求还有较大差距;本质安全基础不够牢固,生态环境治理存在薄弱环节;干部谋划和落实能力有待提升,党风廉政建设任重道远等等。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安排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八八战略”实施20周年,也是台州迎接撤地设市30周年的展望之年、实干之年。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五届二次全会、省“两会”和市六届二次党代会的各项部署,围绕“迎接三十周年、奋进三高三新”主题,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稳企业、增动能、补短板、惠民生,以“共同富裕先行和市域现代化先行”的实干实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更多台州实践。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工业增加值增长6.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对标落实省政府“十大工程”,紧扣市委“三个十”部署,聚焦七方面重点工作,强化“干部敢为、地方敢闯、企业敢干、群众敢首创”导向,树牢“没有走在前列也是一种风险”理念,创新实干、奋力拼搏,持续推进历届党委政府重大战略部署落地落实,推动重大项目全面突破、城市面貌焕新蝶变、共富共享先行示范。

(一)深化稳进提质,推动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抢抓政策红利释放窗口期,畅通经济循环,持续扩大内需,努力交出经济发展高分报表。

全力抢份额争资源优服务。用足用好国家稳经济和省“8+4”经济政策体系,新增专项债券额度、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份额超过全省平均,争取更多项目纳入国家用地保障范围、国家能耗单列清单。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新增社会融资规模2200亿元,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常态化落实“一县一方案”“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帮助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充分释放产能,稳住工业经济基本盘。深化“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快享,为市场主体减负110亿元以上。

持续扩大有效投资。对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规划、生产力布局,落实省“千项万亿”工程,实施“十百千”重大项目计划,确保投资总量达2550亿元以上,制造业投资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交通能源和水利投资均增长10%以上。安排实施类项目485个,其中产业类项目262个、基础设施类项目223个,年度计划投资1300亿元。供应工业用地1万亩以上,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万亩以上,低效用地再开发5000亩以上。

千方百计稳外贸稳外资。实施争订单、拓市场行动,组织企业参加各类展会150场次以上,发动1000家以上企业“走出去”争订单,培育外贸出口主体1000家以上,确保出口占全国份额在10‰以上。支持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紧缺资源进口。做大培优本土跨国公司,实现境外并购项目5个以上。完善以外引外、以民引外机制,实际使用外资4.4亿美元以上。

全面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抢抓消费复苏机遇,发放消费券2亿元以上,促进新能源汽车、智能家居等商品消费,打响“欢购台有惠”等活动品牌。激发消费活力,引进高端酒店和知名品牌首店,打造夜间消费“IP”,改造提升耀达路步行街,培育省级直播电商基地3个,新增省级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试点县3个。

(二)打造一流临港产业带,推动台州制造系统性变革重塑。

提升产业治理现代化水平,培育更多“叫得响”的民营企业,塑造“拉得出”的更强产业集群,建设“立得住”的更大一流平台,推动台州制造从“造一切”向“造一流”跃升。

加快五城核心区联动突破出形象。实施临港产业带发展规划及五大城专项规划,构建“创新核、制造核、服务核”圈层式产业生态。引导链主型项目和优势产业向五大城集聚,推进重大项目300个,总投资1万亿元以上,每个产业城引进百亿级产业项目1个以上。新能源城加快建设三门核电二期、中核三门滩涂光伏、台州1号海上风电、天台抽水蓄能等项目,开工建设华能电厂三期、玉环2号海上风电南区、晶科光伏电池及组件、清陶能源一期、晨熹新型光伏材料等项目,支持三门核电实验室创建省级重点实验室。新材料城开工建设台州湾新材料产业园一期主体工程,加快建设海创达聚乳酸、健立新能源材料、永太新材料等项目,引进落地新材料研究院。新医药健康城开工建设医药健康协同创新中心、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二期等项目,打造北区原料药产业生态区、南区高端医药制造和创新服务集聚区。未来汽车城推动吉利纯电新车型下线、弗迪新能源动力电池项目一期投产,开工建设沃尔沃混动新车型和电驱动总成等项目,盯引车规级芯片、智能网联新能源核心零部件等项目,建设首条车路协同智慧道路,打造智能汽车全产业链。启动月湖核心区建设,与吉利共建未来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精密制造城建设温岭、玉环首开区,重点推进海德曼、环动机器人、华中数控等项目,落地建设省高档数控机床技术创新中心、国家水泵产品质量检验中心。

加速优势产业招大引强成群结链。坚持“域外头部企业、市内优质企业”引育比翼双飞,系统重塑全流程闭环招商机制,深入开展“产业链条+集群生态”精准招商,招引落地百亿级产业项目5个以上、10亿级产业项目40个以上,其中留驻10亿级优质项目5个以上。实施航空航天、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计划,建设省级未来产业先导区。深化“1511”现代企业培育工程,引育链主型、头部型民营企业,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家,新增上市报会企业15家、小升规企业350家,新增“品字标”企业50家以上、“浙江制造”标准50项以上。推进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知识产权质押融资250亿元以上。

加快传统产业创新提升。深化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专项攻坚,坚持全域起底、全链改造、全业提升,实施园区提能、片区改造、高耗低效企业整治、重点行业提升等四大行动,破立并举推进汽车、医化、船舶等“5+N”传统产业创新提升,实施“零增地”技改项目500个以上,整治提升高耗低效企业500家以上。

培育壮大数字经济。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实现数字产业投资翻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加快数字产业化,打造光电、智能汽车电子等“2+3”数字产业集群,建设“浙里光谷”,开工水晶光电精密光学面板等项目,建成台州光电产业创新中心,推动吉利汽车软件生态产业园等项目投产、达产。加快产业数字化,建成投用工业4.0中心,建设推广8个产业大脑,新增省未来工厂1家以上、省智能工厂10家以上,完成1000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深化5G融合应用,打造一批5G全连接工厂。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深入融合发展。落实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百千万”工程,开展服务业提质增效行动,谋划实施重大项目149个。建设会展之城,举办制造博览会、汽车博览会、户外休闲用品展、文创精品展等重点展会30场以上,加快建设台州国际博览中心。谋划建设工业设计小镇,扩容模塑设计基地,争取国家无人机产业计量测试中心落户台州。实施专业市场改造升级行动,打造有全国影响力的生产资料市场群,投运国际再生金属交易中心,年交易额突破300亿元。

(三)实施品质提升行动,推动城市焕新蝶变、能级跃迁。

对标国内优秀城市,提高城市规划、设计、建设、治理全过程专业化、系统化、精细化水平,推动组团式年轻城市向高能级都市区跃升。

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建立“两级+专项总师”咨询聘任机制,设立覆盖城市开发全过程的一流设计机构名录库。完成市、县、乡三级新一轮国土空间规划编制,组织编制市县城市更新规划,做精重点区块、特色街区、精品建筑等专题规划和城市设计。优化交通路网,完成台州机场改扩建、甬台温高速温岭联络线、杭台高铁台州站东站房等项目,加快建设温玉铁路、杭温高铁、甬台温高速改扩建台州段、路泽太高架二期、和合大道等项目,开工建设市域铁路S2线、解放路过江隧道及南接线、台州大道快速路、机场进场道路二期、海城路等项目。完善城市功能,加快市区天然气高压输配工程二期建设,综合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桥下空间,新增日污水处理能力8.65万吨、公共停车位5600个,实施道路品质提升和“白改黑”20条,贯通慢行道100公里,建设城乡绿道100公里,新增省级城乡风貌样板区8个以上,优化“城市家具”,新增未来社区试点15个以上,新改造老旧小区36个。建设“幸福水城”,系统推进海塘安澜、流域防洪、平原排涝、水源保障等重大水利项目,开工建设椒江河口水利枢纽工程先行段、洪家场浦强排新区段等项目。

塑造城市活力片区空间。推进50个重点区块有机更新,编制市域铁路S2线等轨道交通沿线片区开发规划,加快城市空间重塑、功能集成。大力引进高端服务业企业,中央商务区完成整体招商和运营,打造现代业态地标;高铁新区引入高品质城市合伙人,打造“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开放门户”;高标准谋划“一江两岸”,提升开发三江口区块,打造以生态优先、科创主导的都市工业发展片区,联动椒江老城区有机更新,建成葭沚老街一期工程,启动二期工程,适时推进椒北开发;洪家市场区块实施连片改造提升,有序统筹路桥老城区市场改造,打造升级版现代市场群;绿心区块加快环飞龙湖科创圈、财富大道发展轴、中央绿轴等区块开发,推进鉴洋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中央创新区开工建设国际海智社区、生活后街和云湖公园等项目。加快临海佩弦湖区块、温岭环九龙湖区块、玉环环东——后蛟区块、天台下清溪区块、仙居未来科创城区块、三门三江口区块等重点区块建设。

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善治。建设整洁之城,改造生活垃圾中转站13个,深化生活垃圾“撤桶并点、两定四分”工作,完成渣土清零、建筑垃圾彻底清理,全面清除脏乱差卫生死角。建设靓丽之城,推动市区已拆村留地科学利用和裸土绿化治理全覆盖,改造城市边角,新改建口袋公园80个,增加休闲微空间。开展“增花添彩”行动,市区增植彩叶树2万棵。建设便捷之城,优化15分钟生活圈服务资源配置,在市区打造集政务、服务、商务等功能于一体的邻里中心试点15个以上,构建“1+N+X”城市治理体系。建设有序之城,实施打通“断头路”项目50个,治理交通堵点45个,启动创建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疏通城市背街小巷“毛细血管”,完成户外广告、店招标牌、路灯路标等整治美化,推广“智慧物业”系统,创建60个红色物业示范小区。建设文明之城,实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十大攻坚行动,确保实现“三连冠”,启动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

(四)推动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锚定教育强市、科技强市和人才强市目标,全域激发创新第一动力,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优创美地”。

强化创新制胜。落实省“315”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工程,项目化建设台州湾科创走廊,联动三江口区块,导入中德科工创新园等资源,构筑城市创新轴,打造创新集聚高地和策源核心,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新增省级高新区1家以上。培育各类创新主体,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0家以上、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800家以上、省级企业研发机构40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5家以上。实施全社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产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坚行动,一般公共预算科技支出增长15%,R&D占比达到2.7%,入选“双尖双领”等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5个以上,新增省级首台(套)产品20个以上。深化产学研合作,发挥台州学院等本地高校作用,做实与浙江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高校院所的新一轮合作。健全“研发设计、孵化加速、产业赋能、创业投资”全链条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区域科技大市场,完成技术交易额110亿元以上。支持临海夺取省科技创新鼎。

加快教育提质。4个以上县(市、区)通过“全国两创”省级评估,4个县(市、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达到全省B等以上,创建30所省现代化学校、100所乡村名校,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与本地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投资90亿元,新(改、扩)建优质学校项目85个,建成幼儿园项目46个、小学项目23个、初中项目8个、高中项目9个,新增各类学位3.5万个,有序消除超大规模中小学校,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90%以上;招引好教师40人、名校长10人、名校6所。建立小学、初中、高中贯通的人才培养机制,实施普通高中拔尖创新人才登峰计划,提升向高水平大学输送优质生源能力。支持台州学院升格,建设椒江校区三期工程。完成国家职教创新发展高地试点任务,支持台职院和台科院等高职院校申办职教本科专业、台州技师学院建设省一流技师学院,对标“五城”建设优化院校空间专业布局,实施中职学校达标创优工程,17所职业院校通过“双高”省级评估。以台州开放大学为主阵地探索学习型社会建设。

推动“引人入胜”。出台人才新政,集聚国内外顶尖人才5人、省级领军以上人才70人、外国人才300人,引进省级以上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1个,落地院士项目5个以上。深化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实施青年英才聚台州、重点企业聚“三高”、青年创享台州等行动,建设青年驿站50个、青年社区10个,引进青年博士300人以上、大学生10万人。举办世界工程师大会,谋划国际工程师小镇,建设浙大工程师学院台州分院、2个特色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打造工匠之城,打通技能人才教育培养、技能提升、职级评定、收入增长全链条通道,引育、集聚青年工程师5000人以上、高技能人才2.3万人以上,打响“国际工程师之城”品牌。弘扬企业家精神,推进“薪火传承”计划,培育新生代企业家。

(五)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持续推进小切口改革,高水平走出去、高质量引进来,把改革之势、开放之势转化为制度优势、发展胜势。

打造全国一流营商环境。实施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对标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标准,健全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以营商微改革疏堵点,实现电力成本下降、物流降本增效。开展“政企面对面、环境大跃升”行动,畅通政企直达诉求解决渠道,服务企业“有求必应、无事不扰”,杜绝“依法”不作为。实施“新时代二次放水养鱼”行动,精准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推进数字化改革急用先行、实战实效,加快全省重大应用在基层一贯到底,深化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基层治理“一件事”改革试点,推动政务服务、涉企审批“一网通办”提质扩面。推进跨部门综合监管,常态化开展“监管一件事”,建立失信联合约束机制,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跨部门“综合查一次”实施率20%以上。

加强关键领域改革攻坚。申创国家小微金改示范区,推进“双创苗圃板”,完善政府性融资担保体系。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推进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深化市区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新区减负增效,加快公交场站、智慧停车、管道燃气、污水处理运营、环卫和招投标管理等一体化改革。实施新一轮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市本级混改企业突破100家,完成直接融资100亿元以上。深化技术工人“扩中”等改革,推进全省技能型社会建设试点。

拓展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实施“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推动台州经济、市外台州人经济和海外台州人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开放型经济“五个自由”集成改革,迭代实施100 项改革举措。台州综保区封关运营,谋划建设保税小镇。新增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实施台州港口发展规划,建成头门港区进港航道一期等项目,开工建设金台铁路头门港支线二期、头门港区三期码头等项目,开通5条以上国际航线,中欧班列(台州)柜量同比翻番,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增长8%以上。口岸扩大开放通过国家验收。推进省RCEP高水平开放合作示范区建设,与RCEP成员国货物贸易总额超600亿元,加强“市场采购+跨境电商+外综服”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实现“台州货、台州集、台州出”。把融入宁波都市圈作为接轨上海的先手棋,推动头门港——宁波舟山港集装箱内支线常态化运行,启动建设长三角(台州)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加快甬台一体化合作先行区建设,合力推进三门湾生态保护修复。加强对口支援(合作)和东西部协作。

(六)坚持农业农村和生态优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全域美丽。

走深走实“三新”农村共富道路,促进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塑造山明水秀的美丽台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县城承载能力提升工程,以县域城镇化为纽带衔接城市与乡村,培育小城市试点2个,鼓励农民向县城和中心城镇集聚。因地制宜发展现代产业。深化农业“双强”行动,实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78%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98%以上,实现早稻面积“十二连增”、产量“十三连增”。实施渔业高质量发展行动,发展椒江大陈、玉环中鹿岛大黄鱼等深海养殖,建设三门青蟹研究院、临海南美白对虾种质资源场等项目,创建国家级水产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发展远洋渔业,支持退捕渔民转产转业。深化“十链百亿”行动,以“产加销、农文旅”多维融合赋能农牧渔全产业链发展,谋划建设高端农产品、水产品集散中心,巩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创建成果,持续打响地理标志、“台九鲜”等品牌。引导绿色、低耗、高效的制造业入乡镇中心村,打造三生融合、一二三产融合的乡村产业新形态。深化“千万”工程,打造10条美丽乡村精品示范带,谋划实施心海绿廊乡村综合改革项目,建成星级美丽乡村600个、省级和美乡村示范村20个,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迭代“四好农村路”2.0版,临海、仙居创成全国示范县。深化强村富民乡村集成改革,建设乡村综合改革试点片区20个,盘活闲置农房1万宗。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开展跨乡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完成永农集中连片整治4.6万亩,新垦造耕地3万亩、入库1.5万亩,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6万亩以上。建设新型乡村共富综合体,打造共富工坊500家,全市80%以上行政村集体经济总收入30万元且经营性收入15万元以上,全面消除家庭人均年收入1.1万元以下情况。实施农民大培训行动,培训农民60万人次以上,推动农民走技能就业、技能成才、技能致富之路,促进高质量就业3.3万人。

走好绿色低碳发展路。全面建设升级版“美丽台州”,争创生态环境与健康国家试点、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推进生态产业化,开展山区、海岛生态本底调查,深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培育壮大生态经济。实施山海产业协作项目30个,完成投资40亿元以上,推动山区县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优化生态补偿机制,加快西部山区保护性开发。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污权交易试点,实现排污许可证企业碳账户全覆盖,打造省首批碳管理体系示范城市。推行交通低碳化,市区新增新能源公交车377辆,总量占比73.3%。推动产业生态化,严控“两高”项目环境准入,推进纺织、造纸等5大行业碳达峰,实施减碳技改项目100个以上,创建省级绿色工厂10家以上。开展智能建造全国试点,培育10个试点项目,新开工项目装配式建筑占比达34%。强化生态环境治理,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省委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治废保卫战,深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金清水系流域共治、“污水零直排区”建设,深化“肥药两制”改革,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国家级“无废城市”建设,工业危废、医疗废物等无害化处置率100%。推进山水林田湖海岛一体化治理,建设美丽海湾。加快废弃矿山修复。开展松材线虫病治理三年行动,除治面积111.5万亩以上。

(七)强化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共同富裕先行示范早出成果。

坚持满足人的全生命周期多元需求导向,落实省公共服务“七优享”工程,努力实现“人人有地位、人人有钱花、人人有文化、人人有活干、人人有福享”。

完善高质量就业和共富型大社保体系。推动全员培训、终身学习和就业优先,城镇新增就业8万人以上,确保有就业意愿重点人员100%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推进根治欠薪专项行动,打造和谐劳动关系。新增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0万人以上。优化升级“台州利民保”,落地落实因病致贫返贫防范长效机制。建设康养高地,实现有需求老年助餐服务全覆盖,建设乡镇康养联合体30家,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成市社会福利院,创建国家老年友好城市。建设善育高地,落实三孩生育政策,推进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建设,新增托位1900个,申报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试点。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型住房需求,建设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2万套(间)以上。发展红十字、残疾人保障等公益事业。

实施健康台州新三年行动。抓实抓细“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工作,强化防控指挥体系、疫情监测预警、医疗救治体系、宣传教育引导,巩固拓展疫情防控重大成果。纵深推进“三医联动”“六医统筹”改革,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差异化发展,建设高水平县级医院,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化医共体建设2.0版,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以上。加快“两慢病”一体化门诊建设,完善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服务。建成台州护士学校。实施村级卫生服务“网底”夯实工程,新(改)建政府办村卫生室80家。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倡导文明健康生活方式。

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厚植文化兴盛的精神美,大力弘扬垦荒精神,打响“和合台州·文明有礼”“和合善治”等城市文化品牌,打造宋韵文化“台州版图”,推进天台山文化申遗工作,举办2023中国(台州)国际摄影周,争取央视跨年晚会三度落户台州。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3个,推动台州大剧院等文化地标项目建设,提升博物馆运营管理水平,开展市民艺术节、音乐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打造“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快章安古城、下汤文化遗址、黄岩沙埠窑考古挖掘和保护,做好台州乱弹等非遗传承保护。启动旅游业提质升级行动,打造浙东唐诗之路目的地,加快建设括苍云径、天空之城、Snow Peak野奢营地等项目,全线开工建设台州1号公路,临海、玉环示范段对外开放,建成临海熊出没小镇等项目。实施文旅消费品牌创建行动,常态化开展“台州人免费游台州”。推动天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神仙居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推进“世界美食之都”申创“六大工程”建设,开放运营中华美食一条街,建设台州海鲜夜排档、渔都小镇等10个特色美食集聚区,办好新荣记学院,举办中华民厨大赛。积极备战杭州亚运会,办好柴古唐斯越野赛、全国空手道锦标赛、台州马拉松、台州足球联赛,加快环浙步道台州段建设,新建体育公园10个,推动老年体育发展。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台州。提升本质安全水平,争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贸市场更新提升行动,创建省三星级及以上农贸市场44家,创成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打好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和重要节点维稳安保硬仗,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实施基层智治贯通行动,织密智能感知圈层,打造“平安大脑+网格智治”社会治理体系。深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等突出违法犯罪,创建“五无”乡镇,严防民转刑案件发生。迭代升级安全生产“四化”建设,加强道路交通、涉海涉渔、消防、危化品、特种设备、城市运行、防汛防台等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推动地质灾害系统性防治,坚决遏制较大以上事故发生。做好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加强金融、财政和房地产等领域风险监测,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强化网络治理。推动信访工作规范化建设。支持驻台州部队和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反走私和海防、双拥共建、退役军人事务等工作。

各位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实事项目,经过实地调研、公开征集、梳理筛选、完善优化,提出了包括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促进教育补短提质等12方面38个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我们将加大力度,确保把实事办实、好事办好。

各位代表!面对发展新形势、工作新要求、群众新期待,我们将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一是加强政治建设。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各项决策部署。二是建设法治政府。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高质量办理代表委员建议案,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强化监察、审计、统计监督,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三是强化实干担当。提升干部专业能力水平,变“路径依赖”为“模式创新”,变“事事找惯例”为“大胆创先例”,变“一口绝无可能”为“一切皆有可能”。建立“一表两图”机制,标准化、系统化、闭环化推进工作。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以项目看实绩,以结果论英雄。四是坚持从严治政。认真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锲而不舍纠治“四风”。严控“三公”经费和一般性支出,把更多财政资金用在发展产业、改善民生、保障项目建设上,以政府的“紧日子”换取群众的“好日子”。强化关键岗位和重点领域廉政风险防控,建设廉洁政府。

各位代表!潮涌台州催人进,奋楫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山的硬气、海的大气、水的灵气、人的和气、拼的豪气,踔厉奋发、笃行不怠,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而努力奋斗!


附件下载: [附件下载]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