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县市报道
【玉环市】探索特色路径 打造“共富样板”
群体共惠 服务共享 文明共建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1-10-25 08: 39 作者: 林楚炳 张荣 曹思思 浏览次数:

“海岛老百花”黄再青正在接受访谈,分享自己的故事。

4幢“回字形”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灰白相间的小高楼紧紧相依……毗邻玉环湖畔,总投资13.4亿元的玉环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新校区,今秋迎来首批学子。作为玉环教育的新地标,这里可容纳6000名学生就读,满足了“家门口上好学”的需求。

日前,玉环发布行动方案,系统布局“五共五富”特色路径:推进“产城共兴”,夯实民营经济强本创富基石;推进“城乡共融”,健全以城带乡一体同富机制;推进“群体共惠”,增强低收入者增收致富能力;推进“服务共享”,提升优质民生普惠助富水平;推进“文明共建”,培育壮大特色文化润富基因,全面勾画了共同富裕的美好图景。结合发展所需,回应群众所盼,玉环全力推进“群体共惠、服务共享、文明共建”,让百姓生活更富裕、服务更富享、精神更富足。

“推进共同富裕,是一道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政治命题和发展命题。”玉环市委书记吴才平说,“十四五”期间,玉环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展优势,走深走实“五共五富”特色路径,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为全省走好共富之路提供玉环样板、增加玉环贡献度。

群体共惠,增强城乡致富能力

家住楚门的小罗,在职业技能培训学校系统学习西点制作技术后,开了一家私房甜品店。“生意还挺好的,预计一年收入10万元左右。”小罗说。

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城乡低收入者的“富口袋”问题,玉环市委、市政府始终摆在突出位置并着力破解。

在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实践中,玉环突出以人为核心,打出职业技能培训“造血”、低收入群体精准帮扶等组合拳,千方百计增强城乡低收入者的增收致富能力。

浙江双友物流器械股份有限公司将工疗车间搬进了东方红残疾人之家,让50名残疾人有了一份工作,缴纳了社保。每月仅靠800元低保金度日的残疾人吕长国,每天在这里做着简单的组装工作,月收入2000余元。“我今年53岁了,没想到这么大岁数还能找到工作,这日子更有奔头了。”吕长国满意地说。

和“双友”一样,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加入帮扶帮促低收入群体增收的行列。他们提供爱心岗位,促低收入者就业;他们出资帮忙入股村集体经营性产业,拓宽低收入者增收渠道;他们成立“帮促幸福基金”,用于改善低收入者生活……

此外,玉环大力开展就业创业技能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职业技能,尤其聚焦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低收入人群、新业态新模式从业人员,深入实施新时代工匠培育工程、“台州技工”星级评价激励等行动,强化精准培训,并将职业技能等级认定“下放”给企业,让更多的车工、磨工、装配钳工等一线工人有机会通过职业技能认定实现增收。

前阵子,玉环宏坤机械有限公司通过自主认定,先后为415名员工发放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玉环市人力社保局指派专员服务,指导企业开展补贴申报工作。“政府对每位‘草根工匠’给予每年1万元、连续3年的补助,大家职业技能认定的积极性特别高。”“宏坤机械”有关负责人说。

眼下,玉环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试点企业达到76家,已累计职业技能等级认定2.7万多人次,推动技能型工人人均年工资性收入增长约2万元。

服务共享,提升民生助富水平

“我父亲年迈,心脏又做过支架手术,往返城里检查诸多不便。现在村卫生室就能做心电图,真的太好了。”近日,在海山横床村卫生室,83岁的村民黄赛夫做了心电图,通过网络数据实时上传,不到5分钟就收到了玉环市人民医院区域心电中心专家医生出具的诊断报告。

作为台州首个将心电中心延伸到村一级的地区,目前,玉环已有25家村级卫生室实现服务共享,让偏远乡村的群众足不出村就享受到心电中心提供的24小时诊断服务。

近年来,玉环市以群众“少生病、好看病、看好病”为目标,推行“预防+治疗+康复”三位一体的健康共同体建设,构建起“大健康生态圈”,让城乡群众共享优质医疗服务。

在全省首绘“健康地图”,实现群众健康管理精准化;“家庭病床”将医院专业护理服务延伸到户,群众只需提出申请,就能在家“住院”;在台州率先投运基层一站式服务中心,群众在基层分院就可享受到智慧结算、检验检查报告电子化等30项便民服务……在玉环,越来越多的服务共享在医疗卫生领域被复制、被推广。

在教育领域,共享路径的推进,正在努力解好教育“均衡”局,答好教育“公平”题。

因理念、管理、师资等资源因素的限制,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往往难以实现。玉环的做法是,打造义务教育城乡教育共同体,让优质资源共享互通。

因校制宜,玉环探索出“教共体”建设三种路径:以“集团化办学”为载体,打造融合型“教共体”;以“种子+联盟”为手段,打造共建型“教共体”;以“互联网+”为平台,打造协作型“教共体”,并先后投入500万元,用于“教共体”教科研活动、课程开发、硬件配备等。

变化在悄然发生!农村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加强了,随迁子女学校教学质量提升了,城乡教育水平更均衡了……目前,玉环共组建25个“教共体”,涉及54所学校,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城乡全覆盖。

“接下来,我们将以创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和‘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市’为载体,全力打造玉环特色、浙江品质、全省一流的区域教育现代化样板,为新时代建设‘重要窗口’‘美丽示范点’‘共同富裕先行示范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玉环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陈海鸣说。

文明共建,壮大文化润富基因

MINI美术馆、咖啡书店、LiveHouse、生活美学空间……漫步楚洲3176文创园,文艺时尚气息扑面而来,青砖黛瓦的建筑,与悠悠流淌的北门河、古香古色的文房桥相得益彰。作为楚门文创产业创新的重要载体,这里吸引了近20家企业入驻,涵盖设计、文创、摄影、美术、音乐工场等多种业态,成为青年艺术集散地。

近年来,玉环立足提升文化软实力,补硬件短板,造文化IP,强文化产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文化润富基因,让精神富足成为共同富裕的靓丽底色。

目光投向玉环新城,奥林匹克体育中心、博物馆、图书馆……一批文化新地标正在打造。

放眼玉环全域,185家农村文化礼堂已扎根在山乡村野,年开展各类活动6000场以上,为千万村民送去精神食粮。

10月20日晚,2021西湖·玉环跨区域“文化走亲”演出,走进坎门双龙村文化礼堂。当晚秋雨凉风,气温骤降,但礼堂内挤满了村民。“在家门口就能看到这么精彩的演出,不是一般的幸福。”村民潘英乐呵呵地说。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完善,精神高地也在不断构建。

玉环以打造“好人之城”为抓手,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老黄牛式”好干部卓玉宝,到95岁高龄仍坚守禁毒帮教一线的郭口顺;从“海岛老百花”黄再青,到“抗台好书记”蔡灵明;从因公牺牲的“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耿展宇,到“教坛常青树”郑青岳,再到“三牛医生”郑启东……一名名“草根英雄”不断涌现,仅2020年玉环培树的中国好人、浙江好人就居全省县(市、区)之首。

一个模范、一面旗帜。一群好人,带动满城凡人善举。

在玉环,志愿服务遍地开花,活跃着300多个志愿团队,年服务10万人次,文明现象蔚然成风。

潘俊杰是坎门“大目炊饮”早餐店的老板,每天忙完店里的生意,围裙一脱,便是玉环海韵救援队的队员。4年来,和队友们出生入死,从海浪中救下无数生命。“因为群众生命安全需要,因为心中那份担当和自豪。”问及业余时间全用来救援到底图啥,潘俊杰这样答道。

“我们通过‘好人之城’打造,带动了整个城市精神文明的蓬勃发展,‘好人现象’形成了‘好人效应’。接下来,将深化‘好人之城’建设,擦亮‘德润榴岛’区域道德品牌。”玉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罗利君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