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国资委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文件及解读  > 其他政策文件
索引号: 777228020/2021-93022 公开方式: 依申请公开
发布机构: 市国资委 成文日期: 2021-05-27
台州市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信息来源: 市国资委 发布时间: 2021- 09- 29 16: 16 浏览次数:

各市属国有企业,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

现将《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情况,认真组织实施。

台州市国资委

2021年5月27日

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十四五”规划


目  录

引言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取得新进展

一、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二、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持续推进

三、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

四、国资监管效能水平持续提升

五、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第二章 全面开启“十四五”时期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征程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主要目标

(一)国有经济实现新跨越

(二)国资布局取得新拓展

(三)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

(四)国资监管开创新格局

(五)管党治党迈出新步伐

第三章 全力落实“十四五”时期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举措

一、聚焦国企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国资结构优化调整

(一)加快“二次城市化”,多方位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二)围绕“两业融合”,构建现代化国资产业体系

(三)推动科技引领发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二、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有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国民共进”制度环境

(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

(三)坚持价值效益导向,立足正向激励主基调

三、 发挥“两类”公司作用,大力提升国有资本效能

(一)强化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巩固支撑牵引作用

(二)整合存量吸引增量,不断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三)创新资本运营方式,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四、强化资金人才保障,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创新投融资渠道方式,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二)加强风险管控力度,控制防范各类重大风险

(三)优化选人用人方式,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五、完善国资系统监管,全面提升国资监管能级

(一)完善国资监管模式,构建监管全覆盖工作体系

(二)强化战略引领考核导向,健全完善业绩考核机制

(三)健全国资监督机制,多部门多主体形成监管闭环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改革发展政治基础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二)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三)夯实党的基层建设,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第四章 全面保障规划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

二、健全规划实施体系 37

       三、营造改革创新氛围 37

四、构建容错纠错机制 38

附件1各市属监管企业“十四五”发展要点 39

附件2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十四五”发展要点 43

附件3全市国有企业“十四五”项目投资列表 47

引  言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窗口期,是台州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为积极把握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进一步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切实增强国有经济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依据《台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总体部署,结合台州国资国企发展实际,制定《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

本规划是今后五年引领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行动纲领,是编制国有企业专项规划、制定有关政策和制度文件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 “十三五”时期国资国企改革发展

取得新进展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和重要窗口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台州市国资国企全面深化改革、优化布局结构、实现转型发展、完善监管方式,做强做优做大市属国有企业,服务全市经济发展能力不断提升。

一、国有经济发展质量持续提高

一是国有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台州市国资国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国有资产总量持续增长。截至2020年底,全市国有资产总额4476.62亿元,净资产1891.62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323.44亿元,利润总额18.86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31.48%、25.18%、11.50%、11.11%;其中市属监管企业资产总额1257.05亿元,净资产490.99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77.02亿元,利润总额11.65亿元,年均增幅分别达到27.57%、21.7%、23.27%、10.26%。二是服务民生保障不断加强。“十三五”期间,市属企业充分发挥了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服务、产业引导等方面基础性、保障性、引领性作用。通过信保基金等多种方式,为台州小微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通过股票受让、定向增发、融资租赁、提供转贷和资管等形式,为6家企业纾困27.12亿元,并成功推动首个浙江省纾困债落地。台州市妇女儿童医院、椒江人民小学葭沚校区交付使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国资委印发《关于落实市政府支持民营企业渡过难关减免租金有关事项的通知》,积极实施国有企业减租行动,全年共计为各类市场主体减免租金1.38亿元。三是国资国企战略地位不断提升。“十三五”期间,市属企业完成投资1032.18亿元,沿海高速、路泽太高架、杭绍台高速建成通车,市域铁路S1线一期、台州市南部湾区引水工程、机场改扩建、鉴洋湖等项目进入全线开工,台州市国家电机及机械零部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等6项重点工程完工。

表1:全市国资国企“十三五”主要经济指标情况

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总资产

净资产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2015

1139.43

615.45

187.69

11.14

2020

4476.62

1891.62

323.44

18.86

年均增长率

31.48%

25.18%

11.50%

11.11%

表2:市属监管企业“十三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总资产

净资产

营业收入

利润总额

2015

372.09

183.95

27.06

7.15

2020

1257.05

490.99

77.02

11.65

年均增长率

27.57%

21.70%

23.27%

10.26%

“十三五”规划目标

15%

12%

9%

5%

二、国资国企改革行动持续推进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2016年,为补齐投融资体制短板,整合重组了55家国有企业,顺利改组市基投集团、市公交集团、市水务集团,成功组建市社发公司、市交投集团、市轨道交通公司,搭建了覆盖城市发展、交通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多个领域的投融资建设一体化平台。2019年,为进一步优化市属国有资本布局,出台《台州市属国有企业优化整合转型发展工作方案》,调整完善市属国企总体架构和国资监管体系机制,将市属国企从18家整合成9家,形成“1+6+2”的国资运营新架构,即“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国有企业”国资监管体系。各县市区的国资监管机构下属国有企业也逐步建立1+N的监管架构。二是推进公司制改制。推进全民所有制企业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十三五”期间,完成全市32家全民所有制公司制改制,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日趋完善,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三是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市交投集团下属检测公司成功挂牌新三板,实现了市属企业挂牌新三板“零”的突破。市水务集团于2019年12月31日成功挂牌上市。截至2020年,市国运集团获评AAA评级,市城投集团等4家公司获评AA及以上信用等级。市属国有企业下属各类产业基金带动社会投资额1462.2亿元。

图1  “1+6+2”国资运营架构图

三、国企现代企业制度持续完善

一是首创“四位一体”管理机制。出台《台州市市属国有企业外部董事管理办法(试行)》,优化调整各市属监管企业董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市属监管企业全部实现外部董事占多数。出台《台州市市属国有企业监事会工作指引》,将监事会与市纪委派驻国资委纪检监察组、监事会与企业纪检监察机构协同工作机制明确列入《工作指引》,有效实现出资人、党组织、监事会、纪检监察“四位一体”的管理新格局。二是深化市场化薪酬改革。将项目建设、融资、经济效益作为重点指标纳入企业的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加大分类考核力度,一企一策差异化设定指标,促进企业市场化实体化转型,开展职业经理人试点。加快推进市属国有企业市场化选人用人机制改革,并印发部分市属一级监管企业“三定”方案,出台市属企业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办法,实现对市属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向间接调控转变。

四、国资监管效能水平持续提升

一是推进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逐步将事业单位改企转制后分类分批注入市属企业,将市属机关事业单位管理的具备经营条件的房产“非转经”分批注入市属企业。二是有效落实规章制度监管。市国资委通过“废、改、立”形成20多项规范性文件,建立了国有产权代表、重大财务事项、投资事项管理、对外担保、清产核资等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管资产。三是强化合规内审监督机制。强化对市属企业改革重点领域、国有资本运管重要环节的监督,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质量、企业财务状况的监测,强化对国有产权流转环节、企业重大资金安排的监管,开展合规内审、追责问责。

五、国有企业党的建设持续加强

一是加强政治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国有企业党的建设会议精神,紧扣全面深化国企改革行动方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二是加强思想建设。加强思想理论学习,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聚焦主题主线,狠抓整改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宣传和安全工作不断深化,网络意识形态领域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三是加强组织建设。在全省率先落实党组织在公司法人治理中的法定地位,将党组织研究讨论作为重大问题决策的前置程序,推动企业领导班子实现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推进基层支部组织力建设,实现党组织全覆盖,统筹推进企业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四是加强纪律建设。从严明政治纪律和规矩、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扎实推进清廉国企建设。

在取得上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辩证地看到,国资国企改革发展与高质量发展仍有差距,国资规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国资布局有待进一步优化,国企经营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国资监管效能有待进一步彰显,国企风险防范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第二章 全面开启“十四五”时期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征程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但全球经济衰退、新冠疫情持续蔓延、大国战略博弈、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给未来经济发展带来了新挑战。我国进入发展新阶段,制度长期稳定、经济总体向好的格局没有改变,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释放消费新需求,长三角一体化、“六个城市建设”等重大战略创造发展新空间,区域性国资国企综合改革实验、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等改革试点和专项工程激发改革新动力。“十四五”时期,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在新发展新格局中开启新征程。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重要窗口”建设和“三立三进三突围”新时代发展路径为指引,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存量提升、增量发展,坚持改革推动、资本赋能,坚持国民共进、和合共赢,坚持共建共享、共同富裕,大力实施“三大千亿工程”、聚焦“四大重点领域”、推进“五大改革攻坚”,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进一步推进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的创新力、竞争力、影响力、控制力和防风险能力,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者、公共服务产品提供者、民营经济护航者和改革创新的排头兵,为台州建设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作出更大的国资国企贡献。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与战略发展高度统一。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建设与公司治理、企业经营深度融合,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为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坚持国资监管与全面深化改革相统一。遵循市场经济、产业发展、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坚持权责利相统一,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不断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机制和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机制。加快推进国有资本与各种所有制资本的战略合作、融合发展。

坚持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共融发展。坚持站在经济制度的高度,认识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互为补充、相互支持、共融发展的结构性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国有经济在国计民生中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的作用,厚植民营经济茁壮成长的肥沃土壤,积极促进民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坚持开放合作与区域一体化协同发展。积极搭建平台,持续扩大开放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立足台州自身发展特点和优势,深化协作平台,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促进双向投资协调发展,在合作中找定位、在竞争中谋发展。

三、主要目标

(一)国有经济实现新跨越

到“十四五”期末,全市国有资产总额和利润总额实现翻番,其中资产总额达到9000亿元,净资产总量达到3800亿元,营业收入达650亿元,利润总额达40亿元;市属企业资产总额达2500亿元,净资产总量达1000亿元,营业收入达150亿元,利润总额达23亿元,企业资产负债率控制在合理水平。千亿级国企达到2-3家,500亿以上企业5-6家。企业规模效应充分显现,主营业务更加突出,市场化实体化运作能力明显加强,国企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企业效益明显提升。

专栏1:实施“三大千亿工程”

千亿企业: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坚持量质并举、速效同增,“十四五”期间在全市打造2-3家千亿级国有企业。

千亿投资:充分发挥国资国企的支撑引领作用,加大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战略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领域的投资,“十四五”期间全市国有企业投资总额超2000亿元。

千亿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金融撬动作用,构建以产业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不同定位的泛金融业态,“十四五”期间力争基金规模达到1000 亿元。

(二)国资布局取得新拓展

着力构建全市国有资本统筹配置大格局,形成功能明确、主业突出、分布合理、运转高效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十四五”期间,全市国有企业投资总额力争达到2000亿元。扩大国有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与民生保障的贡献度,支持国有资本在特定产业的特许经营以提升自身造血能力,完善国有企业产业链以提高市场化竞争能力,探索国有企业在重大战略举措落实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领域发挥作用,推动提升台州市国资在基础设施建设、现代服务业、战略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关键和优势领域的集中度。加快拓展“一带一路”和长三角沿线区域,积极融入“一湾四极两翼”省域空间布局。

专栏2:聚焦“四大重点领域”

基础设施建设:聚焦城市建设、交通建设、物流枢纽建设、综合能源网和现代水网建设等。

现代服务业:聚焦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现代商贸、现代物流、现代园区服务、教育等。

战略优势产业:聚焦汽车及零部件、通用航空、医药医化、模具与塑料、智能马桶、缝制设备、泵与电机产业等。

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智能网联汽车、绿色环保、云智物联、航空航天、生物医疗、医疗器械、光电材料、降解材料、人工智能等产业。

(三)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

推动国有企业逐步向实体企业转型,做强做优主业,拓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有序退出非优势产业和项目。竞争类企业原则上全面实现混合所有制改革,到“十四五”期末,实现混合所有制市属企业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占市属监管企业总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超30%。国有企业资产证券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新增2-4家上市企业。国有上市公司市值管理和资本运作能力进一步增强,国有资本进退流转效率进一步提升。优化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以建立健全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以董事会建设为重点,完善公司法人治理,建立健全外部董事长效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专兼职外部董事队伍,完善外部董事考核机制。

专栏3:推进“五大改革攻坚”

国资国企优化整合改革:全力推进国资结构调整,优化提升国资国企保障功能,大力培育发展经营性板块,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主业。

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加强治理能力建设。健全以公司章程为核心的企业制度体系,完善董事会和经理层职权体系,完善“外派内设”监事会工作机制。

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积极稳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国民共进”制度环境,推进“混股权”和“改机制”紧密结合,加大优质资产的优化整合、重组并购。

国企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强化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大力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深化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实施灵活多样的中长期激励。

国有资产监督体制改革:坚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加快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建设智慧国资监管体系,积极构建高效联动的大监管格局。

(四)国资监管开创新格局

以战略管控为先导,统筹推进资本布局、资本运作、资本收益和资本安全管控,建立集中统一的、以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系框架,国有资本授权放权机制运行有效。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有企业董事会、监事会配齐配强。健全完善台州市县两级国资“直接监管+委托监管+指导监管”全覆盖一盘棋工作体系,国资监管效能明显提高,国有企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有效提升。

(五)管党治党迈出新步伐

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混改进行到哪里,党的建设就覆盖到哪里。以“艰苦创业、奋发图强、无私奉献、开拓创新”的大陈岛垦荒精神为引领,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到2025年,实现“345”党建目标:基层党建“3个全覆盖”:政治要求、组织体系、党内活动全覆盖;人才建设“4支队伍”:领导干部、专业骨干、党群干部、年轻干部4支队伍;党的建设“5个品牌”:在国资系统各领域打造5个具有典型特色的党建品牌;守住不发生政治、社会和经营风险的底线。

到2035年,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项工作,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真正成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

第三章 全力落实“十四五”时期全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举措

一、聚焦国企高质量发展,全力推进国资结构优化调整

坚持高质量发展为主线,突出主责主业,实施创新驱动、数字转型战略,着力构建台州全市国有资本统筹配置大格局,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助力台州“六个城市”建设。

    (一)加快“二次城市化”,多方位推动城市能级提升

加强城市开发建设能力,助力高能级中心城市建设。打造以城市地标、美丽湾区、美丽乡村为重点的城市风貌,以二次城市化建设为核心,加快“一江两岸”、高铁新区、中央创新区、商贸核心区、东部新区、江北新区、飞龙湖生态区、鉴洋湖城市湿地公园等区块开发。推动以旧改和历史保护为重点的城市更新,打造以历史老建筑为核心的综合景观设计开发。支持市城投集团、市社发集团、市水务集团和各县市区开发建设类国有企业优化区块开发、导入城市功能、完善要素保障,加快推动中心城市崛起和城市能级提升。

提高城市数字化运营能力,赋能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坚持对标一流,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城市开发运营模式迭代升级。强化顶层设计,做好城市发展、数字发展、智慧发展一张蓝图,布局感知终端、打造信息网络、构建城市大脑。高效开发、利用、整合城市数据,推动数字产业化,提高智慧城市运营基础能力,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高水平、高标准推进高铁新区、台州湾新区沙北未来社区等项目建设,聚力打造“未来城市”实践区,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智慧化城市开发运营模式。

专栏4:城市建设重大项目

基础建设:重点推进现代大道工程、台州市公交场站置业有限公司东平路TOD项目、黄岩区综合服务广场、头门港临港新城智慧停车场等项目。

区块建设:重点推进一江两岸、高铁新区基础设施工程、台州市商贸核心区北区基础设施工程(一期)等项目。

未来社区:重点推进临海六角井社区、玉环东风社区、台州湾新区沙北社区等项目。

完善城市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幸福城市生活品质。构建多元立体的综合交通网络,拓展优化多层次公共交通网,落实公共服务支出补偿机制,推进“四通八达”工程,推动“双循环”节点城市建设。扩大供水一体化区域,实现更大范围水资源联网联调,优化供水资源合理、均衡分配,保障台州市供水安全稳定。推动燃气一体化,优化整合台州市能源供应格局。

专栏5:综合立体交通重大项目

公路:重点推进甬台温高速公路台州段改扩建工程、椒江至武义公路黄岩北城至头陀段工程、临海市S204余姚至温岭公路临海汇溪至沿江段工程、S203省道玉环坎门至大麦屿段工程等项目。

铁路:重点推进杭台高速铁路等项目。

轨道:重点推进台州市域铁路S1线、S2线等项目。

航空:重点推进台州机场改扩建工程等项目。

    (二)围绕“两业融合”,构建现代化国资产业体系

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水平。紧扣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任务,持续推进战略优势产业转型,大力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更好发挥产业引导和支撑作用,助力台州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支持国资国企布局高端装备产业,重点推进智能制造装备、工业机器人、智能检测装备等产业布局,推动装备制造业智能化、个性化、服务化发展。发挥国资国企在医药健康产业的优势,拓展生物医药、高端医疗器械等领域,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高端化发展。引导市国运集团、市金投集团和各县市区金融类国有企业围绕战略发展方向,做深“基金+招商”文章,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投资者。

加强生产性服务业支撑引导作用。以产业转型升级需求为导向,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补齐生产性服务业基础建设短板,支持台州建设工业4.0标杆城市。大力推进现代金融、工业设计、科技信息、商贸物流、综合保税区、园区管理、检验检测认证、人力资源服务和品牌建设等。

推动生活性服务业高质量转型。立足山海资源优势,打造以“文旅+体育+展会”为重点的文旅产业,推动文旅、体育、展会等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发展健康体检、健康文化、健康旅游、体育健身等多样化健康服务,推动从以“治疗保障”为中心转向以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为中心转变。推进养老服务内容逐步从补缺型供养服务转变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打造医养结合新模式。着力发展高端学前教育和成人继续教育,引入高端教育资源,丰富拓展教育模式,打造连锁教育品牌。

专栏6: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文化旅游:重点推进台州湾新区航空主题公园、台州方特动漫主题公园、台州湾文旅综合体项目、大陈岛海上大花园项目、飞龙山庄、体育文化城。

健康养老:重点推进黄岩区公共卫生能力提升工程、仙居县国际智能化康乐养老项目、九子山康养小镇等项目。

现代商贸:重点推进“台州云谷”项目、台州国际博览中心等项目、欢乐水岸项目、环云湖景观及总部经济工程、台州农副产品集配中心项目二期。

现代物流:重点推进黄岩现代物流园区、京东温岭智能供应链基地项目、钢铁贸易智慧园项目、临海市金台铁路头门新区站货站(物流仓储中心)、头门港仓储物流园等项目。

(三)推动科技引领发展,加快实施科技创新战略

加大科研创新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鼓励国有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大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对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实现重点工业类国有企业研发经费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3.2%以上。不断提高数字技术与制造业等传统产业的融合程度,引领产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进传统制造智能化,使数字技术成为推动台州制造升级的重要途径。聚焦短板加强攻关,主动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创新工程、重大创新项目。加大科创投资力度,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支持一批具有产业应用前景的科创项目孵化落地。加快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

建立创新政策体系,完善创新引导推进机制。打造科技资源共享平台、新型研发创新平台、工业互联网平台等高水平创新平台。积极推进创新园区建设,支持国有企业线上线下融合创新。落实市属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视同利润的考核措施。适时建立国资创新专项资金,采取奖励、贷款贴息等方式,对企业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取得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给予专项奖励。策划实施一批重大创新示范工程,提高国企自主创新能力。构建科学有效的容错纠错机制,界定容错机制适用范围,为加大国资创新力度做好制度保障。

二、深化国企市场化改革,有效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大力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制度,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公司在授权经营、结构调整、资本运营、激发出资企业活力和服务实体经济等方面作用。

(一)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营造“国民共进”制度环境

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特色,推动形成优势互补。探索“国混民”,重点在子公司层面发起混改,引入高质量战略投资者,同时坚持科学稳慎,“一企一策”制定混改方案,确保事关台州全局的关键领域保持国资控股;探索“民混国”,积极推动国资入股民企,以国资激活民资,用股权合作的方式参与有成长性的企业发展,既带动民营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又提升国有资本造血能力,实现台州民营经济发达、国有经济精彩、市场经济活跃。

国计民生国资主导,重点领域分类混改。不断以改革挖潜能、增活力,全市国资国企要坚持产业化、专业化、市场化导向,深化内部改革,激发内生动力。按照国企分类改革的要求,分类推进,对承担政策性职能和平台功能的企业保持国有独资,涉及民生保障等领域的企业保持国有资本控股地位,主业处于竞争性行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做到应改尽改、能混尽混。市场竞争类上市国企优先推进,在服务国家和本市战略中发挥关键支撑作用的企业优先推进,战略转型迫切的企业优先考虑推进。

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多渠道引入各类资本要素。根据不同企业功能定位,鼓励企业通过产权、股权、证券市场,积极引入高匹配度、高认同感、高协同性的战略投资者,调整优化企业股权结构。推动国有企业与中央企业、省属企业、市县企业、民营资本、外资等各类资本进行股权融合、战略合作、资源整合,加快市属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步伐,形成本市国有企业以产权为纽带,联通各方资本,实现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市属企业积极探索跨地区、跨所有制的联合重组,主动融入全省、全市重大战略规划。

推进企业实体化市场化转型,夯实主业地位。推动国有企业逐步向实体企业转型,做强做优主业,有序退出没有潜力的产业和项目。联合优强资本,积极参与各类基础设施和产业投资,拓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创新投资模式,提升价值链。充分利用现有企业资信等级,借助债券市场、银行间市场以及北金所等各类工具募集资金,运用新设、并购合资等方式开展资本投资,吸纳优质国有资源和社会资本,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增强核心业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有效产业支撑,创造稳定的营业收入和现金流。

(二)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

完善企业制度体系。加快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充分发挥公司章程在企业治理中的基础作用,依照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严格规范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监事会、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的权责,强化权利责任对等,保障有效履职,完善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我国国情的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进一步提升国有企业运行效率。

完善企业责权体系。着力优化企业董事会组成结构,健全工作机构。组建专职外部董事和兼职外部董事队伍,建立外部董事人才库,提高董事会成员整体素质,建立外部董事任期制、年度工作报告制度和奖惩制度。按照监管要求和企业实际,设立分工明确、权责分明、有效运作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充分发挥专委会决策咨询作用。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全面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

完善企业综合监督体系。完善“外派内设”的监事会工作体制,发挥监事会监督制衡作用。健全监事会监督评价报告和成果运用机制,重点加强对资本运作、基金监管、境外投资等方面的监督。探索建立由巡察、纪检监察、审计、国有资产监管等部门参加的国有企业监督工作机制,加强监事会与各种监督资源监督协同和监督成果的共享运用。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职工监事制度。

(三)坚持价值效益导向,立足正向激励主基调

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按照市场化原则,构建以岗位价值评估为依据,合理确定市场化选聘高管人员薪酬水平。对经理层成员实行与选任方式相匹配、与企业功能性质相适应、与经营业绩相挂钩的差异化薪酬分配制度。完善与劳动力市场基本适应、与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挂钩的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改变与经济效益“单一挂钩”的联动机制。优化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探索实行更具灵活性和市场竞争力的工资管理方式,对纳入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科技型企业,实行工资总额单独挂钩联动。

强化长效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多层次、广覆盖、各类型的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对具备条件的国有企业,稳妥推进员工持股试点,优先支持对企业经营业绩和持续发展有直接或较大影响的经营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业务骨干等员工持股。依据行业特点合理设置业绩考核指标和条件,非股权类的中长期激励所需支出纳入本企业工资总额管理,经批准可不列入工资总额基数。对于市场化的建设性项目可适度探索项目跟投机制,以实现利益捆绑。探索超额利润分红制度,提高骨干人才薪酬与业绩的匹配度。

三、发挥“两类”公司作用,大力提升国有资本效能

强化出资人战略引导,以企业发展战略为出资人履职履责的重要依据和出发点,强化存量资源重组整合、强化增量资源并购重组、强化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提升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平台功能。

(一)强化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功能,巩固支撑牵引作用

健全管理架构,发挥平台功能作用。推动国有投资、运营公司深化改革,确保国资监管机构、国有投资、运营公司、监管企业的功能鲜明、分工明确、协调发展,国有资本管理架构运转有效。巩固国有投资、运营公司在国有出资机构和实体企业之间的承上启下地位,发挥国有资本公司的授权经营作用,促进国有资本合理流动。通过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发挥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对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作用,发挥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国有资本运作增值作用。

厘清职责关系,明确市场主体地位。继续加强国企集团总部建设,在资本运作和资金管理上进一步明确国有资本公司的龙头地位,所有国有平台公司实行实体化市场化转型,不再承担政府融资职能,由企业负责项目决策、融资、建设、管理及运营责任,按照市场化的标准进行管理。公益性项目由政府承担责任,对于一些收入水平不高、投资周期长的“准公益性项目”,应根据项目的特点明确由企业完全负责或是由政府完全负责,并加强对市属国有企业的政策支持。

(二)整合存量吸引增量,不断推动产业能级提升

整合重组存量产业资源。以市场化、实体化为方向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充分发挥集团企业的资产集聚效应,显著提升投融资建设能力。实施横向联合、纵向整合以及专业化重组,推动资源向优势企业、主业企业集中,实现国有资本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优化配置。通过资产、债务重组,进一步优化功能与资源资产配置。加强国有资本公司运作管理,增强股权投资运作、产业基金、并购重组等业务能力,提升国有资本运营质量和效率,提高资产流动性。

加大引进增量项目资源。推动传统产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推动战新产业在台州城市管理、城市建设、城市运维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提升重大项目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能力和企业核心竞争力。延伸打通产业链上下游,实现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协同发展,发挥台州国资在产业核心环节的布局优势,建立更加稳固、高度融合的生态合作模式,构建产业生态共享大平台,推进与产业的生态合作。

(三)创新资本运营方式,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

发挥产业基金引领作用,撬动需求优化布局。市国有资本运营集团、市金投集团设立若干产业基金,发挥产业基金在产业扶持、优化升级、并购重组、股权投资运作及投资引导、杠杆效应等方面的作用,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优化国有资本布局,实现共赢。进一步完善国资“投资+运营+金控”三大功能为一体的国有资本投资运营体系,做大产业发展引导母基金,吸引大批有资质、有实力的创投机构和子基金落户,从而达到“产业+资本+数字化”融合发展的目的,引导产业转型与布局优化。

积极利用资本市场,加大直接融资力度。推动市属国有企业通过资本运作整合国有资产,通过IPO、定增、发行企业债、引进社会资本参股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调整优化股权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和融资成本,提高信用评级和融资能力。统筹用好上市公司平台,鼓励通过股权合作、资产置换等方式,按照市场化原则将同质化业务板块注入上市公司。加快企业集团整体上市或核心业务资产上市、有条件的业务板块拆分上市。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市值管理,鼓励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各类工具募集资金,增强资本实力,做强主业。

四、强化资金人才保障,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风险管控力度,降低控制风险的边际成本,在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和资金管理的同时,拓展更广阔的外部投融资渠道,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资金和人事两手抓,实现国资国企可持续发展。

(一)创新投融资渠道方式,助力国企高质量发展

合理设置投融资规模,完善投融资机制。加强对政府性项目和资金分配的统筹安排,科学把握全市融资资金头寸,在有效防范债务风险前提下,推动有效投资稳定增长。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加强规划、融资、建设与监督的统筹,进行科学的成本收益分析,提升国有企业持续投资能力。探索建立国有资本重大投资项目决策机制,加强对市属企业承担建设的重点项目的研究决策,合理布置建设任务,提升对全市重大战略的支撑能力。

整合梳理现有资产负债,多手段降低负债水平。整合部门存量资产,配合做好事改企工作,加大非转经资产注入力度,壮大企业资产规模。对其他市直部门脱钩的经营性国有资产,根据不同情况进行重组整合,提升国有企业的统筹经营能力。系统梳理、盘点现有债务,加大优质资产注入力度,优化债务结构,对难以处置的经营资产加强运作,采用增资或增加注册资本金的方式注入企业以降低资产负债率,开发其市场价值,为企业的融资和信用评级夯实基础。

(二)加强风险管控力度,控制防范各类重大风险

推动资金集中管理,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充分发挥好整合后AA及以上资信等级企业作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国有资本总体收益率。加强融资和负债的规划与统筹,保障企业资金的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做好风险评估、风控方案制定、风险监控及预警处置的内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监事会对企业投资活动的监督机制,必要时委托第三方咨询机构对投资风险管理体系进行评价,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构建风险防控线,加大风险防控治理力度。建立规范国有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强化集团管控能力建设,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机制。建立投资全过程风险管控体系,严格落实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管理要求。加强资金信用管理,审慎规范开展金融业务,加强企业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建立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机制,综合运用评价体系指标国有企业债务进行分类管理,防范杠杆率等指标偏高的企业进一步过快提高杠杆和资金信用配置。

(三)优化选人用人方式,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加快推进职业经理人制度改革,激发经营班子活力。按照“市场化选聘、契约化管理、差异化薪酬、市场化退出”原则,加快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经理层比例,扩大市场化选聘范围,综合运用多种推荐或选聘方式,扩大选人用人视野。推行企业经理层成员契约化管理,明确责任、权利和义务,推进目标管理和针对性考核,打通身份转化通道,健全退出机制,真正实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

实施市场化用工制度,不断提高人力资源专业化水平。加快构建规划科学、标准先进、配置高效、管控有力的劳动组织管理体系。加强科学管理,根据公司的目标和任务,持续优化岗位配置,理顺业务流程,做到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加快建立和实施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关键、以岗位管理为基础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大力推行员工公开招聘、管理人员竞争上岗、不胜任退出等制度。建立有效传递市场压力的分配机制,推进建立全员岗位业绩评价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实现劳动生产率大幅提升。

做好国资系统人才顶层设计,制定人才专项计划。发挥好市管企业培养、吸引、使用干部人才的主体作用,建立目标责任制,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的工作责任,压实主体责任。科学制定干部人才队伍发展规划,分类制定目标,从工作制度机制、人才市场化与国际化、人才引领发展作用、事业发展平台空间、工作待遇和服务保障水平等维度制定工作举措,针对“高精尖缺”人才缺口,制定人才专项行动计划。落实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加强人才服务和人文关怀,增强各类人才的自豪感、荣誉感和使命感。

提高干部人才培养实效,打通人才进阶通道。搭建干部人才培养平台,分层实施国资国企人才储备计划、成长计划、领军计划和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评审资助计划,形成干部人才阶梯式培养体系。拓展干部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人才培养交流从企业集团的小循环到国资系统的大循环,进一步加大优秀干部交流培养力度,深入推进“跨单位、跨系统、跨条线”的干部挂职交流制度。

五、完善国资系统监管,全面提升国资监管能级

以战略引领统筹推动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国资监管等各项工作,切实提高出资人战略管控能力,放活、管好并重,加快实现国资监管职能从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

(一)完善国资监管模式,构建监管全覆盖工作体系

以企业功能分类为根本依据,完善“一类一策”监管方式。依据各产业板块宏观市场格局,审视市场环境,评估竞争能力,重梳产业布局,重塑功能定位,明确资本进退策略,划分监管序列类别,研究差异化监管方式。同时,结合股权结构、组织形态、经营班子管理等情况,优化监管政策,细化和差异化监管方式。

健全“直接监管 + 委托监管 + 指导监管”三者改革发展协同机制,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

直接监管。针对直接监管的市属国有企业,执行统一的五年规划、投资规划。根据国资战略布局和发展目标,按全资、控股、参股不同类型,分别授予国有资本管理的相应权限,分类定责、分类改革、分类考核、分类发展。

委托监管。研究完善委托监管单位权责清单。委托监管企业实施“国资统一授权、监管统一规则、经营统一评价、增量改革通盘考虑”。开展分类协调,畅通监管部门与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联动,形成协同效应和共享机制。

指导监管。针对指导监管的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完善精细化服务监管工作清单,强化联动监管机制,遵循市委市政府对国资国企的职责定位,落实相关改革发展的原则和工作要求,形成国资监管一盘棋。

(二)强化战略引领考核导向,健全完善业绩考核机制

加强经营业绩考核,以正面激励促进绩效。将产业布局调整、产业协同发展、服务重大战略、创新发展、重大资本运作等内容纳入企业年度经营业绩考核。对符合战略规划和布局结构战略性调整方向的,在基金跟投、考核评价、业绩估值等方面予以正面激励;对培育期较长的未来性先导性产业给予3-10年的经营亏损考核豁免;对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企业,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的,适度调整经济效益指标;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研发投入,提高视同利润比例。

加大分类考核力度,调动企业积极性和主动性。以业绩考核为指挥棒,同时探索试行以效率为导向的国资经营考核改革。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竞争类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提高经济效益、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为重点;功能类以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为重点;公益类以更好地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重点。同时考虑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需要,对初创期、成长期、稳定期的企业,选取适合该发展阶段的相应评价指标。

(三)健全国资监督机制,多部门多主体形成监管闭环

加强企业内部监督、出资人监督与纪检监察、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等统筹衔接,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提高监督效能,形成多位一体的国资监督体系。

健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建立健全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内控建设管理、信息化管理“五位一体”管控体系,全力打造现代化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筑牢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第一道防线。

健全外部监督体制机制。建立协同合作、业务联动、资源共享工作机制,在监督计划制定、监督任务执行、问题整改落实等全过程实现优势互补,形成监督合力。强化国资合规审计,建立健全监督意见反馈整改机制,形成监督工作闭环。

健全社会监督长效机制。健全国有企业信息公开制度,依法依规、及时准确公开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经营财务情况、重大改制重组、重大项目招标、经营业绩考核、履行社会责任等信息,建设阳光国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监督作用,保障社会公众对企业国有资产运营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建设智慧国资监管体系。加快推进“智慧国资”建设,以信息化建设促进国资监管职能转变,促进信息化和监管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国资监管数据与企业内部业务数据互联互通。全面完成国资国企在线监管系统建设,实现监管信息系统全覆盖。

六、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夯实改革发展政治基础

按照“两个一以贯之”要求,坚持党对国有企业全面领导的政治原则,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充分彰显党的政治和思想建设优势,培育造就一支高素质专业化企业领导人员队伍,积极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

(一)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确保党的集中统一领导

提高政治站位。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自觉担负起政治建设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把学懂弄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强化责任担当,狠抓工作落实。

加强政治学习。坚持和完善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形成崇尚学习、崇尚创新、崇尚团结的政治学习氛围。持续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热潮,推动各级干部在学思践悟中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落实国有企业党管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让垦荒精神绽放时代的光芒,为建设新时代美丽台州、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提供精神力量。

(二)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增强国有企业领导班子建设

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坚持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构建党与企业治理体制高度契合、与企业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企业党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作用,明确党组织在决策、执行、监督各环节的权责和工作方式,健全党组织工作规则、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事项决策内容清单,厘清党组织与董事会、经理层权责边界。

深化培育优秀企业家队伍。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企业家、高层次人才、核心骨干和技能型人才队伍建设。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培养造就及选拔任用优秀企业家。针对董事会选聘经理层成员,党组织要在确定标准、规范程序、参与考察、推荐人选等方面把好关。探索和拓展市管国有企业现职领导转任监事会主席和外部董事等其他职务的途径和方式。要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弘扬“唯实惟先、善作善成”的团队文化。

(三)夯实党的基层建设,筑牢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推进党建与生产经营融合。把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服务改革发展、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和谐稳定的坚强战斗堡垒。推进基层党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手段创新,加强阵地建设、强化阵地意识,以高质量党建工作推动企业各项生产经营任务落实,以企业改革发展成果检验党组织工作成效,增强基层党组织生机活力。在国有企业重点集中区域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因地制宜探索国企与社区党建、群建共建新路径,以联建促进企业发展,以共建推动社会治理。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积极推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履行好主体责任,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国资国企党员干部队伍。深入推进清廉国企建设,推动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规则、清廉纪律、清廉文化融入国企发展的各方面全过程。以清廉国企建设为引领,加强廉政教育,加强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打造清廉台州建设的国企样板。

第四章 全面保障规划实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机制

台州市国资国企“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立足全局、把握机遇,科学编制规划,全面负责对规划的实施落地、中期调整、效果考核等重大事项的审核把关。围绕规划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细化分解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监督规划执行、动态跟踪实施情况。针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系统思考谋划、统筹协调行动计划、科学制定新举措。结合规划目标,做好规划实施效果考核,找差距、补短板。健全台州市国资委同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增强全市国资国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二、健全规划实施体系

细化规划实施行动方案,充分发挥规划的导向、激励和约束作用,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抓好工作落实。市属国有企业要依据本规划,结合实际制定本企业独具特色的深化改革发展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提升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扎实推进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要结合实际,推动区属国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三、营造改革创新氛围

坚持鼓励探索、实践创新的舆论导向,营造鼓励改革创新的氛围。深入挖掘改革亮点,总结提炼创新成果,树立国企先进典型,讲好国企故事,积极宣传和推广改革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破除不利于改革创新的陈旧思想观念,健全激励创新机制,鼓励国有企业着眼长远、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引导企业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加强关于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针政策宣传引导,凝聚社会各界理解和支持改革发展共识,营造有利于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构建容错纠错机制

对于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探索创新中出现的失误或失败,应当以改革发展的视角来看待,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清晰界定容错的边界和底线,建立容错清单。在明确容错范围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容错纠错的操作流程和具体程序。此外,在健全容错机制的基础上,完善相关制度,切实把容错与纠错有机统一起来。既敢于容错又积极纠错,引导企业家既勇于担当、大胆创新,又及时改正错误、少走弯路,将失误的损失最小化。

附件:1.各市属监管企业“十四五”发展要点

2.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十四五”发展要点

3.全市国有企业“十四五”项目统计表

附件1

各市属监管企业“十四五”发展要点

国运: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市场化、合规化、实体化转型为方向,坚持和完善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培育打造资本运作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产业孵化能力、业务协同能力和风险管控能力等“5大核心能力”,夯实“泛金融、能源和服务”3大支撑业务,发展“商贸、养老和环保”3大培育业务,探索开发“新材料、医药化工、新能源汽车和海洋产业”等N个种子业务,做大总量、投好增量、管好质量,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打造专业化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共同发展,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国企力量。

城投:十四五期间,目标打造“千亿”城投。坚持“一体、两翼、三化、四型、五重点”的总体战略,以城市开发运营与现代服务为主体,以智慧科技和产融投资为拓展之翼,按照“市场化、实体化、现代化”的转型方向,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服务型、平台型、生态型”企业,以“清晰布局做大规模、轻重并举提升盈利、优化集团组织管理、完善人力资源体系、提高资本运作能力”为发展重点,致力于成为国内领先的城市投资建设开发商与综合运营服务商。

交投:明确台州市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主力军、国有交通资产运营主平台、交通产业创新发展主载体三大功能定位,以交通基建项目为核心和基础,构建综合交通建设、综合交通运营、综合交通资源开发三大核心产业、工程建设咨询、商贸物流、智慧交通、装配式建筑、房地产开发五大配套产业、资本运作平台提供支撑的“3+5+1”业务布局,坚定“十四五”“8621”奋斗目标,努力将集团发展成为浙江省一流、全国知名的综合交通产业集团,打造基业长青的百年企业。

社发:以“创新型社会事业生态组织者”愿景目标为引领,以“转型、创新、惠民”发展理念为牵引,聚焦工程建设及关联服务、教育和科技、文旅体、健康和农业四大产业,聚力主城区,聚足大项目,聚合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通过市场化转型、平台化运营、品牌化发展,提升台州市社会事业整体发展质量,补齐台州市社会事业供给短板,提高民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公交:围绕“高品质公共出行综合服务主供商、全链式公交场景资源开发引领者、公益性事业市场化转型标杆企业”的发展目标定位,以“夯实一个基础,突出两项职能,发展四大板块”为战略举措,即坚持公交公益属性,夯实公交服务民生的主业基础;专注做好公共交通公益服务、实施精益管理、着力成本管控,同时依托公交独特资源优势,大力拓展延伸公交产业链,切实增强盈利能力,突出“成本中心”和“利润中心”两项职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个性化出行服务、场站综合开发、智慧交通建设和商贸文旅运营四大业务板块,实现民生公益服务和产业拓展创收“两轮驱动”,全力打造省内领先的现代公共交通综合服务企业。

水务:围绕打造台州市水务环保资源综合开发运营商为目标,推动台州市水务环保资源优化重组,完善水务产业链,坚持数字赋能,推进智慧水务建设,实现全市水务资源一盘棋运作,主要思路:一是立足供水主业,完善水务全产业链运作能力,布局涉水综合开发等相关多元化业务领域,以水环境治理为支点探索固废处置、土壤修复等环保业务领域;二是打造投融资平台,实施人才强企策略,为企业发展提供要素支撑;三是房地产板块稳健经营,推进项目开发,加速项目去化,加快资金回笼,做好项目储备。

金投:在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实施与浙江“重要窗口”建设的大背景下,根据台州市委“三立三进三突围”的总体部署,集团“十四五”时期重点围绕“一个定位、两项改革、三种能力、四大核心板块”,通过做优政府产业基金,做大金融股权投资规模,做强金融服务盈利能力,持续丰富“2+X”(两大战略支柱+金融服务业务)业务模式,努力把集团打造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一流的综合性金融投资公司。

循环:“十四五”期间,循环公司将按照“市场化运作、专业化发展、多元化经营”思路,以服务于台州湾新区开发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为中心,以提升经营开发能力和内部管控能力为主线,构筑人才优势、创新优势、文化优势,培育壮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运营管理、建材生产供应等三大主营业务,推动港口物流、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特色产业投资业务发展,构建“3+3”业务发展格局,不断壮大公司资产规模,强化国有资产经营管理能力,成为台州湾新区建设运营“主力军”和区域特色产业投资“主阵地”。

开投:立足台州湾新区,抓住新区项目大招引、产能大释放的历史机遇期,围绕重大项目建设、优化产业布局、深化国企改革等三大内容,推动实施“331+N”计划,即做强做大三大主营业务板块:房地产(工业地产)、市政园林、城市服务运营,利用三年时间,集团资产规模翻一番,利用自持工业地产优势,积极开展招大引强,在高新技术、新基建项目中实施“N”个股权投资。

附件2

各县(市、区)国资监管机构“十四五”

发展要点

椒江区:强化区属国有资本调配,壮大国有资本整体实力。着力打造治理结构先进、管理规范,财务稳健,富有竞争力,对社会贡献较大的高质量国有企业。围绕增强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推出一批重大改革开放举措,深化改革与创新,打造市场化、综合化、创新化营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围绕“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增强国有企业经营实力;从城市建设、城市服务、工业发展、技术创新、商贸繁荣、金融配套等领域,着力提升城市能级,助力城市发展建设,形成较为鲜明的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黄岩区:转变黄岩国资监管职能,重点管好国有资本布局、资本运作、资本回报、资本安全。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完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提高企业经营效益。探索黄岩国企与民营企业合作,推动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导社会资本参与黄岩城市开发建设和交通、旅游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黄岩国企信用等级,增强从直接资本市场融资能力。融入黄岩永宁江科创带,发挥国企在黄岩社会经济建设中引领作用。

路桥区:围绕湾区开发、三区融合等市区发展目标规划,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以提升国资监管效率、提升国资运营效率、提升国资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国资产业影响力为主要目标,进一步优化国资国企布局;以提高国企发展的效益和质量为中心,突出党建引领、深耕市场化转型,不断增强路桥国企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与风险驾驭能力,全面助力路桥高质量发展。

临海市:致力构建临海市国有资本统筹配置大格局,形成功能明确、主业突出、分布合理、运转高效的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以“坚持党的领导、加快改革转型、理顺管理机制、加强监督制衡”为发展目标,重点推进 “党的建设、公司治理、实体转型、融资管理、内控监督、信息化建设”等六项工作,打造一批既有基础设施建设、民生保障功能,又具备自身运营能力,在全台州颇具影响力的国有企业,为高质量建设活力品质幸福临海发挥国有资本优势功能。

温岭市:聚焦“再创经济新优势、构建区域新格局、提升城市新品质、重塑环境新面貌、焕发基层新活力、共建美好新生活”六个新的任务,盘活经营性国有资产,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科学决策机制;树立经营城市理念,提升城市运营水平;进一步推进产城融合,赋能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新温岭贡献国资力量。

玉环市:紧密围绕新时代美丽玉环建设,牢牢把握大湾区建设的战略机遇。以市场化转型发展、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主线,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建设,推动国有资本向重点发展区块和重点产业集聚,向强化基础设施、产业引导和保障改善民生发力,助力玉环打造成为浙东南地区重要发展极和浙江“重要窗口”的美丽示范点。

天台县:致力于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现代化和合之城,以放活管好为导向,进一步推进“放管服”,赋予企业更多自主权,在培育动能中提升国资显示度、在厚植优势中提升国资美誉度、在彰显特色中提升国资辨识度,聚焦六大百亿产业集群,构建大交通形成内联外畅的交通网络体系,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活力,推动文旅融合大发展,保障民生稳发展,为打造“重要窗口”的魅力县域贡献国资力量。

仙居县:紧紧围绕绿色发展主线,着力拓宽绿色转化、创新转型、内外循环、深化改革四大通道,以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突破口,以推动高铁新城建设为重点的“城村双改”为突破口,以推动度假区建设为重点的高水平“美丽仙居”建设为突破口,以高山移民为重点的高水平全面小康行动为突破口,打造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标杆地、国家全域旅游发展示范地、长三角大健康智造创新地,为加快建成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三门县: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为突破口,以加强国企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全力提升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水平。紧扣“勇立潮头、裂变发展,奋力开创海洋经济新时代”的战略目标,加快国有企业转型升级,使国有资本布局符合国家战略和三门发展需要的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及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产业、小微园区及工业园区,为全县经济社会重大发展战略实施和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附件3

全市国有企业“十四五”项目投资列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数量

总投资(亿元)

2021-2025年计划投资(亿元)

1

制造业领域

5个

44.9

36.0

2

服务业领域

34个

751.9

451.3

3

交通运输业领域

45个

2410.3

948.3

4

水利(农业)设施

18个

268.8

86.2

5

生态环保(能源)

6个

53.4

44.4

6

城市建设领域

37个

549.9

462.0

7

社会事业领域

16个

92.8

72.4

合计

161个

4490.1

2085.1

附件:关于印发《台州市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pdf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