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  > 市政府办公室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002668661/2018-19692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市政府办公室 成文日期: 2018-07-06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
信息来源: 台州日报 发布时间: 2019-12-25 10: 29 浏览次数:

台州市市长 张 兵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台州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政府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7年工作回顾

2017年是本届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围绕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目标,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勇当排头兵、再创新辉煌,奋力推进“三大历史任务”,圆满完成了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办成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解决了一些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取得了新世纪以来最好的成绩单,多项主要指标增速全省领先,生产总值增长8.1%,财政总收入增长12.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1.1%,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9%和9.5%。台州正朝着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前进。

这一年,我们着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迈出新步伐。积极实施先进制造业“十大行动”,制造之都建设扎实推进。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居全省第一。发力高端制造,天鹰无人机成功下线,航空特色小镇建设进展顺利,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提前形成20万辆产能,领克01在路桥基地量产销售,全产业链汽车城建设加快推进。重大产业项目势头喜人,华海制药科技产业园破土动工,华强方特主题公园顺利签约。加大倒逼转型力度,推进“亩均论英雄”。新增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3家。滚动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新增小微企业2.6万家,“个转企”3435家,建成小微企业园109个,入驻企业4612家。推进“两化”融合,新增上云企业7800家。深化“三强一制造”建设,启动全国首个智能马桶质量攻坚行动计划,新增国家级产品质量提升示范区3个、“浙江制造”标准17项,新增“浙江制造”认证企业数居全省第一。天台成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城市。温岭列入全省首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创建名单。实施“128”股改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出台股改新政和上市新政双10条,新增股份制企业600家、上市企业11家,上市企业总数52家,其中A股上市企业数居全国地级市第四。实施“瞪羚企业”培育计划,首批入选企业33家。加大惠企力度,减免各类税费122亿元。成立台州民营经济学院,突出创二代培训,推动“薪火相传”。推动金融、物流、电商、文化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中国模具博览城投用。积极推进旅游强市建设,柔川、南屏景区被评为4A级景区,桃渚景区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成效明显,建成粮食生产功能区7.3万亩、省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13个,获省农博会金奖农产品数连续十五年居全省第一,获国字号渔业品牌6个,成为全省唯一省级农机博览会举办地。率先出台绿色食品质量安全责任保险政策,有效构建四级联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成功创建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示范基地。

这一年,我们着力强化创新驱动,区域发展增添新动力。围绕“1235”战略目标和“五百五十五翻番”工作目标,积极开启“科技新长征”。推进创新大平台建设,国家高新区创建列入考察名单,市中央创新区完成概念性规划编制。深化校地战略合作,浙大台州研究院建设加快推进,与南科大共建台州·深圳创新中心和台州研究院,建成台州北大科技园、耶大基因与细胞治疗研究院。创建省级众创空间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7%,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9家、省级科技型企业1183家,新增省级企业研究院21家,入选首批省创新型领军企业2家。新增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1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家。13家企业入榜全国企业创新能力1000强,居全省第三。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均增长20%以上。永太科技获全国专利金奖。突出人才强市,出台人才新政30条,政策力度走在全国前列。成功举办台州国际人才合作洽谈大会和中美(台州)国际生物医药发展论坛。建成省级院士专家工作站3家,居全省第二。台州技师学院开工建设,温岭、三门等地技师学院加快建设。

这一年,我们着力项目攻坚,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开展“大抓项目年”活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5%,居全省第一。打响项目攻坚擂台赛,举行七批次省、市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开工项目440个,总投资4270亿元。综合交通建设捷报频传。历经五年奋战,市区内环线建成通车。沿海高速加快建设,乐清湾大桥及接线工程基本建成。杭绍台高铁全线开工。金台铁路、市域铁路S1线、台金高速东延市区连接线、台金高速东延二期、路泽太高架等项目加快建设。高速三门联络线、现代有轨电车、海城路启动建设。头门港区二期码头工程动工。台州机场改扩建项目开工建设,台州机场成为省机场集团一员。甬台温天然气成品油管道投用。建成220千伏电网项目6个。

积极推进“水上台州”建设,22个项目列入省“百项千亿”防洪排涝工程,栅岭汪排涝调蓄工程基本建成,洪家场浦排涝调蓄、东官河综合整治、温岭南排和朱溪水库、方溪水库、盂溪水库、东屏水库等加快建设,永宁江闸强排、大田平原排涝二期等项目开工。大力推进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处置等专项行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3.4万亩,工业用地供应1.2万亩,数量均居全省第三。

这一年,我们着力统筹城乡发展,美丽台州展现新面貌。坚决推进市区融合发展,规划、财政、土地等管理体制改革取得决定性突破,社保一体化、普通高中一体化、食品检测资源一体化取得实质性成果,三乙医院实现统一管理。建立和完善市区经营性用地有序供地制度,土地利用效益大幅提高。椒江区和台州经济开发区社会管理职责进一步理顺。启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成为全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和城市设计试点。中央商务区形象日渐丰满,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东部新区启动区块基本成型,椒江“一江两岸”综合开发强势推进。省级海绵城市试点顺利推进。大力开展新城建“四大破难攻坚”行动,打通市区断头路11条、断头河38条,完成城中村改造拆迁5万多户,开工建设地下综合管廊32公里,12个主要入城口和沿线道路景观提升加快推进。建成中央山体育公园。新增绿道174公里。深化专项治理,“三改一拆”进度居全省前列,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省级样板镇创建数居全省第一。全力推进治水治土治气,提前三年实现“十三五”规划水质目标,黑臭河、垃圾河全面消除,劣V类水剿灭任务圆满完成,永安溪入选首届“全国十条最美家乡河”,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扎实推进,城市环境空气质量(AQI)优良率全省第一。“四小车”整治卓有成效。公交一卡通顺利实施,新增停车位3.5万个。经过十一年坚持不懈的奋斗,成功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市容市貌焕然一新,市民素质大幅提升。天台创成国家卫生县城。仙居成为省示范文明县城。启动公厕、垃圾、物业“三大革命”,智能化改造公厕32座,市生活垃圾焚烧二期项目建成,4179个村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美丽乡村建设积极推进,建成精品村140个,培育农家乐特色村(点)290个,评定3A级景区村庄20个,提升美丽乡村公路1077公里。

这一年,我们着力深化改革开放,营商环境更加优化。在全省率先启动“最多跑一次”改革,6959项(主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96.1%,其中“零上门”事项1631项。率先开展“多证合一、证照联办”改革,“十一证合一”经验全省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全省领先,临海国地税联合办税服务获评全国“百优”。获批全国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新增市场主体11万户。深化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市金融服务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二期上线,信保基金实现市域全覆盖,累计承保122亿元,惠及企业6675家,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增长15%,动产质押融资、小微金改国家标准化编制工作启动,我市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深化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试点,发布PPP“台九条”,PPP模式运作走在全国前列,杭绍台高铁作为全国首条民营资本控股高铁,载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大事记》。市县成立行政复议局,成为全国首个全域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市。组建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成立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城市管理局),“大城管”格局基本形成。成立市大数据管理中心。国资国企改革稳步推进,台州高速股权集中优化顺利实现。玉环撤县设市。积极推动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建设,南、北部湾区管委会挂牌,头门港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经济开发区。大麦屿港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万标箱。外贸出口增长18%,居全省第二。全面开展对德合作,中德工业城市联盟第四次全会成功举办,中德(台州)产业合作园启动建设。企业海外并购风起云涌,对外投资增长190%,居全省第一。加强异地商会建设。引进省外资金459亿元。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工作扎实有效。

这一年,我们着力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全市财政民生投入440.8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78.3%,增长13.9%。圆满完成25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2.2万人,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6亿元。高度重视教育事业,教育基建和人均教育投入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基础教育质量全省排名向前移位,教育现代化发展指标显著提升。椒江、路桥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区。加快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北师大台州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台州学院航空工程学院成立,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中德学院运行。扎实推进“健康台州”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积极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和分级诊疗制度。健康一卡通加快推广。合作共建温医大附属眼视光医院台州分院、台州肿瘤医院,市妇女儿童医院基本建成,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第一人民医院新院区等项目进展顺利。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创成体育强市。出台和合圣地建设行动纲要,成立和合文化研究院,举办天台山和合文化论坛,新建和合书吧20家,创成中国和合文化之乡。开展台州文化年系列活动,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中期督查评估居全国第二,4个作品入选省“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新建农村文化礼堂273家,累计1206家,总量居全省第一。台州影视产业园开园。举办大陈岛垦荒精神理论研讨会。成立中国冬至文化研究中心。社保扩面提质,户籍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86.3%、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1%。公建民营养老机构35家,新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419个。获评全国幸福家庭活动示范市,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培育“一村一品”扶贫示范村103个,完成异地搬迁1万多人,低收入农户增收15%以上。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累计达到1339个。深入实施“平安五连创”行动。完善治安防控体系,开展平安台州2017系列行动,强势推进“打霸拔钉”,形成有力震慑。深刻吸取重大火灾事故教训,深入开展“查危除患”大行动,创新推进安全生产和消防整治标准化。推进全科网格、出租房“旅馆式”管理、乡镇“四个平台”建设等工作,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更加扎实,刑事案件、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大幅下降,安全生产控制指标连续十三年下降。启动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创建,放心农贸市场改造顺利完成。扎实推进“七五”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完成4部地方性法规和规章审查。开展信访积案“歼灭年”活动,信访积案大幅化解,12345市长热线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市区丧葬移风易俗成效明显。深化“一打三整治”专项行动。严厉打击成品油等走私活动。市应急指挥中心和市政府应急平台投用。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村(居)委会换届选举率先完成。统计基层基础不断夯实。国防动员水平不断提升,“乡贤回归故里”军民融合座谈会成功召开,全力支持驻台部队全面停止有偿服务,征兵工作量化排名全省第三。外事侨务、对台事务、民族宗教、气象、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残疾人、老龄、老干部、关心下一代、慈善等工作不断加强。

各位代表!过去一年,市政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依法行政。认真落实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意见,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400件、政协委员提案396件,办结满意率100%。坚决纠正“四风”,“三公”经费支出下降37.4%。支持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强化审计监督,加大惩治腐败力度,政府系统廉政建设全面加强。

各位代表!上述成绩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市政协有效监督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励精图治、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驻台部队和武警官兵、在台省部属各单位,向关心、支持台州发展的海内外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仍然突出。产业“低小散”格局还没有根本改变,产业优化升级十分紧迫;新经济短板突出,创新驱动支撑不足,新旧动能转换还需付出更大努力;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不强,城中村大量存在,城乡统筹发展仍需加强;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离群众期望还有差距;安全事故易发多发势头还未根本扭转,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有待提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这些问题,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8年工作任务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回首台州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我们有过豪迈和辉煌,也有过曲折和坎坷,更有着坚守和执着、奋斗和汗水、成功和喜悦。从1978年到2001年,台州在全国率先推行股份合作制,民营经济高歌猛进,创造了历史的辉煌。从2002年到2007年,台州经济先发优势弱化,遭遇了成长的烦恼。在这一关键节点,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于2002年12月21日到台州考察,高瞻远瞩地提出“推进台州民营经济发展再创新辉煌”的历史课题。我们开始了为期15年的艰难转型。从2008年到2015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台州经济经受了严峻考验,我们牢记嘱托,稳住阵脚、保持定力,坚守实业、坚定转型,实现了凤凰涅槃。2016年以来,台州经济强势复苏、焕发活力。我们乘势而上,拉高标杆,争先进位,正豪情满怀地续写新的辉煌。

今天的台州,经济质量有了大提升。经济总量突破4000亿元,高端制造布局落子,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45.5%;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62.4%,居全省第一。发展保持中高速,质量迈向中高端。

今天的台州,交通条件有了大变化。一批重大交通项目陆续建成,综合交通体系逐步完善,即将形成市内1小时交通圈,实现联结省内四大都市区1小时交通圈、联结长三角核心城市2小时交通圈,外联内通更加顺畅。

今天的台州,生态环境有了大改善。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台州蓝”成为常态,劣V类水体基本消除,水环境质量明显改观,生态环境质量满意度从2012年全省第十跃居第二,成为“全国环境治理项目推进快,重点区域大气、重点流域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的四个城市之一。

今天的台州,融合发展有了大突破。市区体制基本理顺,一体化步伐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融合发展带来的好处。市域发展更加协同,大台州的文化认同、心理认同逐渐增强,“我是台州人”深入人心。

今天的台州,营商环境有了大优化。政府有为和市场有效良性互动,小微金融服务成为全国样板,金融生态和社会信用优良,重商亲商氛围浓厚,政府服务更为高效,纳税人满意度全国地级市排名第一,法治政府建设稳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创业创新“黑土地”更加肥沃。

各位代表!40年来,全市上下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奋勇争先,创造了历史性成就,台州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台州发展迎来了历史性机遇。我们绝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绝不能因为成就而止步,绝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要继续高举改革大旗,扛起改革担当,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创造新的业绩。

各位代表!党的十九大宣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落实市五届二次党代会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聚焦聚力高质量发展,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低收入百姓增收、污染防治攻坚战,奋力推进“三大历史任务”,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拉高标杆,争先进位,努力在全省领跑快跑、走在前列,为“两个高水平”建设奠定坚实基础。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外贸出口占全国比重9‰以上;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相当于生产总值2.12%左右;投资结构优化、效益提高;单位生产总值能耗、温室气体控排和污染排放量完成省定目标。

新时代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围绕高质量发展,今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大力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传统产业是台州最厚实的家底,唯有优化升级才能再创辉煌。大力实施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一年初见成效、两年基本完成、三年彻底转型。

坚决打破坛坛罐罐。按照“彻底告别‘三合一’、小微企业进园区、民房群租旅馆化、职工住进宿舍里”要求,加快低小散、厂中厂、老旧工业点、老旧市场改造等专项整治。实施新一轮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加快小微园区建设,实施“313”行动计划,力争三年内建成小微工业园、改造老旧工业区3000万平方米,实现1万家小微企业进园区、30万名职工进宿舍。今年开工建设小微工业园47个。

推动产业质量提升。围绕汽摩配、医药化工、家用电器等十大传统产业,逐一推进优化升级。深化“三强一制造”建设,争创模具、植保与清洗机械等全国知名品牌示范区,推进智能马桶、机电及机械零部件产品国家质检中心建设,争取泵类等产品国家质检中心落户,新增“浙江制造”品牌培育企业40家,通过“浙江制造”品牌认证6家,参与制(修)订国际、国家、行业标准25项,牵头制订“浙江制造”标准8项。加快特色小镇和产业创新综合体建设,推动黄岩电动车、天台交通科技、仙居医疗器械、三门橡胶等产业园建设。推进建筑工业化,提升建筑质量和建设效率。

坚持扶优扶强。实施大企业培育“2211”工程,培育一批航母企业、旗舰企业和瞪羚企业,打造一批细分行业的“单打冠军”和“隐形冠军”。推进企业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积极贯彻落实“凤凰行动”,大力推进“128”股改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完成股份制企业改造600家,确保三年任务两年完成。新增报会、上市企业20家以上。积极推进兼并重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重启中国民营经济论坛。传承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研究制定优质企业留驻本土发展的综合措施,降低实体经济成本,让广大企业安心留在台州发展。

(二)积极发展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培育高质量发展动能

主动顺应“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加快数字与技术对实体经济的提升改造,促进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实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加快发展信息经济。大力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产业,加快“数字台州”建设,推动“四化”同步协同,争创省级“两化”深度融合示范区。实施“云—网—端”协调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网络基础工程、云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和智能终端感知系统建设。积极筹建新一代信息网络与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启动规划建设未来信息、网络产业小镇,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信息研发与人工智能企业。实施“企业上云”三年行动计划,实现从数量向质量提升。推进电子政务云、智慧云、企业云等平台建设,培育发展云应用服务商,加快发展具有本地产业特色的行业云应用平台,更好满足企业发展需求。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航空航天、现代轨道交通装备、工业机器人、智慧管网等新兴产业,积极引进布局一批高端制造项目和军民融合项目。加快培育汽车、生物医药等若干个千亿级高端产业集群。建成吉利汽车临海产业园30万辆扩建项目,加快无人机通航产业园、中车配套产业园、吉利发动机和新能源汽车、巨科铝轮毂等项目建设,推动核电一期投运。实施省市县长项目工程,发扬硬着头皮、厚着脸皮、磨破嘴皮、饿着肚皮、踏破脚皮的“五皮”招商精神,着力招大引强,发挥异地商会作用,加强要素保障,提供精准服务。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深入实施“1568”战略,打造现代金融、休闲旅游、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商贸市场、房地产六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工业设计、信息和软件服务业、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建设模塑工业设计基地三期。发展平台经济、分享经济、体验经济和创意经济,形成与台州制造相融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台州府城文化旅游区创成5A级景区,积极推动长屿硐天创建5A级景区、神仙居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加快石塘半岛、三门蛇蟠景区建设,支持天台、仙居争创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注重发展都市旅游和智慧旅游。打造百家商贸流通企业和十大展会,创建一批城市智慧商圈和现代商贸特色镇,抓好电商集聚和跨境电商集群发展,推进消费升级,深入创建放心消费城市,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发展健康养老、体育休闲等产业。

(三)大踏步走好“科技新长征”,强化高质量发展战略支撑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扎实推进“科技新长征”,争创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建设创新平台。全力以赴创成国家高新区,加快建设台州科技城,跻身浙东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和高水平国际产业合作平台。加快市中央创新区建设,力争台州湾创新广场等项目开工,建设人才社区、梦想加速区等,打造科创核心区。加强与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建成浙大工程师学院台州分院、南科大台州研究院、浙工大台州研究院,推进北航研究院建设。

壮大创新主体。深入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双倍增计划,推进“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培育一批具有创新能力的排头兵企业,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26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502家,新增企业研发机构108家。优化布局新型人才研发机构,建成台州医学健康(新药临床)研究院。继续建设一批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

优化创新生态。深化人才新政,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市。引育一批带技术带项目的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团队,加强企业家、科技人才、高技能工匠等人才队伍建设,加大跨境人才和项目引进力度。完善高端人才中介机构和人才服务联盟运行机制,加快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设。发挥科技大市场、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作用,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和军民科技合作。大力引进培育科技服务机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知识产权强市建设,加大专利和商业秘密保护力度。

(四)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高质量发展农业农村新局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打造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乡村。

推动农业全面升级。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加快农业现代化,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落实粮食安全县(市、区)长责任制,稳定粮食生产,确保粮食总产量62万吨。推动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加快省级现代农业园区、特色农业强镇建设,打造一批主题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农作制度改革,加强农业高新技术研究推广,加快现代种业发展。启动实施与省农科院的第二批院地合作项目。开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市。扎实推进海洋与渔业“两区一县”创建,发展绿色生态渔业,推进渔场修复振兴,创建国家渔船管理综合改革试验区。

加快农村全面进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扎实推进“千村景区化”工程,打造A级景区村庄100个,培育乡村振兴示范村2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20个和示范乡镇10个,启动建设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4个,加强古村落保护。持续开展“森林乡村”创建。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档升级,加快“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改造公路300公里,建设美丽公路示范路800公里,创建美丽公路示范乡镇9个。实施全域土地整治“341”工程。抓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打造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示范村100个。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提升乡镇综合文化站服务效能,在1500人以上建制村新建农村文化礼堂150家,弘扬和合文化,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走乡村善治之路,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创新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走共同富裕之路,加强支农惠农,扶持农民,提高农民,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优化农村金融服务,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确保完成确权成果综合验收。拓展“三位一体”农合联改革成果。深化万名乡贤帮千村活动和强基惠民“村村帮”工程,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全面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等美丽经济,搭建农产品网络营销平台,积极发展民宿型农家乐特色村,让美丽经济成为农民致富的新增长点。加快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建设,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养乡村振兴实用人才3万人。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坚持精准帮扶,强化就业创业扶持,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全面小康计划,确保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以上。

(五)统筹推进港产城湾一体化发展,构建高质量发展系统平台

认真落实省大湾区大通道大花园大都市区行动纲要,发挥台州湾区资源丰富的优势,坚持规划引领、陆海统筹、三湾联动、融合发展,高水平建设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打造以“港口为龙头、产业为支撑、城市为主体、湾区为依托”的现代化湾区都市。

构建以头门港区为核心的港口群。整合港口资源,完善集疏运体系,完成头门港区一期码头滚装功能改造,加快二期码头工程,启动疏港公路复线工程,实现水陆域开放,积极申报台州综合保税区。支持大麦屿港区与宁波舟山港深度合作。规划建设相关港区油气登陆配套码头、集装箱码头和进港航道等。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小康的大陈、现代化的大陈”指示,加快大陈航运集聚区建设,开通金清至大陈航线。加快建设立体交通网。建成沿海高速和台金高速东延二期工程。加快建设杭绍台高铁、金台铁路、杭绍台高速、台金高速东延市区连接线、杭温高铁等项目。开工建设高速温岭联络线、甬台温高速城南互通等项目。加快杭绍台高铁温岭至玉环段项目前期,争取年内开工。推动沿海高铁、金台城际铁路等项目前期。加快台州机场改扩建,推进机场高架等周边路网建设,打造机场综合交通枢纽。开展海港铁联运前期工作。

构建以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为主平台的临港产业集群。以台州湾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构建联动发展、联动招商机制。完善三湾六板块产业布局,形成集聚区东部组团、临海东部、温岭东部、台州南部湾区、台州北部湾区、天台苍山六大产业平台。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布局建设若干临港产业园,形成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平台,打造蓝色发展新引擎。以“高端、智能”为导向,积极发展大交通、大健康、大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制造、核关联产业、轨道交通、通用航空、缝制设备等,打造若干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和国家级产业基地。

构建三区三市协同、三县联动发展的城市群。抓好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和城市设计两个国家试点,按照全市域统筹要求,力争完成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基本建成空间规划信息平台,推进“多规合一”。启动铁路中心站新区开发,加速椒江“一江两岸”综合开发,推进中央商务区、商贸核心区、永宁江风貌带、飞龙湖生态区、月湖绿岛等区块建设。开工建设新国际会展中心、市委党校迁建等项目,新行政服务中心投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实施城中村改造159个,其中市区70个,开展内环线两侧区块改造提升,加快开发区东扩区块和城市旧城改造,做好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保护及历史风貌修复,推进街巷美化提升。研究市域快速路网布局,优化城市道路建设,推进市域铁路S1线、现代有轨电车、路泽太高架、现代大道、海城路等建设,加快内环线连接线建设,改善慢行系统,发展市域公交,推进绿道网建设。加快建设海绵城市和地下综合管廊。加快市区天然气高压输配管网建设,实现市区管输天然气全面通气。加快实施水利“五大百亿工程”,建成洪家场浦排涝调蓄、东官河综合整治、大田平原排涝一期等工程,推进朱溪水库、方溪水库、台州三期供水等工程,开工建设台州南部湾区引水工程和灵江建闸引水工程。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推进公厕、垃圾、物业“三大革命”,新(改)建一批城市公厕,打造城市休憩驿站;开展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和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创新物业管理体制,加强小区业委会建设。推进“三改一拆”,创成1个无违建县(市、区)、4个基本无违建县(市、区)。构建常态化管理机制,巩固深化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提升市民素养。加快市区西部山区保护性开发。推进副中心城市和美丽县城建设,加快小城市特色化发展,做大做强中心镇,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

坚持三湾联动、生态优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幸福湾区。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加强三湾各类规划衔接。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加快产业联动,推进南、北部湾区发展。大力发展滨海旅游业,以海岸线和海岛链为轴线,串联融合台州湾区各景点,打造台州海上大花园。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敏感区保护,着力构筑湾区发展生态屏障。坚持海陆同防同治,推进海岸线整治修复工程,重要湾口、岛屿、岸段实施生态化、景观化、整体化治理,加强入海排污口规范整治和近海海域环境整治,创建湾区经济生态发展示范市。全面推进“811”美丽台州建设行动,积极创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认真抓好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落实。推进“五水共治”,严格落实河长制、湾(滩)长制,积极推进“污水零直排区”创建工作,加强精细化截污,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城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实现准Ⅳ类排放,开展中水回用,完成国家水十条考核任务。以美丽河湖市创建为抓手,开展河湖疏浚清淤、生态修复、通路造景、科学调蓄、生态补水,建设秀水美河。加快国家土壤污染综合防治先行区建设,完成土壤污染详查,推进重点区块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修复。加快危废设施建设。推进“五气共治”,确保城市空气质量稳居全国前列。实施大规模绿化行动,深化省级珍贵彩色森林示范市建设。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深化长潭水库全国良好湖泊环境保护试点,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创建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示范市。支持仙居国家公园试点。支持天台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六)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改革,以“一带一路”为统领全面扩大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以钉钉子精神,将“最多跑一次”改革进行到底,实现群众和企业办事“最多跑一次、最近跑一次、最好不要跑”,争当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排头兵。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年底前100%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50%以上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实施“受办”分离改革,探索智慧化受理和审批,推进政务服务“全网办、一证办、移动办、自助办”。完善市、县、镇、村四级政府服务平台,推进乡镇(街道)自助终端全覆盖。深化投资项目“最多跑一次”改革,努力实现项目开工前“最多100天”、竣工验收前“最多跑一次”。实施个体工商户登记制度改革试点,推进“证照分离”,按照应纳尽纳原则推进“多证合一”,推动线上线下“证照联办”,激发大众创业创新活力。

深化小微金改等国家级改革试点。加快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建设,全面推进专利权质押,加快推进动产质押融资及小微金融服务标准化试点,探索科技金融合作新模式,构建新型小微企业联合辅导体系,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更好服务实体经济,打造金融安全示范区。加快社会信用体系示范城市创建,实施“1135”计划,建立守信联合奖励、失信联合惩戒工作机制。深化民间投资创新综合改革,巩固和扩大PPP“两个常态”成果,激发民间投资活力。深入推进循环经济示范城市、新型城镇化等试点。

统筹推进其他领域改革。深化市区财政、土地体制改革,推动市区水务一体化实质性突破,实现食品检测资源一体化。实施“标准地”制度,推行“区域能评、环评+区块能耗、环境标准”机制,促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加快形成“亩均论英雄”机制。推进“飞地经济”发展。全面推开林权、海域使用权不动产登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经营性事业单位改革。加快国地税征管体制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坚持开放强市战略,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北融宁波、南联温州、西承金义、东接海上丝路,着力构建浙江“一带一路”倡议枢纽的重要节点。实施对外开放“515”行动计划,重点支持500家外贸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省级跨境电商园区等10个对外开放平台建设,推动白俄罗斯台州汽配园、埃塞俄比亚台州鞋帽园等5个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建设。全面深化对德合作,加快中德(台州)产业合作园建设。实施外贸优进优出专项行动,扩大高端装备等进口,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发展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支持企业设立海外仓和体验店,新增有外贸出口实绩企业500家以上。支持玉环创建国家级对台经贸合作区。深化山海协作,做好扶贫协作和对口合作、支援帮扶工作。

(七)加快补齐民生短板,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全面落实富民惠民安民行动计划,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关键小事,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美好生活从美好教育开始。多渠道加大教育投入,推进教育现代化市创建,临海、温岭、玉环、仙居创成省教育基本现代化县(市、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加快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实施“学前教育发展第三个三年行动计划” ,大力提高公办幼儿园比例,新(改、扩)建二级以上幼儿园36所。推动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本地高校内涵式发展,推进台州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加快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电大等学校二期工程建设。积极引进优质高端教育资源,加快航空工程学院和长鹰无人机学院建设,探索建设台州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与北航台州通航产业融合发展的教育共同体。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市、县两级职教园区建设。发展继续教育和网络教育。

落实“健康台州”战略。制定实施医疗卫生“补短板”行动计划,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医保、医疗、医药、医院、医生、中医等“六医”统筹,深入推进医疗资源“双下沉、两提升”。积极探索医联体建设,做好路桥省级医联体试点工作。加快智慧医疗建设,引进一批优质医疗资源,实现健康一卡通全覆盖。推进基层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推进台州医院新院区、台州浙东医院等项目建设,开展市中医院迁建、台州护士学校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开展卫生乡镇创建。实施食品安全十大攻坚行动计划,积极创建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实施全民健身“151”工程,大力发展群众体育、老年体育,提升竞技体育,积极备战省运会。

推动文化繁荣。创成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开展2018台州文化年系列活动,实施文化惠民、文艺精品创作、文艺人才培育等工程。加强和合文化研究,深入开展和合文化标志地、传播地、示范地建设,推进和合书院、和合书吧等一批主题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谋划建设全国和合文化研究中心。推进城市文化公园、社区文化家园、企业文化俱乐部建设,健全文化设施网络。构建“1+6”文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文化创意设计、影视文化产业,推进心海文化生态园等建设。加强下汤文化遗址保护开发。做好台州乱弹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加快推进大剧院建设,加快美术馆、非遗馆、非国有博物馆群和县(市、区)档案馆新馆建设。推动全民阅读,加强科学普及。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的就业。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转移劳动力、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创业就业,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深入开展“台州无欠薪”行动,推进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积极推进全市社保一体化。深化医保制度改革,完善跨省医保异地联网结算。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住房制度。实施公共安全综合保险。推进工资制度改革。加快发展老龄事业和产业,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推广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开工建设市社会福利院。巩固丧葬移风易俗成果,加快台州殡仪馆改扩建。开展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做好双拥创建和优抚安置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工作。进一步做好慈善、残疾人工作。

创建平安台州。争取“平安六连创”,勇夺平安银鼎。坚持强势治安理念,深化平安台州系列行动,大力推进“云上公安、智能防控”战略,深化全科网格,健全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系。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五战联合”除火患全民大行动,构建覆盖城乡的火灾消防防控体系,深化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全民大行动,持续开展渔业船舶、建筑施工、城镇燃气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打赢消防安全翻身仗,确保安全生产控制指标持续下降。加强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信访法治化建设,完善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深入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四个平台”建设。完善应急体系,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实施标准化、智慧化、社会化防汛,全面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力支持驻台部队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工作,推进民兵调整改革,进一步做好双拥创建和优抚安置工作。

各位代表!市政府高度重视为民办实事项目,经过公开征集、网上评选和反复征求意见,提出了包括敬老爱老、基本医疗、基础教育、公共文化、交通出行、食品安全、旅游惠民、消防安全、城乡环境、全民健身、应急救护、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候选项目,提请会议票决。

 三、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两强三提高”为导向,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建设学习型政府,保持政治坚定。切实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自觉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面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和驾驭风险本领,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建设服务型政府,牢记为民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提高政府效率作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关键环节,推动各级政府精简行政权力、优化办事流程、实施互联网+政务,高质量履行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职责,优化营商环境,营造亲清新型政商关系。

建设法治型政府,坚持依法行政。自觉接受市人大法律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健全依法决策机制,积极发挥法律顾问等专家团队决策咨询作用。完善行政执法体制,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审计监督。全面深化政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推动各级政府诚信施政,提高政府公信力。

建设务实型政府,强化实干担当。大力弘扬红船精神和大陈岛垦荒精神,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强化实绩导向,只争朝夕、奋勇争先。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升谋事、干事、成事能力。落实重点工作清单制度,强化督查考核,铆紧各方责任,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给干事者鼓劲,为担当者撑腰,以实干推动发展,以实干赢得未来。

建设清廉型政府,全面从严治政。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深化标本兼治,深入推进廉政建设。高标准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和省委、市委实施办法,坚持不懈纠正“四风”,认真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治理庸政、懒政、怠政。聚焦重点领域,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打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生态。

各位代表!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台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始终保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勇于担当、真抓实干,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独具魅力的“山海水城、和合圣地、制造之都”,奋力谱写“两个高水平”台州篇章而努力奋斗!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