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台州资讯  > 县市报道
【椒江区】中水回用 让河水“活”起来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20-09-16 09: 17 作者: 谷尚辉 浏览次数:

每天早上六七点钟,园林工作人员就来到市政府广场,为绿地和树木浇水。

很多人不知道,这些绿化用水来自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是该公司污水处理后的中水。

生态补水改善了河道水质

漫步岩头闸生态湿地公园,绿草如茵,河道内碧波荡漾。岸边的中水回用出水口处,清流不断补入河内。

这股清流也源自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经过提标改造,该公司处理后的中水已达到地表IV类水标准。

“台州的水资源分布不平衡,西北部山区多,东南沿海少。”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叶胜福说,曾有统计显示,2013年椒江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1/5,属于重度缺水地区,企业发展受水资源制约影响较大。

因此,椒江决定建设中水回用项目。叶胜福说,这可以改善椒江的水环境质量,也能为企业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2014年4月,该公司一期中水项目投入运行,总投资约1600万元,实际产水水质已经达到“台州准IV类水”标准。

该项目投产后,不但大大削减了废水及污染物的排放量,而且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这在当年是全省建成最早、日出水量最大、水质最好的中水回用河道项目。

一期中水项目运行以后,社会效益、环境效益明显。叶胜福认为,这对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具有深远意义,同时减轻了周边企业的用水压力。

“河道水质有了明显提升。”叶胜福说,他们在公司内的鱼池里养了不少鲤鱼,用的就是中水。从经济角度分析,中水回用的成本最低,约为1-3元/吨,而海水淡化的成本约为5-7元/吨,跨流域调水的成本约为5-20元/吨。从环保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也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实现水生态良性循环。

中水得到广泛应用

“椒江核心区水系补水需求量大。 

一期项目投入运行后,我们发现出水供不应求。”叶胜福说,当时台州市又出台了“台州准IV类水”出水标准,他们决定扩容中水项目,设计规模为3.8万吨/日超滤产水,总投资约3000万元。

2017年12月,污水三期投入运行,设计出水水质为“台州准IV类水”标准,处理规模为10万吨/日,产水全部作为内河补水。

目前,台州市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中水回用规模已经达到15万吨/日,主要用于公司生产用水、周边企业冷却用水及椒江城区内河补水。

叶胜福介绍,他们采用了膜分离技术的中水回用工艺,膜技术具有绝对的屏障作用,处理后的水质好,可保证水中大于0.025微克的颗粒,如胶体、固体颗粒、病毒、细菌、隐性孢子等被完全过滤掉。因此过滤后的出水,不含任何悬浮物,长期保持高质量,可以直接使用。

现在市民广场、和合公园和市政府广场的绿化用水也用上了他们的中水。

“再生水的生产和使用,是提高城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一环。”叶胜福说,恢复“天然活性”后的再生水,有效改善了地表水环境质量,现在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大。对再生水作为环境用水的应用进行研究与示范,也将有效缓解城市水资源短缺问题。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