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68063/2017-87272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发布机构: | 市发展改革委 | 成文日期: | 2017-03-18 |
信息来源: 市发展改革委 | 发布时间: 2021-12-02 18: 34 | 浏览次数: |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直属各单位:
《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7年3月18日
(此件公开发布)
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
台州市地处浙江中部沿海,地貌类型多样,地质条件复杂。受台风、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质环境脆弱。为最大限度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着力改善地质环境质量,稳步推进地质环境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全面提升台州市地质环境保护水平。根据《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地质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和《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办公室关于印发〈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等相关法规和文件要求,结合台州市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目标要求,编制《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是台州市“十三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和依据,适用于全市范围。
《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至2020年。
一、规划基础与面临形势
(一)规划背景。
1.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
台州地处浙江省中部沿海,南邻温州市,西与金华和丽水市毗邻,北与绍兴、宁波两市接壤,介于东经120。17,〜121。56,,北纬28。01'~29。20'之间,全市陆域总面积9411平方千米,领海和内水面积约6910平方千米,辖椒江、黄岩、路桥3个市辖区与临海、温岭2个市以及玉环、天台、仙居、三门4个县。截至2015年底,台州全市户籍总人口597.49万人,人口密度635A/平方千米。
全市中低山与丘陵占全市陆域面积的75.6%,平原区面积约占21.4%,内陆水域面积约占3.0%。有岛屿687个,海岸线长1660公里。台州市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以1951-2015年洪家气象观测站资料统计,年平均降水量1555.4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376.6毫米(1952年),最小年908.3毫米(1979年),年平均降水日数163.4天。一般每年5、6月为梅雨季节,7、8月为干旱期,8、9月份为台风暴雨季节。
台州市在“十二五”期间以“山海秀丽,富裕和谐”为目标,经济发展迅速,2015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3558.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5%。2016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为59570元,比上年增长6.2%。“十三五”期间,台州市将紧紧围绕“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高水平建成小康社会。
2.地质环境特征。
台州市构造单元属于华南加里东褶皱系、浙东南褶皱带的温州~临海凹陷内。丘陵山区地层主要为中生代陆相火山~沉积岩系为主,燕山期侵入岩体发育,地质构造以北东向温州~镇海大断裂和北东向泰顺~黄岩大断裂为主,其次为东西断裂和北西向
断裂,规模相对较小,由此形成了丘陵山区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地貌景观。台州旅游地质资源非常丰富,温岭长屿碉天(属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包括大堪头火山、上盘镇翼龙化石产地)、仙居神仙居省级地质公园等即是典型代表。同时,由于台州市丘陵山区面积大,人口密集,又常受台汛期和梅雨季降雨影响,丘陵山区地质灾害较为发育,是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威胁。
台州市沿海平原区因历史上多次海进、海退的影响,形成了一套由山前至滨海50-210米厚的第四纪沉积层,由地表往下广泛分布有厚层海相沉积软土层,是影响台州平原区城市重大工程建设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也是平原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地质环境载体。但同时,平原区也广泛分布多层地下水含水系统,是历史上解决台州地区生活饮用水、工业用水和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来源,也是可作为城市应急后备的优质水源。
台州海岸带长度在全省居首,港口、滩涂、海岛资源丰富。但随着滩涂围垦大力推进和港口资源开发,海岸带地质环境必将受到影响;港口建设的加快,对地质环境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海岛旅游,热不断升温,也急需对海岛地质遗迹资源开展科学考察与调查评价。
3.地质灾害现状。
——突发性地质灾害
台州市地质灾害发育种类较多、数量大。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三种类型。
全市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304处,其中滑坡140处,崩塌115处,泥石流47处、地面塌陷2处。按行政区域分,市本级(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90处,临海13处,温岭27处,玉环17处,天台28处,仙居94处,三门35处。在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中,直接威胁30人以上的重要隐患点52处。
全市突发性地质灾害规模以小型为主,共279处,中型24处,大型1处。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以一般级、较大级为主,重大级较少,未发现有特大级地质灾害隐患点。全市地质灾害点共对8396人、22303万元财产造成直接威胁。
市本级分布小型地质灾害隐患点82处,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8处,对1762人和7672万元财产构成直接威胁。
全市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具有点多、面广、且相对集中、危害程度较大等特点。各类地质灾害的形成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等地质条件关系密切,并大多受到修路、切坡建房、采矿、低丘缓坡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因素的影响,降雨则是最直接的引发原因。
——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区主要位于温(岭)黄(岩)平原,存在四大沉降中心,分别为路桥区金清镇以东、温岭市横峰街道、温岭市松门镇淋川和路桥区路南街道,最大累计沉降量分别>1000毫米、>900毫米、>800毫米和>700毫米,路桥区金清镇以东累计沉降量最大,达1023毫米;地面沉降区主要呈现两个条带区域分布:一是东部沿海椒江口至温岭东片农场一线,年沉降速率一般在5〜10毫米;二是路桥城区至温岭泽国一线,年沉降速率一般在5〜10毫米。两个条带之间的局部地区,即路桥区新桥镇及温岭市滨海镇等地出现小幅回弹,回弹量一般在0〜5毫米。
市本级累计沉降量大于50毫米的沉降面积1140.66平方千米,地面沉降速率整体呈现由西向东逐渐增大的特征,年最大沉降速率位于椒江区东十一塘海堤三山北涂闸附近,达53毫米。
地面沉降对温黄平原局部区域造成了高程损失、土地及农田损毁、防洪排涝能力降低等,制约了当地经济社会的正常发展。
(二)“十二五”取得的主要成效。
十二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台州市在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地质遗迹和地热能资源调查与开发利用,城市地质、土地质量调查评价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地质灾害防治连续12年“零伤亡”。台州市地处浙江台风最前沿,每年都要经受多次台风考验,2004年至今,累计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700余起,因防范到位,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形成了一整套科学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组织管理体系。市、县(市、区)两级成立了以分管领导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了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队伍;《浙江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规章得到了切实履行;组织编制并认真实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全面落实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等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不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与制度化的轨道。
——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精度进一步提高。在“十一五”开展的易发区内乡镇(街道)1:10000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编图,天台县和仙居县小流域泥石流地质灾害专项调查与评价,中小学校舍场址地质灾害隐患调查,每年汛期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等工作基础上,“十二五”开展了1:50000三门县、黄岩区、天台县等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1:100000温黄平原地面沉降调查、测量与监测等,进一步查明了全市地质灾害的发育规律、发生机理及影响因素,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地质灾害风险总体趋于降低。“十二五”期间,全市财政共投入资金近10986.8万元,其中治理排险投入资金近8000万元,据统计,自2004年至今,共对463处隐患点采取避险搬迁和治理排险,2万多人脱离了地质灾害威胁,安全转移受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群众7.6万人次,成功避让20起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避免了270人次伤亡;不断加强温黄平原地面沉降防治工作,每年组织开展温黄平原地面沉降监测,初步建立温岭市地面沉降分层标,为有效做好地面沉降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
——地质灾害应急能力明显提升。通过每年度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培训以及应急演练工作,增强了广大基层干部和群众的防灾避灾意识,提高了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新情况和新要求,2012年修编并出台市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建立地质灾害防治“微信”群,动态信息及时上报,防灾指令即时下达,应急抢险即时落实,救灾措施即时反馈,进一步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稳步推进。“十二五”期间,台州市进一步实施了最严格的地下水禁限采措施,取得了显著成效。与“十一五”末期相比,温黄平原深层地下水开采井减少了78眼,年开采量减少了1441.7万立方米,其中台州市主城区开采井减少了44眼,年开采量减少了1013.26万立方米。温黄平原大部分监测井孔隙承压水水位呈急速上升态势。至2015年,全市水质监测点共11个,作为供水水源开发利用的地下水水质大多保持天然状态,各项指标含量无明显变化,地下水(淡水)环境质量保持基本稳定。
——地质环境调查程度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完成了台州市东部沿海地区1:5万环境地质调查7个标准图幅,共计1650平方千米。结合台州城市规划发展需求,完成了台州城市地质调查工作,建立了三维地质结构,查明了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开展城市规划区、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等重点地区地质环境专题评价与区划,建立了台州城市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围绕基本农田实施了平原盆地区1:250000农业地质调查,并在路桥区峰江街道和新桥镇进行了1:1000。基本农田质量调查试点,大大提高了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程度和深度。
——地质遗迹资源保护进一步加强。台州地质遗迹资源丰富,现有重要地质遗迹资源26处。全市地质遗迹基本得到了有效保护,目前已建立的保护类型主要有地质公园、矿山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区和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点等。已建成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温岭长屿酮天国家矿山公园和仙居神仙居省级地质公园。“十二五”期间,先后启动并完成了黄岩区、三门县和椒江大陈岛地质遗迹调查评价项目,新批准仙居神仙居省级地质公园,并完成地质公园规划建设和揭碑开园。
——地热资源勘查取得新进展。“十二五”期间,在天台盆地白鹤镇、仙居县白塔一田市盆地开展了地热资源勘查,勘查区面积约260平方千米;在仙居县大战乡开展了地热井钻探并发现热水,目前地热1号孔已取得采矿权许可证;结合浙江省主要城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项目和台州城市地质调查项目,分别开展了台州市区和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为下一步开发利用浅层地温能资源奠定了良好基础。
——地质环境监测与信息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继续开展温黄平原地下水动态监测,全市共有各类监测点46个,其中新建自动化监测井17个,监测网控制面积1500平方千米,重点优化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继续开展温黄平原地面沉降监测,共计有GPS一级点7个,水准点96个,水准测量路线长度371.7千米,已初步建成以水准测量为主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全市地下水和地面沉降监测网控制面积不断扩大、内容不断完善、自动化程度和精度不断提高,为地质环境预警和保护提供了坚实基础。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仍极为艰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是一项动态管理的过程。全市目前需防治的突发性地质灾害隐患点共304处,其中有52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需要进行避让搬迁或工程治理。区域性地面沉降虽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地面沉降具有滞后性和累积性,其影响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同时,因城市化发展和围垦区建设引起的工程性沉降已经凸显,制约了区域经济的正常发展。
——地质灾害应对能力需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经费明显不足,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手段落后,基层技术人员匮乏,专业监测能力相对薄弱,地质灾害防治监管体制、地质灾害监测和信息系统有待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有待进一步普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成果运用还有待进一步落实。
——服务台州经济发展的基础地质环境调查有待进一步深入。以服务于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山海水城”为重点的海岸带及海洋地质调查与评价,海陆统筹地质环境综合调查需要进一步推进;大比例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精度需要进一步提升;保障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地质量、地质遗迹资源、地热和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仍需进一步深入。
——地质环境信息共享及新技术研究与应用需要持续推进。台州城市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需要进一步拓展功能,以期更好地服务与共享;地质环境监测自动化程度不高;地质环境监测、地质灾害预警、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等需要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
(四)面临的形势。
“十三五”时期,“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对全市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新常态下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压力持续增大。台州市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地质环境脆弱,全市处于台风、热带风暴危害区和暴雨多发区,极易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地质灾害。随着新型城市化的加快推进,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海洋经济建设、低丘缓坡开发、新农村建设等工程的推进,对地质环境的扰动进一步加剧,引发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范围将不断扩大,地质灾害风险和地质环境保护压力会持续增大。
——美丽浙江“台州样板”对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当前台州正积极推进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和生态制度建设,努力打好治水、治气、治土攻坚战,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美丽台州”建设升级为“美丽浙江’台州样板建设。必须进一步保障地质环境安全,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必须为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提供强有力的地质环境技术支撑服务。
——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促使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要求台州市进一步加大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程实施力度。要做到源头预防、不欠新账、还清老账,加快治理重要地质灾害隐患与地质环境问题,划定地面沉降控制区范围,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围绕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开展地质环境工作,积极建立地下水源地和矿泉水源地保护区,推进地下水污染防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要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要突出创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各环节,包括调查、评价、监测、预警、保护、预防、治理、信息公开、管理等都要创新。要更加积极发挥地质环境保护的促进和约束作用。通过全面设点、全市联网、自动预警,健全覆盖所有地质灾害类型与地质环境要素的监测网络体系,提高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监测立体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提高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建立地质环境大数据中心,持续推进台州城市地质环境服务平台数据扩容和功能升级,实现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监测和监管有效联动,提高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效能。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紧围绕台州市“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战略目标,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科学规划,依法推进,以最大限度减少受地质灾害威胁和提升地质环境保障水平为目标,通过实施“三大行动”和“五大工程”,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着力保护地质遗迹,持续改善地质环境质量,着力提升地质环境工作服务能力和地质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加快推进台州现代化新进程,为台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创造良好安全的生态地质环境。
(二)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保障安全。地质灾害防治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首要任务,地质环境保护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主要目标,规划坚持“以人为本,量力而行”,突出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并考虑指导性和前瞻性。
——坚持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统筹人力、物力和财力,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和顶层设计,对威胁人数多、稳定性较差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有较大影响的地质环境问题,优先安排实施,合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施策。加强调查评价,强化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坚持预防为主,地质灾害综合治理以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地质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相结合,标本兼治,综合施策。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中坚持“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明确各级政府在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中所起主导作用及其责任红线,各级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
——坚持依靠科技,强化创新。强化科技进步引领作用,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注入强大动力。在实践中总结适合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的新方法、新思路。实现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和实效。
(三)目标指标。
1.总体目标。
以最大限度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提高地质灾害防御能力,消除已查明的直接危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降低地质灾害风险;深入开展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建成覆盖全市、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和以地质公园、矿山公园、地质遗迹保护处(点)、矿泉水源地保护区等为地质环境质量底线的地质环境保护区体系;实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突破;地质环境信息化和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2.具体目标与指标。
——地质灾害防御能力全面提升。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完成4个县(市、区)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实施23
个高、中易发区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工程,完成5个县(市、区)地面沉降分区评估工作。全面建成7个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新建6处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完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搬迁点11个,工程治理点41个,减少受威胁群众5823人,新发生的地质灾害有效处置率100%。
——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更加深入。探索温岭中心城区或规划新区1:2.5万城市地质调查,完成台州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5500平方千米,9个县(市、区)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10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万调查评价;完成台州近岸海域1:10万3个标准图幅海洋地质调查。
——地质环境资源保护领域进一步拓宽。力争在地热资源调查、勘查和浅层地温能调查与开发利用上有新突破;新建3个省级地质(矿山)公园;地下水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基本农田土地质量明显改善;地质环境保护体系更加完善,地质环境资源利用水平明显提高。
——地质环境监测和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完成56个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站点建设和运行,进一步优化全市地下水环境与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实施259个点位土地质量监测;建立台州市地质环境数据中心,进一步拓展地质环境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地质环境保障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保护法规体系和行政监督管理体系进一步健全,管理、监督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投入运行机制。
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十三五”主要目标指标
类别 | 序号 | 指标 | 单位 | 2015年现状 | 2020年目标 | 属性 |
质害治地灾防 | 1 | 已知地质灾害隐患消除率 | % | / | 80 | 约束性 |
2 | 减少地质灾害隐患威胁人数 | 人 | / | 7000 | 约束性 | |
3 | 高标准地质灾害防治“十有县” | 个 | 3 | 7 | 约束性 | |
4 | 新发生地质灾害灾险情处置率 | % | 100 | 100 | 约束性 | |
5 |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 | 个 | 1 | 7 | 约束性 | |
6 | 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 县(市) | 3 | 7 | 约束性 | |
7 | 1:1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 乡(镇、街道) | / | 23 | 约束性 | |
8 | 地面沉降危险性分区评估 | 县(市、区) | / | 5 | 约束性 | |
质源障地资保 | 1 | 地热资源勘查 | 平方千米 | 260 | 1060 | 预期性 |
2 | 新增A级以上地热(温泉) | 个 | / | 1 | 预期性 | |
3 | 年地热(温泉)生产规模 | 万立方米 | / | 40 | 预期性 | |
4 | 浅层地温能调查 | 平方千米 | 86 | 1187 | 预期性 | |
5 | 地质(矿山)公园 | 个 | 4 | 7 | 预期性 | |
6 | 矿泉水保护地 | 处 | 1 | 2 | 预期性 | |
质境查地环调 | 1 | 1:2.5万城市地质调查 | 平方千米 | / | 125 | 预期性 |
2 | 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 平方千米 | / | 5500 | 预期性 | |
3 | 1:5万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 | 县(市) | / | 9 | 约束性 | |
4 | 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万调查评价 | 个 | / | 10 | 约束性 | |
5 | 1:10万海岸带地质调查 | 幅 | / | 3一 | 预期性 | |
1 | 新建地下水监测点 | 点 | / | 56 | 约束性 | |
2 | 地面沉降监控面积 | 平方千米 | 1500 | 2000 | 约束性 | |
3 | 土地质量监测点 | 点 | / | 259 | 约束性 | |
息与技新信化科创 | 1 | 新建台州市地质环境数据中心 | 处 | / | 1 | 预期性 |
2 | 城市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拓建 | 项 | / | 1 | 预期性 | |
3 | 台州城市地质环境承载力研究 | 项 | / | 1 | 预期性 |
三、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区划
(一)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分区。
1.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
根据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因素,充分利用i:i万地质灾害分布与易发区图、县(市)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及近几年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运用模糊数学方法中的综合评判法定量、综合评价台州全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并分别进行地质易发程度分区。
将本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和不易发区四个等级。其中,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7112.4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面积的75.6%;沿海平原地面沉降易发区总面积为821.9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面积的8.7%。
——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
地质灾害高易发区(H):主要分布于台州市仙居县西南、南部及天台县北部、南西部和黄岩区西部地区,包括仙居湫山一溪港一安岭、仙居步路一上张一朱溪、天台新天北公路、黄岩富山4片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为573.1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1%。
地质灾害中易发区(M):主要分布于仙居县南西、西北部、天台南部、黄岩西部、三门西南部丘陵等地区。包括仙居淡竹一白塔南、仙居北一天台南屏、临海汇溪一三门珠吞北一亭旁、仙居朱溪东一临海尤溪一黄岩上详、路桥桐屿一椒江葭让一前所等5片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为2474.3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26.3%。
地质灾害低易发区(L):主要位于仙居一临海谷地、天台盆地附近低山丘陵及三门南、东和温岭、玉环等沿海丘陵区。共划分为7片,总面积为4065.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43.2%。
——沿海平原地面沉降易发区
地面沉降高易发区(I):分布于路桥、金清、横峰及东浦一带的温黄平原的古河道中心线附近,以及玉环县的玉城街道,总面积约462.35平方千米。
地面沉降中易发区(II):分布于椒江、路桥、温岭及其沿海平原的中东部,以及三门浦坝港镇的泗淋、沿赤,玉环的清港、青马、陈屿等,总面积约359.59平方千米。
2.台州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区。
根据台州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现状与易发区分布,紧密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防灾治灾能力,着重考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的地区、城镇与重要社会经济区,并保持各区行政区的相对完整性,进行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分。
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和预防区。其中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7片,总面积1195.43平方千米,其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面积为744.6平方千米,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面积为450.83平方千米。
——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A1、仙居湫山一溪港一安岭滑坡、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位于仙居县西部,包括安岭北部、安岭乡北东部及湫山乡大部分地区,面积约190.6平方千米。
A2、仙居步路一上张一朱溪滑坡、崩塌、泥石流重点防治区位于仙居县南部,本区主要位于涉及到步路乡、上张乡、朱溪镇、田市镇及大战乡部分地区,面积约339.7平方千米。
A3、天台新天北公路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
位于赤城街道北部和石梁镇南部新建天北线中段,范围包括赤城街道的中湾、西冷坑、石梁镇塔头坑、李至湾等行政村,面积53.3平方千米。
A4、黄岩富山滑坡重点防治区
位于黄岩区西部富山乡,面积68.4平方千米。
A5、路桥桐屿一椒江葭壮一前所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位于本市东部黄岩、路桥、椒江一带,面积约92.6平方千米。
——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主要位于台州市中南部,包括椒江城区、路桥城区、金清以及温岭城东、城西、城北、横峰、泽国、滨海、箸横等地,总面积为450.83平方千米。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分析地面沉降灾害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在注重可操作性基础上,将地面沉降作为一个统一体来考虑,进一步把重点防治区分为椒江一路桥一金清一箸横重点防治区和温岭重点防治区2个亚区。
(二)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分区。
1.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地质灾害易发区分区。
根据全市易发区划分结果,结合市本级范围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及人类工程活动等主要因素,充分利用近几年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进行市本级地质易发程度分区。
市本级易发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中、低和不易发区四个等级。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总面积768.2平方千米,占全市区陆地面积的47.8%。其中高易发区1个,位于黄岩区,面积51.6平方千米;中易发区35个,主要位于黄岩区和椒江区,面积213.7平方千米;低易发区16个,市本级三区均有分布,面积502.9平方千米。台州市本级平原区(含滩涂、浅海围垦区)地面沉降易发区总面积为403.2平方千米,占全市陆地面积的25.1%。其中高易发区面积301.7平方千米,中易发区面积101.5平方千米。
2.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分区。
根据全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分结果和市本级地质灾害现状与易发区分布情况,结合各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防灾治灾能力,考虑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强烈的地区、城镇与重要经济社会区,进行市本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划分。
市本级范围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划分为重点防治区、次重点防治区、一般防治区。划定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4个,总面积546.9平方千米。其中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3个,面积245.6平方千米;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1个,面积301.3平方千米。
——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A1、富山乡、宁溪镇、上坪乡、平田乡,北洋镇、茅畲乡、沙埠镇南部一带崩塌、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该防治区域面积234.3平方千米。本区主要分布于长潭水库南西侧、东侧,主要为道路修建、建房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引起。
A2、椒江城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本区主要分布于椒江城区南部的丘陵区,面积约7.8平方千米。区内人口密度大,距离城区较近,经济和交通发达,人类工程活动强烈,主要表现为切坡建房、开山采石等引发地质灾害。
A3、横街、金清、新桥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本防治区面积为3.5平方千米。区内人口众多、经济发达,人为工程活动较为频繁,坡脚环山一带往往因建房、修路存在人工切坡,破坏地质环境人类工程活动较强烈。
——平原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依据地面沉降现状监测资料,本次规划将地面沉降区累计沉降量大于300毫米(最大近1000毫米)、现状地面沉降速率大于20毫米/年(最大近50毫米/年)的区域以及东部沿海新区大面积海涂、浅海回填区作为重点防治区,总面积301.3平方千米,包括三甲、下陈、蓬街、金清东部平原及东部沿海新区滩涂、浅海回填区。区域性地面沉降及工程性地面沉降显著。
(三)地质环境保护区划。
按照地貌类型、主要地质环境问题及对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尽可能保持乡(镇、街道)行政区划的相对完整性等原则将全市划分为台州中西部丘陵山区地质环境保护区、台州东部平原地质环境保护区和台州滨海及岛屿地质环境保护区3个地质环境保护区,再根据地质环境特征将每个区分别细分为地质环境安全重点保护亚区、地质遗迹重点保护亚区、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重点保护亚区和地质环境一般保护亚区4个亚区。
——台州中西部丘陵山区地质环境保护区(I)
本区包括仙居县、天台县全域以及三门县、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黄岩区部分区域,面积约6195平方千米。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滑坡、泥石流、崩塌等突发性地质灾害严重,严重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矿山开采对地质环境的破坏严重;地质遗迹保护仍待加强。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活动和人口逐步向中心城镇和中心村集聚,对局部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区域性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矿业活动在局部区域较为频繁,旅游开发不断增强,生态农业进一步推进,公路、铁路交通建设持续强劲,对地质环境的总体压力继续加大。
地质环境保护方向:加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群测群防和预警预报体系建设,做好避让搬迁和应急避险,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加强矿业遗迹和地质遗迹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农业地质和土地质量调查,加强地热资源勘查。
——台州东部平原地质环境保护区(II)
本区包括椒江区、黄岩区、路桥区、三门县、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部分区域,面积约1886平方千米。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温黄平原因历史上过量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广,地面沉降较为严重;平原区水土污染较为严重,工程建设软土基础问题突出。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人口总量继续上升,国土开发强度继续加大,城市化建设快速推进,水资源需求继续加大,对地质环境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核电站、高速公路、铁路等重大工程建设活动频繁,地质环境承受较大压力。
地质环境保护方向:严格实施地下水禁采,建立和完善地下水动态和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有效防治地面沉降;加强污染源控制,防治水土污染;加强重要岩矿石产地、火山地貌地质遗迹保护,加强土地质量调查和重大工程地质问题调查,保障工程建设安全。
——台州滨海及岛屿地质环境保护区(III)
本区包括台州东部沿海及相关岛屿,含椒江区、路桥区、三门县、临海市、温岭市、玉环县部分区域,面积约686平方千米。
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海岸码头岸堤失稳,易造成灾害;建筑石料开采破坏海岛自然景观;围海造地区域出现工程性地面沉降;围海等海岸人工改造使海岸地质环境极速改变;地质遗迹调查和保护不足。
经济社会发展趋势:港口开发、围垦海涂、石料开采等对局部地区的地质环境扰动增强;旅游、生态农渔业等对地质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地质环境保护方向:保护海岸带生态环境,遏制破坏自然景观;加强海岸、岛屿地质遗迹保护,加快建设海洋地质公园;加强围垦区域地质环境保护。
四、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一)全面开展隐患大排查,提高地质灾害监控精度。
1.深入开展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继续开展临海市、温岭县、玉环县、仙居县1:50000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进一步查清地质灾害隐患及不稳定斜坡,圈定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和重点巡查区,研究分析地质灾害隐患分布与形成条件,修编地质灾害隐患分布和乡(镇、街道)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完善地质灾害防范预案,为地质灾害隐患动态管理、地质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与社会化服务、防治责任落实提供基础。
2.启动地质灾害风险调查与区划。开展台州市区域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的23个乡(镇、街道)1:10000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建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编制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图系,开展地质灾害风险管理研究,实现地质灾害分类和分级动态管理,为进一步提升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和土地利用规划与管理提供基础。
3.加强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巡查。对地质灾害易发区内学校、集镇、旅游景区、村庄等人口集聚区,以及交通沿线、重要基础设施、低丘缓坡开发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重点巡查区等,在每年汛前进行全面仔细排查,在汛中根据水雨情开展巡查和汛后复查,全面监控地质灾害隐患和高风险区域,严格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分类分级管理要求,开展地质灾害点标示牌标准化建设,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信息,及时落实防灾责任和防范措施。
4.强化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坚持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编制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乡规划、村庄规划和工程建设实施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制度;实施并完成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推动相关管理部门、防治主体落实防灾责任和防治措施,督促落实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三同时",确保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和同时验收”,从源头上防范地质灾害。
专栏1地质灾害隐患大排查行动
继续开展并完成临海、温岭、玉环、仙居4个县(市)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调查面积5100平方千米,启动开展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的23个乡(镇、街道)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地质灾害隐患点、重点巡查区和地质灾害高风险区域,每年开展训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动态更新地质灾害隐患点信息;继续开展并完成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评估区面积1341.3平方千米。
(二)稳固加强防灾体系建设,提升地质灾害防灾能力。
1.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基层防灾能力和隐患点监测水平。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机构建设,2020年末,台州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县(市)全面建成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地质灾害防治乡镇“五到位”基层国土所100%覆盖。充分发挥现有监测、巡查人员作用,及时更新补充和健全以村干部和骨干群众为主体的群测群防员队伍,加大面向基层群众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及时发放地质灾害防灾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提高知灾、识灾、防灾、避灾能力和临灾监测信息的准确性。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比例和自动化水平。
2.继续强化地质灾害预警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继续加强与气象部门资源共享和协作,联合开展精细化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研究,进一步完善雨情监测预报与群测群防体系有机结合的精细化临近预警系统。及时修订和完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健全预防和预警机制,落实相关责任,进一步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分工,加强应急物资及人员保障;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队伍组织机构,加强应急专家人才的储备,组建人员精干、响应迅速、协同联动的应急队伍,全面提升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响应能力,推动台州市地质灾害应急体系建设。
专栏2基层防灾能力提升行动
新建椒江区、黄岩区、临海市、温岭市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4个;新建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6个;完善市级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体系,推进重点县(市、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工作;修订市、县、乡(镇、街道)和威胁人数10人以上的115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加强应急演练。快速处置突发地质灾害,险情有效处置达到100%;进一步完善国土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和应急保障。
(三)进一步加快地质灾害综合治理,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
1.加快地质灾害避让搬迁。按照“应搬必搬”的原则,对危害程度高、治理难度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避让搬迁。避让搬迁工作应统筹规划,分类分批、科学合理地安排,坚持政府引导、群众参与、突出重点、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加大对欠发达地区、山区、生态功能区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避让搬迁的引导,把避让搬迁与下山脱贫、生态移民、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土地整治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并作为下山脱贫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年度计划,确保受地质灾害威胁的群众及时避让搬迁。加强搬迁安置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保障移民新址不受地质灾害威胁,积极扶持就业创业。
2.合理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按照“还清老账、不欠新账”的要求,2019年前全面消除已知重要隐患点,及时治理新发现地质灾害隐患;对规模较小、危险性较大、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采取应急排险等简易治理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地质灾害应急治理应本着施工简单、经济实用、安全可靠的原则,在专业队伍详细调查并提出施工方案的基础上,采取削方减载、坡脚反压、截排水、修筑挡墙、疏通排导等简易工程措施;对规模较大、危险性大、危害严重或难以实施避让搬迁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在勘查设计的基础上实施工程治理。勘查应查明地质环境条件、灾害体结构和变形特征,分析其成因、影响因素和威胁范围,确定其稳定性,并提供具体的设计参数。根据勘查成果编制专项治理设计,提出具体治理方案。治理方案要严格审批设计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和控制措施,保证治理工程质量。治理工程施工完毕后需做好后期工程维护与监测工作,保证工程安全稳定运行。
3.继续有效管控地面沉降。严格控制开采深层承压水,在地面沉降易发区开发利用地下水,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加强对新近围垦区、地面沉降敏感地区的地面沉降防治;结合深基坑建设管理流程,规范浅部工程建设的地下水开采(降排水)活动,建立深基坑地下水排水管理和监测、监督机制,预防地下水空间开发、基坑降排水和大面积堆载等建设工程引发地面沉降。
专栏3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程
2019年前,完成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52处,实施搬迁避让11处,工程治理41处,减少地质灾害威胁人数5823人。严格控制温黄平原地下水开采,开展工程性地面沉降防控,到2020年地面沉降范围不扩大,区域地面沉降年平均速率不超过5毫米,沉降中心沉降速率不超过10毫米。
五、地质环境调查
(一)推进土地质量调查,服务国土环境安全。
开展丘陵山区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全市土壤地球化学背景,完成覆盖全市的多目标地球化学数据库,服务土地利用规划;开展9个县(市、区)1:50000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数据档案;开展并完成1。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i:ioooo土地质量调查,进行特色农业土地质量研究,充分发挥调查成果服务土地质量监测和管理的应用。
(二) 延伸海岸带地质调查,服务海洋经济发展。
以台州东部陆域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为基础,延伸开展近岸海域1:100000海岸带地质调查,查明海岸带地质背景条件和地质环境问题,开展围填海及港口、码头、重要海底走廊等重大工程地质环境评价,服务海洋经济发展与建设。
(三) 持续推进城市地质调查,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
以服务新型城市化为目标,开展温岭市等中小城市地质调查,查明城市发展的基础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问题,建立中心城区三维地质结构,针对城市发展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开展地质环境安全、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等专题评价,建立城市地质环境信息管理服务平台;继续完善台州城市地质调查成果,深化重宿、地区”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地质环境专题精准对接,探索构建资源环境承载力监测预警模型,为台州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专栏4地质环境调查工程
完成丘陵山区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调查面积约5500平方千米,开展9个县(市、区)1:50000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调查面积2000平方千米,开展10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万土地质量调查;开展1:100000±逢公社幅、大陈岛幅、玉环县幅海岸带地质调查,面积2000平方千米;开展温岭市中心城区或规划新区1:25000万比例尺城市环境地质调查评价125平方千米。
六、地质环境资源保护与利用
(一)加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点)建设,推进地质(矿山)公园建设。
系统整理各县(市、区)古生物化石产地等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全市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调查核查与保护标示牌设计,公布第二批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名录,实施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建设,新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地3个,进行重要地质遗迹保护标示牌安装和保护,大力推进地质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进一步加强已有地质公园建设,提升地质公园管理水平,部署大陈岛省级海洋地质公园、蛇蟠岛矿山公园和天台县古生物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为推进全省海洋地质公园建设奠定坚实基础。根据条件,适时开展地质博物馆建设和地质科普图书的编撰,着力培养一支精通业务的地质遗迹保护与科普宣传队伍,宣传与普及地质科学知识,提高全社会地质科学普及水平。
专栏5地质遗迹保护行动
全面梳理各县(市、区)古生物化石产地等地质遗迹调查评价成果,开展全市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调查核查与保护标示牌设计;加强已有地质公园建设,新建重要地质遗迹保护地3个;开展大陈岛省级海洋地质公园、蛇蟠岛古采石遗址矿山公园和天台县古生物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
(二)加强地热资源调查与勘查,实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新突破。
统筹财政和社会资金,继续开展仙居等地热开发潜力区块的地热地质勘查,适时开展温黄平原周边、断裂构造密集区地热资源调查与勘察,查明区域地质结构,热储岩性、盖层、导水和控热构造等,建立地热地质结构模型。严格执行探矿权、采矿权登记与许可制度,推进商业性地热资源勘查。深入推进地热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有效保护,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三) 继续开展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实现地质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
开展台州城市规划区和温岭市、临海市、三门县、玉环县城市规划建设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查明城市、城镇规划建设区浅层地温能分布特点和赋存条件,开展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适宜性区划,评价浅层地温能资源量及开发利用潜力,研究评价浅层地温能开发利用对地质环境影响,为浅层地温能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依据。充分利用台州湾循环产业集聚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成果,选择新建公共或职能机构,建立浅层地温能应用示范工程,实现循环经济和节能减排典型实效。
(四) 加强地下水资源保护,做到保护与开发并重。
市域主要溪、江两岸分布的优质河谷孔隙潜水,以及温黄平原区深部分布的丰富地下淡水资源,在现在和历史上都发挥了重要的供水作用。平原区深部承压水因历史上过量开展引发了区域地面沉降,现已全面实施禁采,但其作为城市应急后备供水水源,具有清洁、不易污染、供水成本较低等特点;河谷孔隙潜水目前仍被居民作为分散供水和生活用水,对解决季节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十三五”期间,要更加注重加强地下水环境的保护与监管,实施对地下水质量进行有效监控。
专栏6地质资源保障工程
开展仙居白垩纪沉积盆地边缘构造发育地段1:25000地热地质勘查800平方千米,开展地热钻探2眼,累计深度为2000米;开展台州城市规划区和温岭市、临海市、三门县、玉环县城市规划建设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调查区面积共计约1101平方千米。选择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公共绿色建筑,建立浅层地温能应用示范工程;加强对河谷潜水和深层承压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
七、地质环境监测网络建设
(一)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提高监测精度。
依托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立与水利、环保等部门地下水监测资料共享机制;按照地下水水文地质单元,在控制精度不足地区,逐步推进地方地下水监测站点建设,进一步优化完善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提升地下水自动化监测能力,初步建立覆盖平原区及河谷地区的地下水环境监测骨干网;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地下水质量与污染监测网建设;加强地下水应急水源地、浅层地下水监测,保障供水安全;开展地下水环境质量预警,全面提升全市地下水动态监测水平和信息服务能力。
(二)优化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提升地面沉降监控能力。
重点针对台州湾循环经济产业集聚区沿海海塘沿线及滩涂围垦区,建设地面沉降水准监测点,进一步完善温黄平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新建基岩标、分层标各一座;继续开展温黄平原地面沉降一等水准测量,每年测量一次,GPS、分层标自动监测。开展轨道交通、海塘工程、大型基坑工程等沿线工程性沉降监测,构建工程性沉降专门监测网。
(三)初步建立基本农田质量监测网,实现基本农田质量有效监控。
启动并开展台州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网建设,对永久基本农田的土壤养分丰缺、土地环境质量等进行监测,建立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数据库,定期发布基本农田质量信息。
专栏7地质环境监测工程
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站点56个,其中新建13个,改建43个,全部实施水位、水温自动化监测,并逐步开展水质监测;继续开展4个站点地下水质量目标考核;建立与水利、环保地下水监测站点数据共享机制,精度不足地区,推进地方监测站点建设;完善温黄平面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埋设一等水准点80座,新建基岩标1座,分层监测标1组;建设永久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网,新建监测点259个。
八、地质环境信息化与科技创新
(一) 拓展台州城市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提供精细化服务。
充分发挥台州城市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地上地下三维可视化技术、地质三维建模与交换技术、基于物联网自动化监测实时通讯技术、地质调查成果在线共享技术”等核心技术优势,进一步完善平台功能及数据库建设,逐步拓展工程地质钻孔数据汇交功能,建立平台数据库更新、维护机制,保持平台先进性和现势性,更好地为台州市政府及相关部门提供台州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地质环境信息服务。
(二) 健全地质环境数据体系,实现地质环境管理全覆盖。
基于“一张图”和“云政务”系统要求,开发并完善地质灾害、地面沉降、地下水、土地质量、矿山环境、地质遗迹、矿泉水和地热等地质环境数据平台,建立全市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完善市、县(市、区)二级数据存储、管理、交换的地质环境数据体系,并与省级节点联接,实现三级节点的数据动态更新、实时交换和数据资源的充分共享。
(三)探索地质环境科学研究试点,加强地质环境科技创新。充分整合全市地质灾害与地质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果,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战略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探索开展服务台州“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建设的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深化服务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研究;开展重大围垦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估研究等。
专栏8信息化及科技创新工程
台州城市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拓展建设,完善、更新数据库,开发地质钻孔数据库汇交功能;实施台州市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建设,完善市、县(市、区)二级数据存储、管理、交换的地质环境数据体系;探索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研究、重大围垦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估研究等科技研究项目。
九、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各级政府要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并将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责任制考核,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保障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目标按期实现;建立并完善责任追究机制,确保地质灾害防治等民生工程质量。
(二) 强化监测评估,严格监督管理。
建立规划实施监测和动态评估机制,跟踪分析和动态评估规划实施情况,及时协调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规划实施中期阶段,要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督管理,对于违反规划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纠正。进一步完善规划实施的公众参与机制,接受社会舆论对规划实施的监督。
(三) 完善投入机制,提高投入成效。
“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项目概算资金43510万元,其中省级以上资金20680万元,地方资金22830万元。要进一步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多渠道的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投资机制。防治与保护资金纳入同级财政预算范围,鼓励并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提高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的投入保障水平和投资效率;要切实加强投入项目及投入资金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项目实施的绩效评价,提高项目实施的成效。
(四) 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科技创新。
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管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建立相对稳定的人才队伍;深化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课题研究与创新,建立与相关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地勘队伍等的战略合作,加强新技术和新方法应用,共同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领域重大战略与科学研究,全面提升我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水平和创新能力。
(五)强化宣传教育,提高保护意识。
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将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科学知识纳入宣传教育计划,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和气象日、地球日、环境日、国际减灾日等特殊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强公众对灾害的防范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为防灾减灾和地质环境保护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附件:1.台州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一览表
2.台州市本级“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一览表
3.台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汇总表
4.台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5.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6.台州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览表
7.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县、乡镇一览表
8.台州各县(市、区)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避让分期实施安排表
9.台州市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任务分解表
附件1
台州市“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一览表
序号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备注 | ||
级上省以 | 地方 | 合计 | |||||||
1 | 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 开展临海、温岭、玉环、仙居农村山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 调查面积共计5100平方千米. | 2016—2018 | 300 | 300 | 600 | 三门县、黄岩区、天台县已完成 | |
2 |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 开展黄岩区、临海市、天台县、仙居县、三门县5个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县的23个乡(镇、街道)的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 1:10000地质灾害测量2000平方千米. | 2018—2020 | 115 | 115 | 230 | ||
3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 开展椒江区、路桥区、温岭市、三门县、玉环县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 评估区面积共计 1341.3平方千米. | 2016—2017 | 100 | 100 | 200 | |
4 |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隐患点群测群防 | 有地质灾害防治任务的县(市、区)每年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的“三查,,工作. | 针对现有304处地质灾害点和新发生地质灾害点试行年度隐患排查. | 2016—2020 | 200 | 200 | |||
5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系统建设 | 市级模型完善,重点县预报系统建设. | 1个市级模型完善,5个重点县预报系统建设. | 2016—2020 | 200 | 200 | |||
6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日常预报 | 市级和重点县日常预报 | 1个市级和5个重点县日常预报. | 2016—2020 | 500 | 500 | |||
7 |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预案演练 | 市、县、乡(镇、街道)和威胁人数10人以上的115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 | 2016-2020 | 200 | 200 |
序号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备注 | |||
省级以上 | 地方 | 合计 | ||||||||
8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 搬迁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2224A,地质灾害避让搬迁37处(含重大地质灾害点搬迁避让11处). | 2016-2020 | 1870 | 1870 | 3740 | 不含用地指标 | ||
9 |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 实施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177个(含重大地质灾害点工程治理41处). | 2016—2020 | 14400 | 14400 | 28800 | 中型12处小型165处 | |||
10 | 地质灾害应急排险 | 对“十三五”期间新发生的规模较小,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应急排险. | 2016—2020 | 1000 | 1000 | |||||
11 | 地质环境调查 | 城市地质调查 | 开展温岭中心城区或规划新区1:25000地质环境综合调查. | 调查区面积为125平方千米,遥感解译125平方千米,第四纪钻探500米,水文地质钻探1250米,工程地质钻探1500米. | 2018—2020 | 300 | 300 | 600 | ||
12 | 农业地质调查 | 开展台州丘陵山区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全市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5万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工作,开展并完成10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万土地质量调查. | 1:250000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5500平方千米; 1:50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300万亩; 10个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0000£地质量调查. | 2016—2018 | 730 | 300 | 1030 | |||
13 | 海岸带调查评价 | 开展1:100000上逢公社幅、大陈岛幅、玉环县幅海岸带地质调查。 | 1.开展1:100000海岸带地质调查,面积2000平方千米. | 2016—2020 | 1450 | 1450 |
序号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备注 | ||
级上省以 | 地方 | 合计 | |||||||
14 | 地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地热资源勘查 | 开展1:25000地热地质勘查和勘探井位设计,查明热储的岩性、空间分布、地热流体的特征,实施探采结合井钻探,评价其资源潜力,提交勘查成果报告和资源储量评价报告. | 1.1:25000万地热地质调查986平方千米;2.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测量400点;3.1:10000高精度重力测量20千米;4.地热钻探2000米/2眼. | 2016—2020 | 700 | 700 | ||
15 | 浅层地温能调查 | 开展台州城市规划区和温岭市、临海市、三门县、玉环县城市规划建设区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地埋管勘查、热响应试验、地温测量、岩土热物性分析。 | 1.1:50000浅层地温能调查;2.城市规划建设区范围;3.地质钻探:300米/100平方千米;4.原位测试:3组/100平方千米;5.样品测试:50组/100平方千米. | 2016—2019 | 630 | 270 | 900 | ||
16 | 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建设 | 开展大陈岛省级海洋地质公园、蛇蟠岛古采石遗址矿山公园、天台县古生物地质公园申报与建设. | 1.综合科考调查面积45平方千米;2.完成标识系统建设(解说牌100块、引导牌50块、主副碑各3座、科普展厅3个);3.拍摄地质公园科普影片;4,编制地质公园图册及导游手册;5.完成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总体规划编制. | 2016—2018 | 250 | 650 | 900 |
序号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主要实物工作量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备注 | |||
省级以上 | 地方 | 合计 | ||||||||
17 | 地质环境监测 | 地质灾害专业监测 | 建立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雨量位移自动监测. | 新建雨量位移监测仪6台; 新建监测报警仪8台. | 2016—2017 | 600 | 600 | |||
18 | 地面沉降监测、监测网络建设 | 温黄平原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地面沉降监测 | 1.新建水准点共80座;2.新建基岩标1座、分层标1组; 3.开展一、二等水准测量、1NSAR监测、GPS点测量,每年一测.控制面积2000平方千米. | 2016-2020 | 550 | 550 | ||||
19 | 地下水监测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 1.新建13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2. 改建43个国家级地下水监测点. | 2016—2017 | 260 | 260 | ||||
20 | 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开展台州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部署259个农业地质环境监测点. | 2016—2017 | 50 | 50 | 100 | |||
21 | 地质环境信息化与科技创新 | 地质环境数据中心建设 | 建立台州市地质环境数据中心 | 2016—2020 | 150 | 150 | ||||
22 | 地质环境信息平台维护与扩展 | 开展地质环境信息平台维护与扩展 | 2016—2020 | 150 | 150 | |||||
23 | 地质环境科技研究 | 开展地质环境承载力评价与预警研究、重大工程建设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研究和重大围垦区地质环境综合评估研究等科技研究. | 2016—2020 | 300 | 300 | 600 | ||||
合计 | 20755 | 22905 | 43660 |
台州市本级“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一览表
市本级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
省级以上 | 地方 | 合计 | ||||||
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 开展椒江区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 2017 | 20 | 30 | 50 | |||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隐患点群测群防 | 每年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的“三查”工作. | 2016—2020 | 50 | 50 |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预案演练 | 威胁人数10人以上的1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 | 2016—2020 | 10 | 10 | |||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 工程治理22处(均为小型). | 2017—2020 | 1650 | 1650 | 3300 | |||
地质灾害应急排险 | 新发生的规模较小,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应急排险. | 2016—2020 | 100 | 100 | ||||
椒江区 | 农业地质调查 | 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50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工作,开展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0000土地质量调查. | 2016—2018 | 100 | 100 | |||
地质环境保护 | 浅层地温能调查 | 开展台州城市规划区(椒江区)内浅层地温能调查. | 2016—2019 | 60 | 40 | 100 | ||
海洋地质公园建设 | 开展大陈岛省级海洋地质公园建设、申报. | 2016-2018 | 100 | 200 | 300 | |||
地面沉降监测、监测网络建设 | 温黄平原(椒江区内)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地面沉降监测. | 2016—2020 | 150 | 150 | ||||
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开展椒江区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2016-2020 | 10 | 10 | 20 | |||
投资经费小计 | 1840 | 2340 | 4180 |
市本级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
级上省以 | 地方 | 合计 | ||||||
黄岩区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 开展黄岩区相关乡镇地质灾害风险区划. | 2018—2020 | 25 | 25 | 50 | |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和隐患点群测群防 | 每年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的“三查,,工作. | 2016—2020 | 100 | 100 | ||||
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系统建设 | 开展黄岩区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预报系统建设. | 2016—2020 | 100 | 100 | ||||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预案演练 | 威胁人数10人以上的25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 | 2016—2020 | 200 | 200 | ||||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20处,转移群众272A. | 2017 | 230 | 230 | 460 | |||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 工程治理30处(小型26处,中型4处). | 2017 | 2650 | 2650 | 5300 | |||
地质灾害应急排险 | 新发生的规模较小,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应急排险. | 2016—2020 | 200 | 200 | ||||
地质环境保护 | 农业地质调查 | 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50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工作,开展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0000土地质量调查. | 2016—2018 | 100 | 50 | 150 | ||
浅层地温能调查 | 开展台州城市规划区(黄岩区)内浅层地温能调查. | 2016-2019 | 60 | 40 | 100 | |||
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开展黄岩区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2016—2020 | 10 | 10 | 20 | |||
投资经费小计 | 3075 | 3605 | 6680 |
市本级 | 项目分类 | 项目名称 | 主要工作内容 | 实施时间 | 投资(万元) | ||
省级以上 | 地方 | 合计 | |||||
路 区 | 地质灾害防治 | 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 开展椒江区地面沉降易发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估. | 2017 | 30 | 30 | 60 |
地质灾害隐患排査和隐患点群测群防 | 每年开展汛前排查、汛中巡查和汛后复查的“三查”工作. | 2016-2020 | 50 | 50 | |||
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编制和预案演练 | 威胁人数10人以上的8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编制和演练. | 2016—2020 | 100 | 100 | |||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 | 地质灾害避让搬迁4处,转移群众241A. | 2016—2019 | 200 | 200 | 400 | ||
地质灾害工程治理 | 工程治理8处(均为小型). | 2017—2019 | 600 | 600 | 1200 | ||
地质灾害应急排险 | 新发生的规模较小,易于治理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应急排险. | 2016—2020 | 100 | 100 | |||
地质环境保护 | 农业地质调查 | 永久基本农田示范区1:50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及建档工作,开展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0000土地质量调查. | 2016—2018 | 100 | 100 | ||
浅层地温能调查 | 开展台州城市规划区(路桥区)内浅层地温能调查. | 2016-2019 | 60 | 40 | 100 | ||
地面沉降监测、监测网络建设 | 温黄平原(路桥区内)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建设和地面沉降监测. | 2016—2020 | 250 | 250 | |||
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开展路桥区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监测. | 2016—2020 | 10 | 10 | 20 | ||
投资经费小计 | 900 | 1480 | 2380 | ||||
总计 | 5815 | 7425 | 13240 |
台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汇总表
隊芝分类县(市、会人 | 灾害类型 | 稳定性 | 灾害规模 | 危害程度 | 小计 | |||||||||
滑坡(潜在) (处) | 崩塌(潜在) (处) | 泥石流(处) | 地面塌陷 (处) | 差 | 较差 | 好 | 大型 | 中型 | 小型 | 大 | 中 | 小 | ||
椒江区 | 7 | 15 | 19 | 3 | 22 | 2 | 20 | 22 | ||||||
黄岩区 | 39 | 8 | 3 | 50 | 8 | 42 | 25 | 25 | 50 | |||||
路桥区 | 11 | 6 | 1 | 18 | 18 | 2 | 7 | 9 | 18 | |||||
温岭市 | 27 | 20 | 7 | 27 | 7 | 20 | 27 | |||||||
临海市 | 12 | 1 | 11 | 2 | 13 | 1 | 6 | 6 | 13 | |||||
玉环县 | 9 | 8 | 17 | 17 | 11 | 6 | 17 | |||||||
三门县 | 14 | 18 | 2 | 1 | 28 | 7 | 35 | 4 | 10 | 21 | 35 | |||
仙居县 | 37 | 29 | 28 | 4 | 90 | 1 | 15 | 78 | 7 | 33 | 54 | 94 | ||
天台县 | 11 | 4 | 13 | 20 | 8 | 1 | 27 | 2 | 7 | 19 | 28 | |||
合计 | 140 | 115 | 47 | 2 | 169 | 133 | 2 | 1 | 24 | 279 | 16 | 108 | 180 | 304 |
附件4
台州市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
序号 | 编号 | 产 1x(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N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万元) | 茵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 | JJOI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海办枫山村(宏泉橡胶厂) | 121。26'05" | 28。40" | 崩塌 | 150 | 小型 | 差 | 工厂 | O | O | 1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门街道 | |
2 | JJ02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海办枫山村风云洞 | 121。26,13" | 28。3955〃 | 崩塌 | 150 | 小型 | 差 | 寺庙 | 动员流人 | 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门街道一 | ||
3 | JJ03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海办腾云山废弃采石场 | 121o28*10M | 28。40,31” | 崩塌 | 15 | 小型 | 较差 | 寺庙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门街道 | |||
4 | JJ04 | 椒江区 | 葭壮街道东山头村 (大帝庙后山坡) | 121。23,0〃 | 28。38'36" | 滑坡 | 26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1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葭派街道 | ||
5 | JJ05 | 椒江区 | 葭壮街道栅桥废弃采石场 | 121。23,04” | 28°39,12M | 崩塌 | 3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30 | 、、 | 工程治理 | 2017 | |||
6 | JJ06 | 椒江区 | 葭壮街道中村(山体滑坡) | 121。2「05” | 28。38'38" | 滑坡 | 3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1 | 5 | 小 | 工程治理 | 2020 | 葭壮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7 | JJ07 | 椒江区 | 白云街道东方红村东岳庙 | 121。25'25” | 28。40'10" | 滑坡 | 500 | 小型 | 差 | 寺庙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白云街道 | |||
8 | JJ08 | 椒江区 | 洪家街道祝昌废采石场 | 121。21时 | 28。36,43” | 滑坡 | 280 | 小型 | 差 | 行人 | 1 | 3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9 | 洪家街道 | |
9 | JJ09 | 椒江区 | 前所街道大吞废弃采石场 | 121°26'35” | 28。4253”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前所街道 | |||
10 | JJ10 | 椒江区 | 大陈镇下大陈鱼粉厂 | 121。54,02” | 28°2832w | 崩塌 | 80 | 小型 | 差 | 工厂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大陈績 | |||
11 | JJ11 | 椒江区 | 大陈镇下大昧毎■边路17号 | 121°53,05n | 28°26*57M | 崩塌 | 1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2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大陈镇 | |
12 | JJ12 | 椒江区 | 大陈镇南吞村丁沟头 | 121o52'34n | 28O28*48M | 滑坡 | 150 | 小型 | 差 | 2 | 7 | 4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大陈镇 | ||
13 | JJ13 | 椒江区 | 大陈镇南吞村小舂里 | 121°53,08n | 28°28'56M | 滑坡 | 180 | 小型 | 差 | 1 | 3 | L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大陈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 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人数 (人) | 产①财万 ZIX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责任单位 | |||||||
14 | JJI4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大陈镇南吞肃丁沟头后山 | 121°2711- | 28°40*01H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材料堆厂 | 流动人员 | 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9 | 海门街道 | ||
15 | JJI5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大陈镇南舂村小吞里后山 | 121。2641” | 28°4(X09” | 崩塌 | 500 | 小型 | 差 | 工厂 | 8 | 5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海门街道 | ||
16 | JJI6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派出所 | 121°26,39n | 28°40'】8” | 崩塌 | 20 | 小型 | 差 | 市路城道 | 动员流人 | 、、 | 工程治理 | 2017 | 区交通局 | |||
17 | JJI7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红十字会 | 121。26,03” | 28°40’17” | 崩塌 | 40 | 小型 | 较差 | 十会红字 | 7 | 2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9 | 海门街道 | ||
18 | JJI8 | 椒江区 | 海门街道岩头王家吞 | 121°28,12n | 28°4(T13” | 崩塌 | 10 | 小型 | 较差 | 砂场 | 8 | 小 | 工程 | 2019 | 海门街道 | |||
19 | JJ19 | 椒江区 | 葭让街道建库村 | 121。2653” | 28°40" | 滑坡 | 20000 | 小型 | 差 | 工厂 | 16 | 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葭祉街道 一••,•一 | ||
20 | JJ20 | 椒江区 | 前所街道新民村 | 121°25*46M | 28°42'40” | 崩場 | 20 | 小型 | 差 | 工厂 | 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9 | 前所街道 |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责任单位 | |||||
21 | JJ2I | 椒江区 | 前所街道新民村 | 121°25'48" | 28°42*42" | 崩塌 | 2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4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前所街道 |
22 | JJ22 | 椒江区 | 章安街道人民路小学 | 121°21'57M | 28°43" | 崩塌 | 200 | 小型 | 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9 | 区教育局 | ||
23 | HY01 | 黄岩区 | 富山乡后舂村北侧居民点山体斜坡 | 120。51'59” | 28°32'58" | 滑坡 | 1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3 | 10 | 一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富山乡 |
24 | HY02 | 黄岩区 | 大侧坡>乡北斜点山村保1#富呑山< | 120。52,25" | 28。32'32” | 滑坡 | 5000 | 小型 | 差 | 警 | 8 | 29 | 85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6山 |
25 | HY03 | 黄岩区 | 富山乡大吞村北侧山体斜坡 (2#点)• | 120。52,25〃 | 28。32'28" | 滑坡 | 850 | 小型 | 差 | 豎 | 12 | 36 | 6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
26 | HY04 | 黄岩区 | 富山乡北山村老北山西侧(1#点) | 120。52'47〃 | 28。31'38" | 滑坡 | 4200 | 小型 | 差 | 1 | 4- | 60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富山乡 | |
27 | HY05 | 黄岩区 | 富山乡北山村敬老院屋后(2#点) | 120。52'45〃 | 28。31'39" | 滑坡 | 2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7 | 8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WE-醐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情 | 倉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节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28 | HY06 | 黄岩区 | 田侧后坡>乡北屋斜点山村房体1#富呑民山< | 120。53'45” | 28。31'17” | 滑坡 | 1800 | 小型 | 差 | 2 | 8 | 15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富山乡 | ||
29 | HY07 | 黄岩区 | 富山乡田呑村95-98号民房屋后(2#点) | 120。53'50" | 28。31'15” | 滑坡 | 2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4 | 8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富山乡 | |
30 | HY08 | 黄岩区 | 富山乡田吞村东侧民房屋后 (3#点) | 120。53'52" | 28。31'14〃 | 滑坡 | 100 | 小型 | 差 | 暨 | 2 | 8 | 1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
31 | HY09 | 黄岩区 | 富山乡葡萄坑村17、18号民房南东侧山体斜坡 | 120。5443" | 28。3卩01” | 滑坡 | 1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9 | 2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富山乡 | |
32 | HYI0 | 黄岩区 | 富山乡双坑村岭头北西侧8号民房(1#点) | 120。53" | 28。32'08” | 滑坡 | 9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14 | 7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冨山乡 | |
33 | HY11 | 黄岩区 | 富山乡双坑村西侧村口60米处 | 120。5419” | 28。32'23" | 滑坡 | 300 | 小型 | 差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34 | HY12 | 黄岩区 | 双山侧房乡半北民&山村头栋后一富城岭独 | 120。53" | 28。31'52” | 泥石流 | 1000 | 小型 | 差 | 鸞 | 1 | 5 | 25 | 工程治理 | 2017 | 富山 | ||
35 | HY13 | 黄岩区 | 半侧沟乡新下争山村路谷富山公 | 120。54'37” | 28。31'37" | 泥石流 | 2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 | 9 | 45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富山乡 | |
36 | HY14 | 黄岩区 | 富山乡畴路村西侧房屋后山体斜坡 | 120。5539" | 28°31'48" | 滑坡 | 58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一3 | 10 | 2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富山乡 | |
37 | HY15 | 黄岩区 | 富山乡外坦村东侧房屋后斜坡(3#点) | 120。53'01" | 28。32,14" | 滑坡 」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3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富山 | |
38 | HY16 | 黄岩区 | 富山乡外坦村子牛前北侧(2#点) | 120。53'14” | 28。32'20" | 滑坡 | 1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R | 30 | 小一 | 避让搬迁 | 2017 | 富山乡 | ||
39 | HY17 | 黄岩区 | 富山乡李家山林脚村 | 120。5522” | 28。30'36” | 滑坡 | 650 | 小型 | 差 | 2 | 8 | 15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富山乡 | ||
40 | HY18 | 黄岩区 | 上郑乡上郑村南西侧居民点山体斜坡 上 | 120。5520” | 28。35'45〃 | 滑坡 | 10000 | 小型 | 差 | 4 | 19 | 25 | rr | 避让搬迁 | 2017 | 上郑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R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方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41 | HYI9 | 黄岩区 | 上郑乡毛家村板大坪.西侧山体・ | 120。55。5" | 28。35'53” | 崩塌 | 30000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18 | 72 | 34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上郑乡 | |
42 | HY20 | 黄岩区 | 上郑乡坪头庄62—68号北西侧斜坡・ | 120。5259" | 28。3451"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0 | 36 | 6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上郑乡 | |
43 | HY2I | 黄岩区 | 上郑乡坪头庄坪头北侧山体 斜坡 | 120。52'54" | 28。34'49" | 滑坡 | 35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9 | 6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上郑乡 | |
44 | HY22 | 黄岩区 | 上郑乡下庙村下庙组106—III号居民房后山体斜坡上 | 120。53'11” | 28。3434" | 滑坡 | 2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7 | 26 | 1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上郑乡 | |
45 | HY23 | 黄岩区 | 下吞侧乡晚西谷郑村南沟上庙岭 | 120。52" | 28。33'19" | 泥石流 | 18000 | 小型 | 差 | 6 | 19 | 20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上郑乡 | ||
46 | HY24 | 黄岩区 | 上郑乡萌菜坪村51-53号屋后 | 120。53,09" | 28。35'01” | 滑坡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3 | 4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上郑乡 | ||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g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47 | HY25 | 黄岩区 | 上郑乡直坑村60—61号民房北侧山体 | 120。54'07" | 28。3712” | 滑坡 | 12800 | 小型 | 差 | 6 | 16 | 3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上郑乡 | |
48 | HY26 | 黄岩区 | 宁溪镇福利村34、33号居民点屋后 | 120。58,15" | 28。3623” | 崩塌 | 3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4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宁溪镇 |
49 | HY27 | 黄岩区 | 宁溪镇乌岩头村北西侧村口22号屋后 | 120。57'04〃 | 28。36'59" | 滑坡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9 | 4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宁溪镇 |
50 | HY28 | 黄岩区 | 宁溪镇吴家舂118号房屋后 | 120。56,10" | 28。33'27” | 滑坡 | 2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5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宁溪镇 |
51 | HY29 | 黄岩区 | 宁溪镇吴家吞村乌路丘155号屋后 | 120。55'55” | 28。33'45" | 滑坡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5 | 10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宁溪镇 |
52 | HY30 | 黄岩区 | 宁溪镇上格丹北>侧朱吉山山体斜坡 | 120。57'53" | 28。3231” | 滑坡 | 800000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3 | 40 | 中 | 一避让搬迁 | 2017 | 宁溪镇 |
53 | HY31 | 黄岩区 | 宁溪镇吴家呑村230-235号屋 | 120。56'04" | 28。33,19〃 | 滑坡 | 小型 | 差 | 1 | 5 | 4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宁溪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旳 | 责任单位 | |||||||
54 | HY32 | 黄岩区 | 屿头乡前山头南侧30号民房后 | 120。59'28" | 28。38'00” | 滑坡 | 30 | 小型 | 差 | 1 | 9 | 30 | 工程治理 | 2017 | 屿头乡 | |||
55 | HY33 | 黄岩区 | 屿头乡吞头村东侧山体 | 121。0059" | 28。39'52” | 滑坡 | 100000 | 中型 | 差 | 居民占!»»* | 6 | 17 | 15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屿头乡 | |
56 | HY34 | 黄岩区 | 屿头乡引坑村22号民房前 | 120。5835” | 28。37'43" | 滑坡 | 5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3 | 15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屿头乡 | |
57 | HY35 | 黄岩区 | 屿头乡坪坑村东侧38-40号房后 | 120。55勺1" | 28。41,14" | 崩塌 | 60 | 小型 | 差 | 3 | 13 | 15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屿头乡 | ||
58 | HY36 | 黄岩区 | 屿头乡坪坑村东侧47号房后 | 120。55'32" | 28。4卩16" | 滑坡 | 15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 | 8 | 30 | 、程治理 | 2017 | 屿头乡 | ||
59 | HY37 | 黄岩区 | 屿头乡坪坑村东侧48—50号房信 | 120°55'31" | 28°4T16" | 滑坡 | 2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 | 15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屿头乡 | |
60 | HY38 | 黄岩区 | 屿头乡里吞村北东侧49号房屋后 | 120°5538" | 28。42'50” | 滑坡 | 6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 | 19 | 15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屿头乡 |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H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61 | HY39 | 黄岩区 | 屿头乡大木坑村 | 120。5834" | 28。41'46" | 滑坡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9 | 40 | 中 .,一 | 避让搬迁 | 2017 | 屿头乡 | ||
62 | HY40 | 黄岩区 | 屿头乡联一村216—219号屋后 | 121°0032" | 28。37,17" | 滑坡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5 | 13 | 4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屿头乡 | ||
63 | HY4I | 黄岩区 | 屿头乡白石村(屿洋 线公路) | 120。56,13.0” | 28。4051.8〃 | 崩塌 | 2500 | 小型 | 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I-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区交通局 | |||
64 | HY42 | 黄岩区 | 上坪乡董吞村湖头山10号屋 后 | 121。0053" | 28。33'27" | 滑坡 | 50 | 小型 | 差 | 1 | 3 , | 15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上坪乡 | ||
65 | HY43 | 黄岩区 | 上坪乡前思吞大板岩自然村北东侧 30m山体坡脚 | 121°0ri6n | 28。2917" | 滑坡 | 5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2 | 4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上坪乡 | |
66 | HY44 | 黄岩区 | 天塘村带乡林恭地田坪自坡平灯片斜 | 12l°0438n | 28。32'31" | 滑坡 | 260000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4 | 10 | 6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平田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n 规模分级 | 穏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一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67 | HY45 | 黄岩区 | 平田乡东溪村舂里北侧东侧11号民房后人工边 坡・ | 121。03'29" | 28。35,15” | 滑坡 | 16000 | 小型 | 差 一 | 居民点 | 18 | 72 | 226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平田乡 | |
68 | HY46 | 黄岩区 | 头陀镇划岩山景区主入口东侧山坡 | 121。08'17" | 28。4135” | 崩塌 | 2000 | % | 差 | 景区道路 | 行人车辆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划岩山景区 | |||
69 | HY47 | 黄岩区 | 头陀镇上路村• | 121。10,00" | 28。40'00" | 崩塌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7 | 33 | 16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头陀镇 | ||
70 | HY48 | 黄岩区 | 头陀镇新吞村东侧道路边坡 | 121。08,23” | 28。38'27" | 崩塌 | 30 | 小型 | 差 | 公路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区交通局 | ||||
71 | HY49 | 黄岩区 | 沙埠镇百家尖村 | 121°0938H | 28。32'38” | 滑坡 | 5000 | 小型 | 差 | 警 | 3 | 4 | 60 | 小 | 避让搬迁 | 2017 | 沙埠镇 | |
72 | HY50 | 黄岩区 | 澄江街道石柜舂工业区 | 121°1V40n | 28。36'58” | 滑坡 | 小型 | 差 | 工厂 | 流动人员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澄江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 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閭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73 | LQ01 | 路桥区 | 路北街道三角陈村・ | 12】°21'09.0〃 | 28。36,12.0” | 崩場 | 100 | 小型 | 较差 | 厂房 | 30 | 1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路北街道 | ||
74 | LQ02 | 路桥区 | 路北街道升谷寺村・ | 28。36,11.0” | uU朋塌 | 150 | 小型 | 较差 | 厂房 | 35 | 2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路北街道 | |||
75 | LQ03 | 路桥区 | 路桥街道石浜村 | 121。22,06.0" | 28。34'06.0” | 崩塌 | 120 | 小型 | 较差 | ¥ | 小 | 群测群防 | 路桥街道 | |||||
76 | LQ04 | 路桥区 | 螺洋街道螺洋居老人协会对面山 | 121W23.0" | 28。3334.0" | 崩塌 | 10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车辆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螺洋街道 | ||||
77 | LQ05 | 路桥区 | 螺洋街道南山村烟花爆竹仓库山体边坡 | 121。2016.0” | 28。33,27.0〃 | 滑坡 | 120 | 小型 | 较差 | 仓库 | b | 工程治理 | 2019 | 螺洋街道 | ||||
78 | LQ06 | 路桥区 | 螺洋街道瘫养村水厂东侧 | 121。20'00.0” | 28。33'33.0” | 滑坡 | 150 | 小型 | 较差 | 「人辆行车 | 、、 | 群测群防 | 螺洋街道一 | |||||
79 | LQ07 | 路桥区 | 螺洋街道南山村南山垃圾中转站南侧 | 121。20,11.6" | 28。33'51.7” | 崩塌 | 200 | 小型 | 较差 | 芝 | 18 | 1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螺洋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宿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80 | LQ08 | 路桥区 | 桐屿街道民主村 | 121°18'11.0" | 28。36'47.0” | 滑坡 | 50 | 小型 | 较差 | 5 | 17 | 中 | 避让搬迁 | 2018 | 桐屿街道- 一 | |||
81 | LQ09 | 路桥区 | 桐屿街道市信村・ | 121°2028.0° | 28。37,24.0” | 泥石流 | 200 | 小型 | 较差 | 53 | 200 | 大 | 避让搬迁 | 2018 | 桐屿街道 | |||
82 | LQ10 | 路桥区 | 横街镇百洋村 | 121。2649.0” | 28。30'52.0” | 滑坡 | 6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横街镇 | |||||
83 | LQ11 | 路桥区 | 横街镇陈家村 | 121。27,03.0” | 28°31'11.0” | 滑坡 | 100 | 小型 | 较差 | 人辆行车 | 群测群防 | 横街镇 | ||||||
84 | LQ12 | 路桥区 | 横街镇湖头村• | 121。26,11.0〃 | 28。3「43.0” | 滑坡 | 30 | 小型 | 较差 | 7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横街镇 | |||
85 | LQI3 | 路桥区 | 横街镇山后潘村• | 121°26'38.0〃 | 28。32'00.0” | 崩塌 | 10 | 小型 | 较差 | 12 | 45 | 2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横街镇 | ||
86 | LQ14 | 路桥区 | 金清镇海南村 | 121。3637.0〃 | 28°30'50.0" | 滑坡 | 80 | 小型 | 较差 | 9 | 24 | 20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6 | 金清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成任单位 | ||||
87 | LQ15 | 路桥区 | 金清镇九份村 | 121。2647.0" | 28。30,06.0〃 | 滑坡 | 150 | 小型 | 较差 | 人辆 行车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金清镇 | |||
88 | LQ16 | 路桥区 | 金清镇霓 | 121。26,45.0” | 28。3042.0" | 滑坡 | 100 | 小型 | 较差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金清镇 | ||||
89 | LQ17 | 路桥区 | 金清镇前尚家村 | 121。27,02.0" | 28。3「07.0” | 滑坡 | 80 | 小型 | 较差 | 法房违厂 | 行人车辆 | 小—— | 避让搬迁 | 2019 | 金清镇 | ||
90 | LQ18 | 路桥区 | 新桥镇横龙桥袖 | 121。2627.0" | 28。30'31.0” | 滑坡 | 50 | 小型 | 较差 | 人辆行车 | 3836 | 大 | 一群测群防 —— | 新桥镇 | |||
91 | LH01 | 临海市 | 古城街道蓝盾花园 】#• | 121。08,06” | 28。51'40" | 滑坡 | 3000 | 小型 | 好 | 居民点 | 150 | 600 | 100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7 | 古城街道 |
92 | LH02 | 临海市 | 白水洋镇木為* | 120。5411” | 28。54'26” | 塌陷 | 300 | 小型 | 好 | 公路 | 行人车辆 | E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白水洋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93 | LH03 | 临海市 | 尤溪镇清潭村 | 121。06'37" | 28。45'51" | 滑坡 | 5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一 | 15 | 2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尤溪镇 | |
94 | LH04 | 临海市 | 括苍镇林家坑村• | 120。58" | 28。45'33" | 滑坡 | 4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4 | 3) | 28 | 中 ,一 | 工程治理 | 2019 | 括苍镇 | |
95 | LH05 | 临海市 | 古城街道蓝盾花园 2# | 121。08'06" | 28。51'41" | 滑坡 | 120 | 小型 | 差 | 賢 | 2 | 5 | 2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古城街道 | |
96 | LH06 | 临海市 | 江南街道下叶村• | 121。08" | 28。49'20" | 滑坡 | 2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8 | 48 | 0.5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江南街道 | |
97 | LH07 | 临海市 | 永丰镇里柱村 | 121°05'45" | 28。55'22" | 滑坡 | 2000 | 小型 | 差 | 4 | 22 | O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永丰镇 | ||
98 | LH08 | 临海市 | 白水洋镇丁公园村 | 120°58'57” | 29。00,22” | 滑坡 | 2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4 | 6 | 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白水洋镇 | |
99 | LH09 | 临海市 | 尤溪镇临黄村 | 121。0753〃 | 28。42'32” | 滑坡 | 150 | 小型 | 差 | — | LT | 1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尤溪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対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n?)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100 | LHIO | 临海市 | 白水洋镇三统村路吞自然村 | 120。59,02" | 28。5717" | 滑坡 | 5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n | 23 | 4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白水洋镇 | |
101 | LH1I | 临海市 | 白水洋镇前庄村 | 120。59,08〃 | 29°0039° | 滑坡 | 450 | 畫 | 差 | 居民点 | 1 | 5 I | 小 | 工程治理 | 20)7 | 白水洋镇 | ||
102 | LH12 | 临海市 | 汇溪镇仙人桥村 | 121。12,16" | 29。0031" | 滑坡 | 6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 | 10 | 2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汇溪镇 | |
103 | LH13 | 临海市 | 汇溪镇枫 | 121。1142” | 28°58'48" | 滑坡 | 300 | 小型 | 差 | 1 | 2 | 5 | 小 | 避让搬迁 | 2019 | 汇溪镇 | ||
104 | WL01 | 温岭市 | 石塘镇小沙头村48#-59#村民房后边坡・ | 28。1522.3” | 121。3695”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9 | 36 | 8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05 | WL02 | 温岭市 | 石塘镇三呑村望海楼房后边 坡 | 28。16" | 121。37。3”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5 | 20 | 、、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閭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06 | WL03 | 温岭市 | 石塘镇流水坑村28#一29#村民房后边坡 | 28。1554” | 121。3768” | 崩塌 | 2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 | 16 | 2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搪镇 | |
107 | WL04 | 温岭市 | 石塘镇金星村上山通道边坡 | 28。16" | 121。3559.9”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08 | WL05 | 温岭市 | 石塘镇新峰村道路边坡 | 28。1542” | 121。3627” | 崩塌 | 1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09 | WL06 | 温岭市 | 石塘镇金星村部后边 | 28。1627” | 121°36,41M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4 | 2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10 | WL07 | 温岭市 | 石塘镇新东村甘莲路013— 019号 | 28°15,13,1 | 121。3641” | 崩場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7 | 21 | 15 | 中 -——」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11 | WL08 | 温岭市 | 石塘镇杨柳薪*■后山A区51 —53号 | 28°16*18" | 121。3率45”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7 | 20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1T | 责任单位 | ||||||
112 | WL09 | 温岭市 | 石塘镇杨柳新村后山B区81及106号 | 28。16’19” | 121°34,35H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7 | 2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13 | WLIO | 温岭市 | 石塘镇环海村环海—区170 号 | 28°15,41w | I21°37,14n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9 | 25 | 工程治理一 | 2017 | 石塘镇 | ||
114 | WL11 | 温岭市 | 石塘镇新进村上箸路89号 | 28。15" | 121。3551”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T | 2 | 9 | 1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15 | WLI2 | 温岭市 | 石塘镇海洋村海洋一区113- 115号 | 28。1542” | 121。37。3” | 崩塌 | 150 | 小型 | 差 | 3 | 8 | 2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塘镇 | ||
116 | WL13 | 温岭市 | 大溪镇太湖水库陈洋村至平山道路边 坡 | 28°29,31M | 121°1135M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小 | 一工程治理 | 2017 | 大溪镇 | |||
117 | WL14 | 温岭市 | 良3#后 镇16房坡溪村民边大山村 | 28°28*49M | 121°14,33M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1 | 4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大溪镇 ——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擀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18 | WLI5 | 温岭市 | 泽国镇泽国丹崖阐寺边坡 | 28。30'33” | 121°2「09” | 崩塌 | 300 | 小型 | 差 | 寺庙 | 「 8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泽国镇 | |
119 | WLI6 | 温岭市 | 坞根镇白牛及*•小白线道路边坡 | 28°18,30u | 121°13*53H | 崩塌 | 5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 | 流动人员 | 2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坞根镇 | |
120 | WLI7 | 温岭市 | 坞根镇东里村上山道路边坡 | 28°20'0.7M | 121°17,I7H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坞根镇 | |
121 | WL18 | 温岭市 | 新河镇山东庙上山步道东侧边坡(新新 南路120号等12间民房后) | 28°28,15H | 121°27,13M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0 | 26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新河镇 |
122 | WL19 | 温岭市 | 松门镇木耳村木耳山东北侧边坡 | 28。1925” | 121O3333H | 崩塌 | 15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 | 流动 人员 | 一 、、 | 工程治理 | 2017 | 松门镇 | ||
123 | WL20 | 温岭市 | 温崎镇白岩下村道路边坡 | 28°2V15H | 121。18'02” | 崩塌 | 12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 | 流动人员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温崎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凌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貫任单位 | |||||||
124 | WL21 | 温岭市 | 城南镇上塘村 | 28。017” | 121。25'48” | 崩塌 | 150 | 小型 | 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工程治理 | 2017 | 城南镇 | ||||
125 | WL22 | 温岭市 | 石桥头镇沙角村 | 28。20'19” | 121。2752” | 崩塌 | 20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桥头镇 | |||
126 | WL23 | 温岭市 | 石桥头镇上洞桥村120—128号后面 | 28°20,17M | 121°25'36”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9 | 20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N桥头镇 | ||
127 | WL24 | 温岭市 | 城东街道横山头村2区21幢13号东侧 | 28°24,05M | 121。23'36” | 崩塌 | 1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8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城东街道 | |
128 | WL25 | 温岭市 | 城东街道坦头村(狮 子山) | 28°22,5ln | 121。2501” | 崩塌 | 200 | 小型 | 差 | 8 | 20 | 7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城东街道 | ||
129 | WL26 | 温岭市 | 道村盒边街桥鞋侧发峰鞍来西我横马顺厂 | 28°2535” | 121。19" | 崩塌 | 50 | 小型 | 较差 | 厂房 | 20 | 4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横峰街道 | ||
130 | WL27 | 温岭市 | 泽国镇牧屿村关圣帝庙南侧 | 28°27'36” | 121°2rO9M | 崩塌 | 2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泽国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 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R 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131 | YHOI | 玉环县 | 玉城街道金鸡一路城关物资仓库后山 | 121。13'26.0" | 28。0757” | 滑坡 | 3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3 | 50 | 小 | 群测群防 | 玉城街道 | ||
132 | YH02 | 玉环县 | 玉城街道农业局后宿舍楼后・ | 12】。13,28.6" | 28。08'04.7" | 崩塌 | 3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7 | 96 | 2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玉城街道 | |
133 | YH03 | 玉环县 | 玉城街道西溪仙人洞 | 121。12,15.0” | 28。08'29.0〃 | 滑坡 | 2500 | 小型 | 差 | 0-. ♦ •> | O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玉城街道 | ||
134 | YH04 | 玉环县 | 坎门街道后沙社区狗仔尾山 | 121。16,17.0" | 28。0511.0” | 崩塌 | 30 | 小型 | 差 | 公路 | 1 | 10 | 24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坎门街道 | |
135 | YH05 | 玉环县 | 坎门街道后沙社区 | 121。1619.0" | 28。05,07.0" | 滑坡 | 50 | 小型 | 差 | 2 | 14 | 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坎门街道 | ||
136 | YH06 | 玉环县 | 坎门街道海港社区杨永健厂房后• | 121"14.0" | 28。0453.0” | 滑坡 | 30 | 小型 | 差 | 工厂 | 1 | 35 | 100 | 中 | 工程治理一 | 2017 | 坎门街道 | |
137 | YH07 | 玉环县 | 坎门街道水龙村里黄汽配厂等屋后 | 121。15'57.0” | 28。05'46.0" | 滑坡 | 100 | 小型 | 差 | 工厂 | 1 | 6 | 1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坎门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 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责任单位 | |||||||
138 | YH08 | 玉环县 | 楚门镇马屁股山 | 121。17'52.0" | 28。1412.0” | 滑坡 | 3000 | 小型 | 差 | 工厂 | O | 0 | 2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楚门镇 | |
139 | YH09 | 玉环县 | 干江镇白马舂村 | 121。12,20.0” | 28。09,52.0" | 滑坡 | 6500 | 小型 | 差 | 零 | 2 | 3 | 20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干江镇 | |
140 | YH10 | 玉环县 | 芦浦镇百丈村啣政何屋后 | 121。1346.0” | 28°11'25.0” | 滑坡 | 300 | 小型 | 差 | 1 | 4 | 25 | 小 | 避让搬迁 | 2016 | 芦浦镇一 | ||
141 | YH11 | 玉环县 | 芦浦镇尖山村郭阿娥屋后 | 121。12,44.7" | 28°iri7.7,r | 滑坡 | 500 | 小型 | 差 | 2 | 4 | 5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9 | 芦浦镇 | ||
142 | YHI2 / | 玉环县 | 芦浦镇漩门村老鹰窝 | 121。1630.0" | 28。1「02.0” | 崩塌 | 16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8 | 27 | 3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芦浦镇 | |
143 | YHI3 | 玉环县 | 清港镇芳 杜水岸也 | 121。19'30.0” | 28。1742.0" | 崩塌 | 500 | 小型 | 差 | 库区 道路 | O | O | 3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芳杜水库 | |
144 | YHI4 | 玉环县 | 清港镇坦浦村仇家片・ | 121。17,24.9" | 28°16'23.5” | 崩塌 | 200 | 小型 | 差 | 警 | 15 | 52 | 2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清港镇 |
序号 | 编号 | 3 区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流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45 | YHI5 | 玉环县 | 清港镇翻身村王士根屋后 | 121。1826.0" | 28°1634.0" | 崩塌 | 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O | O | 30 | 小 | 工程治理一 | 2017 | 淸港镇 | |
146 | YH16 | 玉环县 | 龙溪镇小山外村• | 121。1732.0〃 | 28。】,42.0” | 崩塌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丄 | 31 | 40 | 中 | 工程治理一 | 2018 | 龙溪镇 | |
147 | YH17 | 玉环县 | 沙门镇大门坝西侧 | 121。2334.4” | 28°12*40.1° | 崩塌 | 500 | 小型 | 差 | 坝路堤道 | O | O | 1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沙门镇 | |
148 | TT0I | 天台县 | 泳溪乡苍华村 | 121W24.0” | 29。11'58.0” | 泥石流 | /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6 | 24 | 70 | 中 | 群测群防 | 泳溪乡 | ||
149 | TT02 | 天台县 | 泳溪乡北di相 | 121。09'39.5” | 29。09,12.8〃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3 | 62 | 148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泳溪乡 | |
150 | TT03 | 天台县 | 泳溪乡大代村 | 121。11,20.9〃 | 29。】『48.4〃 | 滑坡 | 23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 | 5 | ,、、 | 群测群防 | 泳溪乡 | |||
151 | TT04 | 天台县 | 坦头镇石研升 | 121。0736.7” | 29。0952.0"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3 | 8 | 15 | 小 | 群测群防 | 坦头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没) | 产①财万 /IX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152 | TT05 | 天台县 | 坦头镇西坑吞村 | 121。0739.0" | 29。08".5”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一 | 居民点 | 3 | 8 | 30 | 小 | 群测群吐 | 坦头镇 | ||
153 | TT06 | 天台县 | 坦头镇上王村北 | 121°1120.9° | 29。11'48.4" | 泥石流 | 7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A | 5 •一 | 10 | 小 | 群测群防 | 坦头镇 | ||
154 | TT07 | 天台县 | 坦头镇欢西村北侧 | 121°08/28.3w | 29。07,47.8” | 滑坡 | 35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n | 8 | 20 | 小 | 群测群防 | 坦头镇 | ||
155 | TT08 | 天台县 | 赤城街道东门陈村 | 121。02,14.5〃 | 29。1,23.0"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 | 2 | r | 小 | 群测群防 | 一赤城街道 | ||
156 | TT09 | 天台县 | 赤城街道山&村 | 121°05W.4M | 29。10'26.8” | 滑坡 | 36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 | 4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赤城街道 | |
157 | TTIO | 天台县 | 福溪街道上金村刘华荣屋后 | 121。0358.0" | 29W25.0” | 崩塌 | 10 | 小型 | 差 | > | 5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一福溪街道 | ||
158 | TT11 | 天台县 | 福溪街道石塘徐村西公路旁 | 121。0210.0〃 | 29。0439.0〃 | 崩塌 | 500 | 小型 | 差 | 公路 | O | O | 2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一县交通局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閏)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59 | TT12 | 天台县 | 南屏乡东畚村瓦窑头 | 120。5937.0" | 29。03'57.0” | 泥石流 | 1 | 小型 | 差 | 内路田村道农 | O | O | 40 | 群测群防 | 南屏乡 | |||
160 | TTI3 | 天台县 | 石梁镇塔头坑村 | 12】。02,40.0" | 29。1226.0"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 农田设施 | 。 | O | 20 | \、 | 群测群防 | 石梁镇 | ||
161 | TT14 | 天台县 | 石梁镇眠夬村 | 121。0237.0” | 29°16*41.0" | 泥石流 | 1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5 | 5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石梁镇 | |
162 | TTI5 | 天台县 | 石梁镇岗头厂村 | 121。08'16.0” | 29。12,19.0” | 泥石流 | / | 差 | 3 | 10 | 50 | 中 | 群测群防 | 石梁镇 | ||||
163 | TTI6 | 天台县 | 石梁镇慈圣村陈孝林等屋后 | 121。0358.3〃 | 29。1827.7” | 滑坡 | 7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8 | 25 | 7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石梁镇 | |
164 | TTI7 | 天台县 | 石梁镇迹溪村金万树屋后 | 121。05'40” | 29。17'18" | 滑坡 | 8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5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8 | 石梁镇 | |
165 | TTI8 | 天台县 | 白鹤镇苍蒲坑村* | 120。55'06.8” | 29。1729.0"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32 | 635 | 912 | 大 | 避让搬迁 | 2018 | 白鹤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166 | TT19 | 天台县 | 平桥镇紫东村田村・ | 120。51'59.0” | 29。0537.0” | 滑坡 | 778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74 | 609 | 609 | 大 | 工程治理 | 2017 | 平桥镇 | |
167 | TT20 | 天台县 | 平桥镇伍东村大皇殿后山 | 120。50,06.8" | 29°10'44.2” | 泥石流 | 8000 | 小型 | 差 | 庙 | O | O | 30 | 、、 | 群测群防 | 平桥镇 | ||
168 | TT21 | 天台县 | 平桥镇溪团村溪口 | 120°54r57.0w | 29。08'33.0” | 崩塌 | 3 | 小型 | 较差 | 停车场 | 0 | 0 | O | 小 | 工程治理一 | 2018 | 平桥镇 | |
169 | TV22 | 天台县 | 新竹村镇下然桥村自平西园 | 120。5036.0" | 29°05'47.0” | 滑坡 | 1000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5 | 20 | 40 | 中 | 群测群防 | 平桥镇 | ||
170 | TT23 | 天台县 | 平桥镇紫东村山丘自然村 | 120。51'57” | 29。05'23" | 滑坡 | 100 | 差 | 居民点 | 1 | 3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平桥镇 | ||
171 | TT24 | 天台县 | 平桥镇创廉村创旗自然村 | 120。45'45” | 29。1「03” | 滑坡 | 50 | 小型 | 较差 | 3 | 10 | 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平桥镇 | ||
172 | TT25 | 天台县 | 街头镇朱家吞村・ | 120。50,57.0〃 | 29°0633.0° | 泥石流 | /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7 | 95 | 95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街头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閣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73 | TT26 | 天台县 | 街头镇后 | 120。49'18.1" | 29。0356.7" | 滑坡 | 100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3 | O | 30 | 小 | 群测群防 | 街头镇 | ||
174 | TT27 | 天台县 | 雷峰乡潘吞杨村 | 120。52'00.0" | 29。00,25.0" | 崩塌 | 300 | 小型 | 差 | 公路 | 0 | O | 0 | 小 | 一工程治理 | 2017 | 雷峰乡 | |
175 | TT28 | 天台县 | 三州乡东坑村赵显友屋后 | 120。46" | 29。11'38" | 滑坡 | 230 | 小型 | 差 | 5 | 9 | 25 | 小 | 群测群防 | 乡 | |||
176 | XJOI | 仙居县 | 安岭乡永 | 120。2卩02" | 28。32'54" | 泥石流 | 2200 | 小型 | 较差 | 警 | 15 | 75 | 48 | 中 | 一工程治理 | 2019 | 安岭乡 | |
177 | XJ02 | 仙居县 | 安岭三和村金吞 | 120。19'37" | 28。33'11" | 滑坡 | 25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 | 19 | 300 | 中 | 群测群防 | 安岭乡 | ||
178 | XJO3 | 仙居县 | 安岭乡徐村村* | 120。1953" | 28。34'25" | 泥石流 | 33000 | 中型 | 差 | 居民点 | 103 | 399 | 900 | 大 | 避让搬迁 | 2019 | 安岭乡 | |
179 | XJ04 | 仙居县 | 安岭乡表门村 | 120。20'52” | 28。33'49" | 滑坡 | 500 | 小型 | 较差 | 6 | 24 | 16 | 中 | 群测群防 | 安岭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酒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80 | XJ05 | 仙居县 | 溪港乡塘弄村 | 120。22'47" | 28。34,02" | 滑坡 | 150 | 小型 | 较差 | 行人 | 1156 | 大 | 群测群防 | 溪港乡 | ||||
181 | XJ06 | 仙居县 | 溪港乡西坑 | 120。23'41” | 28°29'57” | 泥石流 | 13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 | 20 | 30 | 中 | 群测群防 | 溪港乡 | ||
182 | XJ07 | 仙居县 | 溪港乡冷水坑 | 120。23'48” | 28。30'18" | 泥石流 | 1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5 | 16 | 45 | 中 | 群测群防 | 溪港乡 | ||
183 | XJ08 | 仙居县 | 溪港乡仁庄下米洋山道路 | 120。23'44" | 28。33,14" | 崩塌 | 1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一 | 溪港乡 | ||||
184 | XJ09 | 仙居县 | 溪港乡塘弄水塘边 | 120°22'53” | 28。34,04〃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F | 群测群防 | 溪港乡 | ||||
185 | XJIO | 仙居县 | 湫山乡湖头村桃岭・ | 120。23'37" | 28。39'44" | 滑坡 | 6000 | 小型 | 差 | 12 | 87 | 30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湫山乡 | ||
186 | XJil | 仙居县 | 湫山乡上黄连村 | 120。19" | 28。40'28" | 泥石流 | 35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8 | 20 | 28 | 中 | 群测群防 | 湫山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187 | XJ12 | 仙居县 | 湫山乡下養连村 | 120°1939" | 28。40'51" | 泥石流 | 4500 | 小型 | 较差 | 7 | 22 | 30 | 中 | 群测群防 | 湫山乡 | |||
188 | XJ13 | 仙居县 | 湫山乡上高板坑• | 120°2132" | 28。41'05〃 | 崩塌 | 2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2 | 71 | 110 | 中 | 虹让搬迁 | 2019 | 湫山乡 | |
189 | XJ14 | 仙居县 | 湫山乡方山新里坑村 | 120。20'04" | 28。39'49” | 泥石流 | 1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6 | 23 | 30 | 中 | 群测群防 | 湫山乡 | ||
190 | XJ15 | 仙居县 | 湫山乡溪口至后山根路段 | 120。25'35" | 28。42'07" | 崩塌 | 10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湫山乡 | ||||
191 | XJI6 | 仙居县 | 湫山乡上湖村 | 120。2419" | 28。40,49〃 | 崩塌 | 48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 | 群测群防 | 湫山乡 | ||||
192 | XJ17 | 仙居县 | 横溪镇道士山道路 | 120。2739〃 | 28。39'19" | 崩場 | 5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横溪镇 | ||||
193 | XJ18 | 仙居县 | 横溪镇东坞中央坑・ | 120。23'48" | 28。30'18" | 泥石流 | 1000 | 小型 | 较差 | 暨 | 10 | 30 | 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横溪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194 | XJ19 | 仙居县 | 横溪镇程吞村 | 120。22'47" | 28。34'02” | 滑坡 | 1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 | 20 | 20 | 中 | 群测群防 | 横溪镇 | ||
195 | XJ20 | 仙居县 | 横溪镇苍岭村小西 祝・ | 120。24'49" | 28。45'37” | 泥石流 | 2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8 | 31 | 25 | 中 | 避让搬迁 | 2017 | 横溪镇 | |
196 | XJ21 | 仙居县 | 横溪镇新 參村・ | 120。1953" | 28。34'25” | 崩塌 | 1200 | 小型 | 较差 | 56 | 225 | 20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9 | 横溪镇 | ||
197 | XJ22 | 仙居县 | 横溪镇老屋基外山佛殿道路 | 120。29'02" | 28。35'41” | 崩塌 | 1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横溪严 | ||||
198 | XJ23 | 仙居县 | 横溪镇溪口寺堂道路 | 120。28,11" | 28。39,03" | 泥石流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横溪镇 | ||||
199 | XJ24 | 仙居县 | 埠头镇新联村外公 | 120°31'21" | 28。51'19" | 泥石流一 | 31000 | 中型 | 较差 | 11 | 35 | 50 | 中 | X程治理— | 2019 | 埠头镇 | ||
200 | XJ25 | 仙居县 | 埠头镇宝坑・ | 120。3,43" | 28。45" | 泥石流 | 35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8 | 31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埠头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H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01 | XJ26 | 仙居县 | 皤滩乡董坑口长老山道路 | 120。30" | 28。40'53" | 崩塌 | 5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皤滩乡 | ||||
202 | XJ27 | 仙居县 | 皤滩乡金坑村水竹此后门山 | 120。29'57” | 28。39'31" | 崩塌 | 5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小 | 群测群防 | 皤滩乡 | |||||
203 | XJ28 | 仙居县 | 皤滩乡金坑村前门山道路 | 120。30'22" | 28。39'31" | 崩塌 | 50 | 小型 | 较差 | 1 | 4 | 5 | 小 !\一 | 群测群防 | 皤滩乡 | |||
204 | XJ29 | 仙居县 | 皤滩乡金坑村大岭脚・ | 120。35,13" | 28。52'20" | 泥石流 | 60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0 | 151 | 200 | 大 | 避让搬迁 | 2019 | 皤滩乡 | |
205 | XJ30 | 仙居县 | 白塔镇茶溪下山太昌湾 | 120。34,04" | 28°45'51" | 滑坡 | 20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 | 2 | 5 | \、 | 群测群防 | 白塔镇 | ||
206 | XJ3I | 仙居县 | 田市镇五星小学 | 120。39'42" | 28。44" | 崩塌 | 1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流动人员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县教育局 | |||
207 | XJ32 | 仙居县 | 田市镇九思小学 | 120。40'00" | 28。40'52" | 崩塌 | 2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小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人数 (人) | 产①财万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08 | XJ33 | 仙居县 | 田市镇前景村里胡 平・ | 120°38'52" | 28。52'13” | 滑坡 | 120000 | 中型 | 较差 | 9 | 34 | 50 | 中 | 避让搬迁 | 2019 | 田市镇 | ||
209 | XJ34 | 仙居县 | 官路镇黄坑村桥头 | 120。35'13" | 28。52" | 泥石流 | 2000 | 小型 | 较差 | 9 | 21 | 40 | 中 | 群测群防 | 官路镇 | |||
210 | XJ35 | 仙居县 | 官路镇大湾村道路 | 120。3852〃 | 28。5213" | 崩塌 | 1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官路镇 | ||||
211 | XJ36 | 仙居县 | 白塔镇象景瀑布 | 120。3631" | 28。4054" | 崩塌 | 500 | 小型 | 较差 | 游客 | 动员流人 | 小 | 群测群防 | 白塔镇 | ||||
212 | XJ37 | 仙居县 | 白塔镇摩天峡谷栈 | 120°36r12n | 28。42'00” | 崩塌 | 500 | 小型 | 较差 | 游客 | 动员流人 | 小 | 群测群防 | 白塔镇 | ||||
213 | XJ38 | 仙居县 | 淡竹乡油溪村上吴・ | 120。32'22" | 28。38'47” | 泥石流 | 25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8 | 36 | 6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6 | 淡竹乡 | |
214 | XJ39 | 仙居县 | 淡竹乡沙涛无头• | 120°35'20" | 28。37'33” | 泥石流 | 30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0 | 54 | 70 | 一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淡竹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15 | XJ40 | 仙居县 | 淡竹乡上井五山坑・ | 120。31'59" | 28。33'30" | 泥石流 | 35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3 | 37 | 70 | i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淡竹乡 | |
216 | XJ4I | 仙居县 | 淡竹乡上井楮树坑 | 120。31'59" | 28。33'36" | 泥石流 | 20000 | 中型 | 较差 | 7 | 29 | 25 | 中 | 群测群防 | 淡竹乡 | |||
217 | XJ42 | 仙居县 | 淡竹乡黄坦村横坑・ | 120。36'05" | 28。33'47” | 泥石流 | 10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33 | 123 | 120 | LT | 避让搬食 | 2019 | 淡竹乡 | |
218 | XJ43 | 仙居县 | 淡竹乡大坑头谷岩夬龙头 | 120。37'07" | 28。3936" | 滑坡 | 8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淡竹乡 | ||||
219 | XJ44 | 仙居县 | 南岩 乡山路竹坑道淡木 | 120°3339" | 28。39'50”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群测群防 | 淡竹乡 | |||||
220 | XJ45 | 仙居县 | 南屋乡外田竹坑长淡木 | 120。33,01" | 28。39'57"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一 | 淡竹乡 | ||||
221 | XJ46 | 仙居县 | 上张乡橋下村* | 120。45,24" | 28°37,10M | 崩塌 | 16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5 | 98 | 12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6 | 上张乡 |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22 | XJ47 | 仙居县 | 上张乡砧下為•地黄岭坑・ | 120。45,23” | 28。37'24” | 泥石流 | 32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2 | 60 | 1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上张乡 | |
223 | XJ48 | 仙居县 | 上张乡苗辽村 | 120。47'29" | 28。3632" | 崩塌 | 2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 | 8 | 8 | 小 | 工程治理 | 2016 | 上张乡 | |
224 | XJ49 | 仙居县 | 上张乡马安山村 | 120。44'55" | 28。40'35" | 滑坡 | 3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上张乡 | ||||
225 | XJ5O | 仙居县 | 上张乡奶吾坑小溪胡脚 | 120。4123” | 28。35'48”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上张乡 | ||||
226 | XJ51 | 仙居县 | 上张乡奶吾坑水磨前道路脚 | 120。4052" | 28。3610”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上张乡 | ||||
227 | XJ52 | 仙居县 | 上张乡竹园下村三亩田公路 | 120。45,08” | 28。38'18" | 滑坡 | 15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县交通局 | ||||
228 | XJ53 | 仙居县 | 上张乡南顶村 | 120。46,27" | 28。3811" | 滑坡 | 5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一小「 | 群测群防 | 上张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 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閣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一 | 实施时间 | 任单位 | |||||
229 | XJ54 | 仙居县 | 步路乡木口绿道 | 120。41'57" | 28。4833" | 滑坡 | 2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一 | 步路乡 | ||||
230 | XJ55 | 仙居县 | 步路乡西炉村・ | 120。42,08" | 28°4739M | 滑坡 | 20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6 | 31 | 60 | 中 | 工程治理一 | 2019 | 步路乡 | |
231 | XJ56 | 仙居县 | 步路乡中心小学 | 120。42,11" | 28。47'42" | 崩塌 | 2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 | 小 | 工程治理 | 2016 | 县教育局 | |||
232 | XJ57 | 仙居县 | 步路乡后裘村道路 | 120。43'06" | 28。44,00" | 崩塌 | 12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 | 群测群防一 | 步路乡 | ||||
233 | XJ58 | 仙居县 | 步路乡徐吞村下徐岭头 | 120。4「48” | 28。4654" | 滑坡 | 50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步路乡 | ||||
234 | XJ59 | 仙居县 | 大战乡丈马线桐园段 | 120。45'47" | 28。47'06〃 | 滑坡 | 700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群测群防 | 县交通局 | |||||
235 | XJ60 | 仙居县 | 大战乡马加田村 | 120。45'39" | 28。47'47" | 泥石流 | 20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6 | 20 | 25 | 中 | 群测群防 | 大战乡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n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議 | 责任单位 | |||||||
236 | XJ61 | 仙居县 | 大战乡大战栅村舟iL# | 120。4517” | 28。47'43” | 滑坡 | 5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 | 15 | 20 | 中 | 群测群防 | 大战乡 | ||
237 | XJ62 | 仙居县 | 双庙乡各iL#* | 120。50'20" | 28。46" | 滑坡 | 28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9 | 151 | 200 | 大, | 避让搬迁 | 2017 | 双庙乡 | |
238 | XJ63 | 仙居县 | 双庙乡翁森公园 | 120。5035" | 28。47,46” | 崩塌 | 700 | 小型 | 较差 | 园路公道 | 人辆行车 | 小 | 群测群防 | 翁森公园 | ||||
239 | XJ64 | 仙居县 | 朱溪镇溪上村桥头 | 120°51'08" | 28°40'48” | 滑坡 | 6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 点 | 8 | 22 | 35 | 中—— | 群测群防 | 朱溪镇 | ||
240 | XJ65 | 仙居县 | 朱溪镇方岩小学 | 120。50'14〃 | 28。44'35” | 滑坡 | 100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小 | 工程治理 | 2016 | 县教育局 | |||
241 | XJ66 | 仙居县 | 朱溪镇朱溪中学 | 120。43'38” | 28。57'06" | 崩塌 | 15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小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 | ||||
242 | XJ67 | 仙居县 | 朱溪镇溪上小学 | 120。5「12” | 28。40'47" | 滑坡 | 150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小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产①财万 | 有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一 | |||||
243 | XJ68 | 仙居县 | 朱溪镇中心小学 | 120。50'04" | 28。4329" | 滑坡 | 200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kJ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一 | ||||
244 | XJ69 | 仙居县 | 朱溪镇下交呑吞坑 | 120°48'34” | 28。43'49” | 泥石流 | 27000 | 中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 | 6 | 8 | 小 | 一群测群防 | 朱溪镇 | ||
245 | XJ70 | 仙居县 | 朱溪镇大邵村里吞 寿・ | 120°5330° | 28。38'44” | 泥石流 | 25000 | 中型 | 较差 | 19 | 52 | 80 | 中 | X程治理 | 2019 | 朱溪镇 | ||
246 | XJ71 | 仙居县 | 朱溪镇梅吞村沙坪・ | 120。48,11" | 28。4028" | 崩塌 | 15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1 | 41 | 50 | 中一 | 工程治理 | 2019 | 朱溪镇 | |
247 | XJ72 | 仙居县 | 朱溪镇丰田村金山・ | 120。49'04” | 28。39'23” | 滑坡 | 1800 | 小型 | 较差 | 7 | 30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6 | 朱溪镇 | ||
248 | XJ73 | 仙居县 | 朱溪镇平院村第一弯道 | 120。50,40” | 28。4335"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工程治理一 | 2016 | 朱溪镇 | |||
249 | XJ74 | 仙居县 | 朱溪镇西井丹公路 | 120。46'51" | 28。44'19" | 滑坡 | 10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工程治理 | 2016 | 朱溪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0?)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潔任单位 | |||||
250 | XJ75 | 仙居县 | 下各镇东吞村放坑 | 120。53'44” | 28。49'40" | 泥石流 | 75000 | 中型 | 较差 | 旱地 | 动员湫人 | ? | 群测群防 | 下各镇 | ||||
251 | XJ76 | 仙居县 | 广度乡中心小学 | 120。4432." | 28。57'09." | 滑坡 | 1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r■ | 小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一 | ||||
252 | XJ77 | 仙居县 | 广度乡宋口村 | 120。46'37〃 | 28。57" | 滑坡 | 1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1 | n | 小 | 群测群防 | 广度乡 | |||
253 | XJ78 | 仙居县 | 广度乡宋口大岭头虎头岭 | 120。1939" | 28。4051" | 崩塌 | 120000 | 大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群测群防 | 广度乡 | |||||
254 | XJ79 | 仙居县 | 广度乡宋加山山沿路口 | 120。1932" | 28。41'05" | 崩塌 | 5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
255 | XJ80 | 仙居县 | 广度乡朝阳村 | 120。1930" | 28。40'28" | 滑坡 | 2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5 | 14 | 30 | 中 | 群测群防一 」 | 广度乡 | ||
256 | XJ81 | 仙居县 | 广度乡伽清寺 | 120°19*58" | 28。40,19” | 滑坡 | 1000 | 小型 | 差 | 寺院 | 5 | 20 | 小 | 群测群防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一・一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57 | XJ82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白水下东沟 | 120。45" | 28。5523” | 泥石流 | 2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9 | 30 | 小 | 群测群防 | 福应街道 | |||
258 | XJ83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白水坑 | 120。45,17" | 28。55'27" | 泥石流 | 1000 | 小型 | 较差 | 賢 | 1 | 9 | 30 | 小 | 群测群防 | 福应街道 | ||
259 | XJ84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大庙后 | 120。42'24” | 28。53'24” | 滑坡 | 1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福应街道 | ||||
260 | XJ85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后求村 | 120。46'47” | 28。54'15” | 泥石流 | 2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3 | 11 | 30 | 群测群防 | 福应街道 | |||
261 | XJ86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东岭下小学 | 120。45" | 28。51'55” | 崩塌 | 100 | 小型 | 较差 | 学校 | 动员流人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 | |||||
262 | XJ87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王家田和尚岩道路 | 120。23'41" | 28。29'56" | 崩塌 | 1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福应街道 | ||||
263 | XJ88 | 仙居县 | 福应街道横樟白水坑道路 | 120°21'32” | 28。41'05" | 崩塌 | 50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小 | 群测群防 | 福应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関 | 凌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茂任单位 | |||||
264 | XJ89 | 仙居县 | 南峰街道卜家呑新潭公路 | 120。49'29" | 28。45'05" | 崩塌 | 4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行人 | 、、 | 群测群防 | 县交通局 | ||||
265 | XJ90 | 仙居县 | 南峰街道河埠唐山 | 120。44'47" | 28。5027" | 滑坡 | 40 | 小型 | 较差 | 公路 | 人辆行车 | 小 | 工程治理 | 2016 | 南峰街道 | |||
266 | XJ91 | 仙居县 | 南峰街道龙王山・ | 120。44'29" | 28。50'19〃 | 崩塌 | 850 | 小型 | 差 | 家谐园区必和家小 | 3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8 | 一南峰街道 | |||
267 | XJ92 | 仙居县 | 安洲街道爱琴海小区 | 120。2337” | 28。39'44" | 滑坡 | 250000 | 中型 | 较差 | 爱琴海小区 | 动员流人 | 工程治理 | 2017 | 安洲街道 | ||||
268 | XJ93 | 仙居县 | 安洲街道完山头村下坑 | 120。39,43" | 28。53" | 泥石流 | 100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2 | 3 | 小 | 群测群防 | 安洲街道 | |||
269 | XJ94 | 仙居县 | 朱溪镇上郑村毛头・ | 120。47'20.0” | 28。44,27.0〃 | 滑坡 | 16000 | 小型 | 较差 | 38 | 156 | 21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7 | 朱溪镇 | ||
270 | SMOI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三门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旁边 坡* | 121*22*22.43- | 29°07,07.67- | 1 | 300 | 小型 | 较差 | 民及信司居点也公 | 198 | 40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8 | 海游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人数 (人) | 产X)财万 ZTIX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施间实时 | 责任单位 | |||||
271 | SM02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新场小区后山西侧边坡・ | 121・2349” | 29*5*48.r | 滑坡 | 300 | 小型 | 较差 | 賢 | 40 | 128 | 50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游街道 |
272 | SMO3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石岩村双丰家具城后侧边坡 | 121•1458.8” | 29*00'56.4- | 滑坡 | 50 | 小型 | 较差 | 商辅 | 8 | 24 | 2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游街道 |
273 | SM04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岷牛山1一13号民房后侧・ | 121W58.8” | 29°00564‘ | 崩塌 | 76 | 小型 | 较差 | 13 | 52 | 3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9 | 海游街道 | |
274 | SMO5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文化路鹿山章伟军灿头 | 121*23*04/ | 29"07'35" | 崩塌 | 5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5 | 22 | 30 | 中 | 群测群防 | 海游街道 | |
275 | SM06 | 三门县 | 道鹿旺街路继后游化叶屋海X'山 | 121*23*017 | 29。0753” | 崩塌 | 3 | 小型 | 差 | 5 | 24 | 20 | 中 | 群测群防 | 海游街道 | ||
276 | SMO7 | 三门县 | 海游街道城南村神化小区东南侧边坡崩塌・ | 121°22,54.52” | 29°06'09.64” | 崩塌 | 180 | 小型 | 较差 | 居民点 | 49 | 218 | 150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游街道 |
277 | SMO8 | 三门县 | 海润街道 224省道K12十350 段上枫坑 | 12】°22'54.52” | 29.06'09.64” | 崩塌 | 20 | 小型 | 差 | 易房简厂 | 丄 | 丄 | 500 | 大 | 工程治理 | 2018 | 海润街道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基本悄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产X)财万 z(x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责任单位 | ||||||||
278 | SM09 | 三门县 | 海润街道实舂村外湾山边坡 | 121*20,18- | 29*06*05.09 | 崩塌 | 9330 | 小型 | 较差 | 道路 | 行人车辆 | O | 、'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润街道 | ||
279 | SM10 | 三门县 | 海润街道正屿村道路边坡 | 12|・29'50" | 29-0702- | 崩塌 | 3 | 小型 | 差 | 村公路 | 行人车辆 | O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润街道 | |||
280 | SM11 | 三门县 | 海润街道葫芦春村道路 | 12225'44.60” | 29*0713.18M | 崩塌 | 8.5 | 小型 | 差 | O | 人辆行车 | O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海润街道 | ||
281 | SM12 | 三门县 | 沙柳街道舂里王村 | 12|・2135.54” | 29°09,28.63- | 滑坡 | 1050 | 小型 | 差 | 瞽 | 流动人员 | 10 | 一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沙柳街道 | ||
282 | SM13 | 三门县 | 沙柳街道东坑村 | 121.1505.33" | 29*04*21.94- | 滑坡 | 1900 | 小型 | 差 | 1 | 2 | 1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沙柳街道 | ||
283 | SM14 | 三门县 | 珠春镇香山村汪清保屋后道路滑坡 | 12ri5*43.33M | 29°03,11.94” | 滑坡 | 26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2 | 8 | 4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珠呑镇 | |
284 | SMI5 | 三门县 | 珠春镇香山村中间道路崩塌 | 121-1534.59 | 29*04*27.53- | 崩塌 | 30 | 小型 | 差 | 村公路 | 行人车辆 | L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珠呑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K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當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85 | SM16 | 三门县 | 珠春镇柿树湾村奚香娟屋前 | 121・16'09.04” | 29*05,44.24M | 滑坡 | 63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I | 5 | 30 | 工程治理 | 2017 | 珠呑镇 | |
286 | SM17 | 三门县 | 珠春镇樟树下村马胡线箫滑坡 | 121°17,23K | 29P259” | 滑坡 | 1400 | 小型 | 差 | 公路 | 行人车辆 | 0 | 、、 | 工程治理 | 2017 | 珠吞镇 | |
287 | SM18 | 三门县 | 珠吞镇竹墩村康庄公路 | 121°14'57” | 29PP38” | 泥石流 | 640 | 小型 | 差 | 行人车辆 | O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珠舂镇 | ||
288 | SM19 | 三门县 | 珠吞镇石马村泥石流・ | 121°183.47” | 29°0326.96" | 泥石流 | 5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11 | 37 | 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天然气管道单位 |
289 | SM20 | 三门县 | 亭旁镇下湾村陈中连屋后 | 121,227.3* | 28°59*29.4 | 塌陷 | 2 | 小型 | b | 居民点 | 3 | 15 | 5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亭旁镇 |
290 | SM21 | 三门县 | 亭旁镇郭舂茶厂后侧边坡 | 121-22*03- | 28・58,38" | 滑坡 | 15 | 小型 | 茶厂 | 流动 | 12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亭旁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 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隐患点基本情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人数 (人)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一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91 | SM22 | 三门县 | 亭旁镇界吞村高宏木屋前滑 坡 | 121S03” | 28°58'22” | 滑坡 | 9 | 小型 | 差 | ilT | 1 | 6人及行人车辆 | 6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亭旁镇 | |
292 | SM23 | 三门县 | 亭旁镇韩家村韩臣洗屋后滑 坡 | 121・2158“ | 28°5933” | 滑坡 | 20 | 小型 | 差 | 瞽 | 3 | 7 | 7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亭旁镇 | |
293 | SM24 | 三门县 | 亭旁镇方田村恭海龙屋前 | 121*2239.15" | 28*59*43.14** | 滑坡 | 12 | 小型 | 差 | 2 | 8 | 45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亭旁镇 | ||
294 | SM25 | 三门县 | 亭旁镇小林山村进村路口 | 】21°2255.77” | 29°00'40.79” | 滑坡 | 2.5 | 小型 | 差 | 村道路 | O | 行人车辆 | O | 小 | 群测群防 | 亭旁镇 | ||
295 | SM26 | 三门县 | 刘交中侧镇村证酢跳墩办n健塘警心 | 121°35'27.36" | 29B16.91” | 崩塌 | 4 | 小型 | 差 | 道路 | O | 人辆行车 | O | 小 | 群测群防 | 健跳镇 | ||
296 | SM27 | 三门县 | 健跳镇蛟头岭山自然村叶喜镯屋后 | 121W40.9” | 29P253.7” | 崩塌 | 9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6 | 22 | 45 | 中 | 群测群防 | 健跳镇 | ||
297 | SM28 | 三门县 | 浦坝港績下道头村方荣财屋前崩塌 | 121。3533” | 28*50*47* | 崩塌 | 15 | 小型 | 差 | 人辆行车 | 行人车辆 | L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浦坝港镇 |
序号 | 编号 | 区(县、市) | 位置 | 坐标 | 地质灾害卩 基本情 | 急患点 况 | 威胁对象 | 拟采取防治措施 | ||||||||||
经度 | 纬度 | 类型 | 规模 (m3) | 规模分级 | 稳定性 | 对象 | 户数 (户) | 没) | 财产(万元) | 危害程度 | 防治措施 | 实施时间 | 责任单位 | |||||
298 | SM29 | 三门县 | 小堆將台州雍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新建厂房西刷边坡 | 12【°3率08” | 28°52,45" | 滑坡 | 100 | 小型 | 较差 | 前房建目厂未 | 。 | O | 0 | 、、 | 工程治理 | 2017 | 浦坝港镇 | |
299 | SM30 | 三门县 | 浦坝港镇 小寿村亲启写等屋 | 121°34'44 | 28°564” | 崩塌 | 16 | 小型 | 差 | 6 | 25 | 300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浦顼港镇 | ||
300 | SM31 | 三门县 | 花桥镇白莲村红旗塘道路 | 121°3「18” | 28°5647” | 崩塌 | 8 | 小型 | 差 | 村道 路 | 捻 | 0 | 小 | 工程治理 | 2017 | 花桥镇 | ||
301 | SM32 | 三门县 | 花桥镇银山有毛池高屋前滑 坡* | 121,18*03- | 29P155” | 滑坡 | 350 | 小型 | 差 | 居民点 | 7 | 35 | 65 | 中 | 工程治理 | 2017 | 花桥镇 | |
302 | SM33 | 三门县 | 蛇蟠乡卫生院东侧 | 121°34'12.28" | 29*08*19.22" | 崩塌 | 96 | 小型 | 差 | 卫生 院 | 动员流入 | O | 工程治理 | 2017 | 蛇蟠乡 | |||
303 | SM34 | 三门县 | 蛇蟠乡山后村大佛寺 | 121°3536.47“ | 29B05.22” | 崩塌 | 3 | 小型 | 差 | 游区旅景 | 动员流入 | O | 小 | 群测群防 | 蛇蟠乡 | |||
304 | SM35 | 三门县 | 实教侧乡參西蟠小楼蛇验学 | 121.33'43.92” | 29P906.37” | 崩塌 | 80 | 小型 | 差 | 学校 | 流动人员 | O | 小 | 群测群防 | 县教育局 |
台州市地质灾害易发区一览表
易发区级别 | 易发区名称及代号 | 面积 (平方千米) | 地质灾害点数量 (处) | 点密度 (处/平方千米) | 地质灾害类型 | 威胁人数(人) | 威胁财产(万元) | 地质环境条件 | |
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 | 高易发区H | 仙居湫山一溪港一安岭(%) | 190.6 | 22 | 0.12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1004及行人车辆 | 2032 | 中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坡度较陡,主要出驚砂岩、凝灰岩,侵入岩.断裂构造发育,地质环境脆弱,经济欠发达,交通落后.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
仙居步路一上张一朱溪(H2) | 271.3 | 16 | 0.06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271及行人车辆 | 383 | 中低山、丘陵地貌,主要出露砂岩、凝灰岩,侵入岩,地质构造发育,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强烈. | ||
天台新天北公路 (H3) | 42.8 | 2 | 0.05 | 泥石流 | 2 | 25 | 低山丘陵,山高坡陡,断裂构造发育,地质环境脆弱,经济落后,交通建设、开挖边坡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 | ||
黄岩富山(出) | 68.4 | 18 | 0.26 | 滑坡、泥石流 | 195及流动人员 | 860 | 中低山地貌,侵蚀切割强烈,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风化强烈,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较多. | ||
小计 | 573.1 | 58 | 0.10 | — | — | — | — | ||
中易发区M | 仙居淡竹一白塔南(Mi) | 409.5 | 18 | 0.04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345及行人车辆 | 470 | 丘陵谷地,山高坡陡,地形切割较深,断裂构造发育,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影响强烈. | |
仙居北一天台南屏(M2) | 634.6 | 19 | 0.03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1016及行人车辆 | 1268 | 中低山及丘陵、山高坡陡,沟谷发育,断裂构造发育,地质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山区交通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 | ||
临海汇溪一三门珠吞北一亭旁(M3) | 335.8 | 23 | 0.07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557及行人车辆 | 3630 | 低山丘陵、山高坡陡,断裂构造发育,砂岩、粉砂岩及侵入岩发育,地质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山区交通建设引发的地质灾害隐患较多. |
易发区级别 | 易发区名称及代号 | 面积 (平方千米) | 地质灾害点数量(处) | 点密度 (处/平方千米) | 地质灾害类型 | 威胁人数(人) | 威胁财产 (万元) | 地质环境条件 | ||
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 | 中易发区 M | 仙居朱溪东一临海尤溪一黄岩上坪(M4) | 1003.6 | 41 | 0.04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776及行人车辆 | 2147 | 中低山及丘陵地貌,地形坡度陡,断裂构造及育,砂岩、粉砂岩、史山碎屑岩及侵入岩发育,地层岩性复杂,地质环境脆弱,人类工程活动切坡往往易引发地质灾害. | |
路桥桐屿一椒江葭壮一前所(Ms) | 90.8 | 25 | 0.28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376及行人车辆 | 705 | 剥蚀丘陵地貌,位于城区附近,人口密集,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引发地质灾害(隐患)较多. | |||
小计 | 2474.3 | 126 | 0.05 | — | — | — | — | |||
低易发区L | 仙居横溪一临海双港一汇溪(LQ | 892.9 | 12 | 0.01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692及行人车辆 | 1152 | 低山丘陵地貌,岩性主要火山碎屑沉积岩为主,少量侵入岩. | ||
仙居皤溪一临海沿江(L2) | 476.9 | 10 | 0.02 | 崩塌、滑坡、泥石流 | 34及行人车辆 | 5 | 低山丘陵地貌,地形平缓,岩性主要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岩。 | |||
天台北(L3) | 534.8 | 15 | 0.03 | 滑坡、泥石流 | 811 | 1455 | 中低山及丘陵,、岩性主要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岩.人口相对较稀疏,经游欠发达,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较弱。 | |||
临海涌泉一三门沙柳(LQ | 976.3 | 8 | 0.01 | 崩塌 | 244及行人车辆 | 450 | 低山丘陵、平原相间,岩性主要火山碎屑岩及侵入岩,少量砂岩。 | |||
黄岩茅畲一温岭大溪、城南一玉环干江(l5) | 945.3 | 25 | 0.03 | 崩塌、滑坡 | 198及行人车辆 | 1170 | 低山丘陵、平原相间,岩性主要火山碎屑岩,少量侵入岩及砂岩。 | |||
温东及沿海丘陵 (L6) | 82.7 | 26 | 0.31 | 崩塌、滑坡 | 253及行人车辆 | 4566 | 剥蚀孤丘、岛屿及少量平原,零星分布,岩性主要火山碎屑岩,少量侵入山 | |||
玉环玉城街道南西及附近丘陵岛屿(l7) | 156.1 | 11 | 0.07 | 崩塌、滑坡 | 202 | 1395 | 剥旗孤丘、岛屿,岩性主要火山碎屑岩,少量侵入岩.经济欠发达,人类工程活动一般较弱. | |||
小计 | 4065 | 106 | 0.03 | — | — | — | — |
易发区级别 | 易发区名称及代号 | 面积 (平方千米) | 地质灾害点数量(处) | 点密度(处/平方千米) | 地质灾害类型 | 威胁人数(人) | 威胁财产(万元) | 地质环境条件 | ||
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易发区 | 不易发区N | 仙居永安溪一临海灵江谷地(NJ | 444.6 | 5 | 0.01 | 崩塌、滑 坡、泥石流、地面塌陷 | 81 及行人车辆 | 35.5 | 河谷阶地、谷地,地形平坦,人口稠密,交通发达. | |
天台盆地(N2) | 268.3 | 1 | 0.00 | 崩塌 | 0 | 0 | 岗丘、盆地,地形起伏较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 |||
三门六敖、蛇蟠(N3) | 93.5 | 2 | 0.02 | 崩塌 | 22及行人车辆 | 45 | 平原、孤丘,地形起伏较小,人口较稠密,经济发达. | |||
三门小雄一椒江章安街道平原(N4) | 569.0 | 5 | 0.01 | 崩塌、滑坡 | 25及行人车辆 | 300 | 平原、孤丘,地形起伏较小,人口较稠密,经济发达. | |||
黄岩平原(n5) | 220.0 | 0 | 0.00 | — | — | — | 平原,地形平坦,人口较稠密,经济发达. | |||
小计 | 1595.4 | 13 | 0.01 | — | — | — | — | |||
地面沉降地质灾害易发区 | 高易发区I | 路桥、金清、横峰及东浦一带(I) | 462.4 | / | / | 地面沉降 | 对城市建设、航道交通、港口整治等方面带来严重危害,还造成土地损毁、减产、洪涝灾害加剧,尤其是台汛或伴随风暴潮时,灾情将更加严重. | 地表为第四系海相沉积区,浅部软土层厚度较大,多为10-50米,局部更厚,通常深部分布有多个承压含水层,松散层厚度大于100米.地面标高2—4米.承压地下水开采历史悠久、现状开采程度较高.地面沉降强烈,累计地面沉降量大于300毫米,在一些地方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 ||
中易发区 II | 椒江、路桥、温岭及其沿海平原中东部、三门的泗淋、石桥,玉环的清港、青马、陈屿等(II) | 359.6 | / | / | 地面沉降 | 对城市建设、航道交通、港口整治等方面带来较严重危害,还造成土地损毁、减产、洪涝灾害加剧. | 地表为第四系冲~海相、海相沉积区,浅部软土层厚度为10-30米,承压含水层较发育,松散层厚度大于100米.地面标高2—4米。承压地下水开采历史较长或现状开采程度较高.地面沉降明显,累计沉降量50—300毫米. | |||
小计 | 821.9 | — | — | — | — | — | — | |||
合计 | 9530 | 304 | *合计不包括地面沉降 |
附件6
台州市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一览表
防治区分级 | 名称及代号 | 面积(平方千米) | 灾害点数 (处) | 威胁人数 (人) | 威胁财产 (万元) | 防治工作重点 | 备注 | |
重点防治区 A | 山地丘陵突发性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 | 仙居湫山一溪港一安岭崩塌、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AQ | 190.6 | 21 | 1004及行人 | 2032及车辆 | 加大防治监管力度,落实责任制,加强预测、预警.加快富山乡大呑村北侧山体斜坡(1#点)等13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的群众搬迁避让工作,以及海门街道海办枫山村(宏泉橡胶厂)等37个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工作.易发区内的工程项目建设必须做好前期可行性论证和危险性评估,对公路、旅游风景区、水库及矿山进行地质灾害专项调查,规范人类工程活动. | 在未进行治理或搬迁避让前,对有威胁的所有灾害隐患点进行群测群防. |
仙居步路一上张一朱溪崩塌、滑坡、泥石流重点防治区(A?) | 339.7 | 20 | 301 及行人 | 383及车辆 | ||||
夭台赤城街道东门陈村泥石流重点防治区(A3) | 53.3 | 2 | 2 及行人 | 25 | ||||
黄岩富山崩塌、滑坡重点 防治区(a4) | 68.4 | 18 | 195 | 860 | ||||
路桥桐屿一椒江葭y止一前所崩塌、滑坡重点防治区 (a5) | 92.6 | 21 | 330 | 635 | ||||
小计 | 744.6 | 82 | — | — | —•— | — | ||
温黄平原地面沉降重点防治区 | 椒江一路桥一金清一箸横重点防治区(丄) | 418.36 | / | / | / | 实施封井,完成地下水禁限采工作.加快城乡供水一体化.继续完成建基岩标、分层标建设.提高建(构)筑物基础设计标高和预留标高,定期对河道进行疏浚. | ||
温岭重点防治区(【2) | 32.47 | / | / | / | ||||
小计 | 450.8 | — | — | —— | — |
防治区分级 | 名称及代号 | 面积(平方千米) | 灾害点数 (处) | 威胁人数 (人) | 威胁财产(万元) | 防治工作重点 | 备注 | |
点区次防 | 诺治区(B.) | 315.8 | 25 | 794及行人 | 4045及车辆 | 迁避席及39我童要害(蘆患)点的治理璃在溪垦&进行工程建袞项目必须井展疝质為害鹰险婁的施蜃丈害(隐崽)点,落实治理措施和经赞. | 或有害测理对灾群治期有行进當点.未箫患防在書驀 | |
26.5 | 5 | 18及行人 | 车辆 | |||||
谢治区(BD | 165.9 | 4 | 74 | 170 | ||||
区(B4) | 42.4 | 15 | 285 | 1915 | ||||
小计 | 550.6 | 49 | — | — | — | |||
温黄平原广大农村及玉环玉城由道地面沉降宛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II) | 309.8 | / | / | / | 买磨封开,完成地下水禁限采工作.甘标蒿和预留标酉,襁覇育河道 /行疏浚,以防降低通疣能力. | |||
小计 | 309.8 | — | ・• | — | — | — | ||
防洛区C | 仙隹一天台一临海北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q) | 2109.8 | 70 | 2875 | 4385 | 该区应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切实保 (隐患)点的治理与19处童隹地质灾害(隐患)点受威胁群茶的搬迁避让工作. | 有•理”驀治测行黄群进避的行未迁監在畫点 | |
临澤一三门地质天害一般防洛区(CJ | 1216.9 | / | / | / | ||||
临海南一黄岩一温岭南地质灾害一获虜治区(CD | 2502.5 | 59 | 845及行人 | 2597及车辆 | ||||
女孫玉城街道南西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C4) | 81.3 | / | / | / | ||||
温东及沿海丘陵防治区(Cs) | 56.7 | 22 | 221及行人 | 4546 | ||||
小计 | 5967.2 | 151 | — | — | — | — | ||
预防区 D | 天台、也居、临海盆地、 (D) | 1506.7 | 21 | 140及行人 | 400.5及车辆 | 该区应规范人奔工程活动,切实保曜址区輙誠独 楼评估・ | ||
小计 | 1506.7 | 21 | — | — | — | |||
合计 | 9529.7 | 303 | — | — | — |
注:防治区总面积9529.7平方公里为国测面积.
附件7
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县、乡镇一览表
序号 | 类别 | 县(市、区) | 地质灾害隐患点数(个) | 乡(镇、街道) |
1 | 临海市 | 13 | 古城街道、江南街道、永丰镇、白水洋镇、尤溪镇、汇溪镇、括苍镇 | |
2 | 天台县 | 28 | 赤城街道、福溪街道、泳溪乡、坦头镇、南屏乡、石梁镇、白鹤镇、平桥镇、街头镇、雷峰乡、三州乡 | |
3 | 重点防治县 | 仙居县 | 94 | 福应街道、南峰街道、安洲街道、安岭乡、溪港乡、漱山乡、橫渓镇、埠头镇、皤滩乡、白塔镇、田市镇、官路镇、淡竹乡、上张乡、步路乡、大战乡、双庙乡、朱溪镇、下各镇、广度乡 |
4 | 三门县 | 35 | 海游街道、海润街道、沙柳街道、珠春镇、亭旁镇、健跳镇、浦坝港镇、花桥镇、蛇蟠乡 | |
5 | 黄岩区 | 50 | 澄江街道、富山乡、上郑乡、宁溪镇、屿头乡、上埒•乡、平田乡、头陀镇、沙埠镇 | |
6 | 温岭市 | 27 | 城东街道、横峰街道、石塘镇、大溪镇、泽国镇、坞根镇、新河镇、松门镇、温娇镇、城南镇、石桥头镇 | |
7 | 一般防治县 | 玉环县 | 17 | 玉城街道、坎门街道、楚门镇、干江镇、芦浦镇、清港镇、龙溪&、沙门镇、 |
8 | 椒江区 | 22 | 海门街道、葭让街道、白云街道、洪家街道、前所街道、大陈镇、章安街道 | |
9 | 路桥区 | 18 | 路北街道、路桥街道、螺洋街道、桐屿街道、横街镇、金清镇、新桥镇 |
次附件8
台州各县(市、区)地质灾害治理与搬迁避让分期实施安排表
序号 | 县(市、区) | 地质灾害搬迁避让 | 地质灾害治理 | 群测群防 |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小计 | 2016年 | 2017年 | 2018年 | 2019年 | 2020年 | 小计 | 2016-2020年 | |||
1 | 市本级 | 椒江区 | 9 | 6 | 6 | 1 | 22 | ||||||||
I2 | 黄岩区 | 20 | 20 | 30 | 30 | ||||||||||
P | 路桥区 | 1 | 2 | 1 | 4 | 7 | 1 | 6 | |||||||
临海市 | 1 | 1 | 10 | 2 | 12 | ||||||||||
温岭市 | 1 | 1 | 26 | 26 | |||||||||||
玉环县 | 1 | 1 | 2 | 11 | 1 | 2 | 14 | 1 | |||||||
7 | 天台县 | I | 1 | 6 | 3 | 4 | 13 | 14 | |||||||
仙居县 | 3 | 5 | 8 | 9 | 3 | 1 | 11 | 24 | 62 | ||||||
三门县 | 26 | 1 | 1 | 28 | 7 | ||||||||||
合计 | 2 | 25 | 3 | 7 | O | 37 | 9 | 128 | 12 | 27 | 1 | 177 | 90 |
附件9
台州市地质环境保护项目任务分解表
项目名称 县(市、 | 1:2,5万城市地质调查(平方千米) | 永久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调查 | 地质环境监测 | 地热资源勘查 (平方千米) | 浅层地温能 调查 | 地质公园与矿山公园建设 (个) | |||
1:25万多目标地球化学调查 (平方千米) | 1:5万土地质量调查(万亩) | 省级粮食生产功能区和现代农业园区1:1万调查评价(个) | 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新建点 (个) | 新建基本农田农业地质环境 监测点(个) | |||||
椒江区 | 100 | 15 | 1 | 20 | P | 1 | |||
黄岩区 | 700 | 25 | 2 | 30 | 7 | ||||
路桥区 | 100 | 25 | 1 | 2 | 30 | V | |||
温岭市 | 125 | 400 | 55 | 1 | 4 | 30 | q | ||
临海市 | 1100 | 60 | 1 | 4 | 30 | 寸 | |||
玉环县 | 200 | 15 | 1 | 1 | 30 | 寸 | |||
三门县 | 500 | 30 | i | 2 | 30 | 1 | |||
仙居县 | 1400 | 35 | 1 | 30 | 986 | ||||
天台县 | 1000 | 40 | 1 | 29 | 1 | ||||
合计 | 125 | 5500 | 300 | 10 | 13 | 259 | 986 | 3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