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台州  > 人文台州  > 舌尖上的台州
三门青蟹

乾隆年间(1736~1795)泗淋乡岳井村已开始养殖三门青蟹,后时断时续;年公元1901年(清朝光绪27)就有记载,“宪舌札汾,对沿海天涨沙涂(宜养蛏、蟹涂地),会委勘丈,着令各户认垦,给照营业。”1946年,猫头村曾设立“中央政府养殖办事处”从事蛏、青蟹养殖,三门流传“若要富,靠海涂,要造房,养蟹王”的渔谚。1949年以后滩涂养捕逐渐发展,沿海渔民采用多种方法提高青蟹捕养产量,采用网捕,当地人称“放蟹拎”,也采用“放蟹洞”,收诱青蟹入洞蜕壳捕之,特别肥壮。由于资源丰富,渔民食用不完,就想为法养下来。开始用“空酒坛子”埋在滩涂中,把蟹放在坛内进行养殖,产量较低;后来在滩涂上挖坑,再在坑上盖石板供青蟹蜕壳,人称“石板舱”养殖法。20世纪80年代初期,青蟹人工养殖迅速发展,养殖户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养殖塘建设,养殖模式采用单养、混养、轮养、套养等多种方法,三门县全县养殖面积迅速扩大。2000年三门县方镇、海游镇被浙江省政府和渔业局命名为“青蟹之乡”。到2003年,三门县全县共有6个青蟹主要产地(1.5万余亩面积)获得浙江省无公害农产品地认证书。



三门青蟹的产地三门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产区内气候温暖湿润,四季分明,无明显严寒酷暑,年平均气温16.8℃,年降雨量达1380.7mm,年平均日照时间为1600h;产区应为半封闭型港湾,岸线曲折,港湾众多,湾内风平浪静,滩涂辽阔,涂泥松软、盐度适中,海区盐度通常在18~32,沿岸溪流众多,淡水注入丰盈,水质清新无污染,饵料生物丰富。[2] 三门县全县海岸线长达227公里,浅海面积59万亩,滩涂面积21万亩,海水中微生物含量居中国海域前列,适宜发展海水养殖。全县共有水产养殖面积23.9万亩,其中青蟹养殖面积9.5万亩,产量约占浙江全省的三分之一和全国的九分之一,是浙江省海水养殖第一大县,被命名为中国青蟹之乡,浙江对虾之乡、牡蛎之乡、缢蛏之乡。


三门湾青蟹为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含18种氨基酸。除可食用价值外,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肉和内脏可治疥癣、皮炎、漆疮、湿热、产后血闭,长期食用具有利水消肿,去斑美容,滋阴壮阳之功效,亦为优良美容保健之食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